佛弟子文库

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

济群法师  2017/06/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

一、如何面对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等等,我们便会痛苦不堪。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心里有恒常的设定,一旦被无常打破,便不接纳。

导师指出,佛法里讲因缘因果,就是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我们只有接纳逆境,才不会被其伤害。只要从调整自身入手,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慢慢地就会变好。

佛法告诉我们,世上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有可能,好的事情会变坏,坏的事情也会变好。关键的是,我们要用智慧接纳无常,正确看待顺境逆境,方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二、幸福要有福

福报包含五种,所谓“五福临门”,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现代人最大的特点是内心浮躁、混乱,无 法安宁。而佛教被称为“心性之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帮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进而通过修行,摆脱生命的迷惑和烦恼。因此,身心健 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此外,想要幸福就要有福报,这就需要培植福田,即恩田、敬田、悲田。导师说,这是我们源源不断产生福报的发电站。

三、提高认识,智慧没有烦恼

看待同一件事情,有些人偏向消极悲观,制造一堆烦恼;有些人偏向积极乐观,常常欢喜。可以说,我们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同时,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世界,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至于这个影响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可见提高认识的重要性。

导师笑言,拥有智慧,便没有烦恼。佛法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不能执著其中。我们应该建立如实的认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因此,有了智慧的认识,人生得意、失意,其实都是好事。

四、多欲为苦,知足常乐

外在的幸福是一种感觉,是欲望达成后获得的一种满足感,欲望与幸福感并不成正比。但整个社会都在鼓动欲望并刺激消费,让我们在占有、攀比、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忙碌,形成惯性,失去休息的能力,活得很累。

欲望还使我们的生存成本越来越高,幸福的成本也随之变高。古人讲“少欲知足,知足常乐”,就是说欲望越少,越容易幸福。

五、建设健康的心灵

我们的心具有两面性,有迷惑和觉醒两套系统,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凡夫内心充满迷惑和烦恼,是不断制造痛苦的永动机。而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开发内在良性的潜质,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成就智慧和慈悲的品质。最终,幸福会成为一种本质性的存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内心是最好的龙穴

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

大安法师:现代人心里空虚迷茫的原因

问: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心里都很空虚,这是什么原因...

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

成差。天见是宝严地,人见是水,饿鬼见是火,鱼见是窟...

心里装什么就会跟什么结缘

1.心里装着善良,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你的...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

心如虚空,量周沙界

韩国代表佛宝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过的袈裟),拥地...

善解与包容之心

有一则简单的故事:在某乡村,有一户老人家的隔壁有一...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出家是对家的超越,对私欲占有的勘破

在家人总是对家充满着执著,可以说,家就是执著的堡垒...

济群法师《出家人应当具备哪些素养》

作为出家不久的年轻僧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必须逐...

济群法师:如何消除我执与贪心

我们要消除我执,必须依靠止观的力量。通过禅修培养止...

济群法师《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

【佛教词典】难行静虑

【难行静虑】 p1444 瑜伽四十三卷二页云:云何菩萨难行...

【佛教词典】四主

【四主】 p0399 西域记一卷三页云:赡部洲地有四主焉:...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

忆念菩萨的圣号,要生感恩心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

净土易往而无人,病根在于缺乏厌离心

我们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

对于冥顽不化的恶人,我们该坚持吗

问: 法师,实在难以对恶人和我讨厌的人生起真实的慈...

「十不求行」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宝王三昧论》的十不求行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诵《金刚经》十万遍往生净土

明浚。俗姓孙,齐人(今山东一带)。平日以诵《金刚经...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举...

真正悟道的人,他有绝对的包容

着法执的人很多,就会自立门户,无相,它是一种法,很...

星云大师《学佛的次第》

第一篇 信解行证 壹:前言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浩瀚深...

晴日集

【存养篇】 一、得意淡然 不扬己盛 当我们面对得意的...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

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