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地藏经》灵与不灵的原因

梦参老和尚  2020/0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地藏经》灵与不灵的原因

“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也有人问过我,他每十斋日都念,甚至于天天都念,不但方圆周围,就连他自己的家庭内好像都不灵似的。他问我,这是什么道理、什么原因呢?

这有两种情形。一者是共业,过去的宿业共业,凑到一块了,业特别重。因为业特别重,靠你读经时的力量是感不动的,因为感不动,业报还是照样现。失火、遭了窃贼、诸种不吉祥事还是会发生,好像念经的效果不大了,这是一种。

二者,念的人心不同故,诵持的人心不一样。就是念完经了,回向时所想的是什么? 现在心不至诚,诵经的力量薄弱,没有力量,因此就看见周围的环境好像转不动。

我们有时候做一件事情,你得先问问自己对这件事情投了多少的毅力,下了多少的功夫、多少的资本?完了才问效果。想要轻而易举的,什么事都不费心,那样你得有特殊的福德、因缘巧合。

在美国,就我所知,在纽约市买乐透奖的有好多,除了得奖的人得到那么多,我看没得奖的人,得到好多呢?我上回讲过一次了,得到比没有得到还着急,这就是业,没有那个福报,没有那个福德,想轻而易举享有是不可能的。

何况我们多生累劫所造的业,想一下子消失,你得付出力量。什么力量呢?就是至诚心,你连至诚心都没有,恐怕效果不大。

还有最基本的信不信,你自己的心在那甩着,一边念着《地藏经》,一边心里想:“可能吗?那怎么可能,不可能啦!”一怀疑,什么都不可能。你自己都不稳当,那怎么可能呢?所以效果不大有很多是这个原因。

也有很多是灵的,为什么灵呢? 他的心猛烈、至诚。一般而言,我们没有什么痛苦逼迫,所以做起这件事来,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可以,我念一念你加持也好,反正不会开悟。有没有得到福报?一定有,但是不一定是在今生。

因为你的心不猛利,心不猛利感应也不猛利,随你的愿望可以转到来生。为什么有的很灵呢,一念就灵?他的心很猛利,并且夹杂着过去的善根成熟了,他一念,求什么就感应。两个人同时修的就不一样,效果不一样。

我们修行要特别注意什么呢?现前的一念心。随时检点你自己的心,看看入道不入道,淫、怒、痴,一点事情就发火,这个效果就不大了。因为在愚痴当中所做的事情效果不太大,必须得有智慧。智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经常明明白白地照料这个心,不要让它放逸了,但是我们一般做不到。

如果你能制止你的心念,后果是没有的,刚一起念,你就制止了。什么叫菩萨?菩萨跟我们有什么区别呢?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者,这就是菩萨。

前面起了不好的思想,这个不好的思想包括很多,怀疑心、嗔恨心、嫉妒、障碍心,听到人家说别人好,你心里总是不舒服,总是要大家都说你好才高兴。你很好的朋友、你的弟兄,或者你父母赞叹你哥哥好,爱给你哥哥买东西,你的嫉妒心、嗔恨心全都来了,人人皆有之。

还有,这些思想念头复杂得很,你要是能够在刚一起心动念的时候就能制止,你的功夫就差不多了,就有修行了。你能够觉察得到,这个念头不合乎佛所要求的,名也好、利也好,除了名利还有很多,所以自己要检点身心。

这个时候你要以这种思想,以这种用心在十斋日念经,才能使你的家庭安定,周围的环境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否则做不到。这就是修行的法门。

能够在十斋日诵经,又能够有至心,那就更好了。诵经的时候心里能够观想,心能够跟经上所说的合了,那么你就是地藏王菩萨了,这部经等于是你说的,这个效果就大了。这个时候你求什么得什么。不过,你求什么得什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要让一切众生成佛,这就是佛心。

如果利益众生、行菩萨道、行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你就是菩萨。反正一天当中我们这个心在十法界不晓得转了好多圈,一下想成佛,一下想利益众生,一下想造业,一下心里很黑暗,想吃的、想穿的、想舒服、想怎么样快乐,这个心念都是罪业。

想完了要去打主意,想办法怎么得到它,所以你一念之间就能造很多的罪,是这样的原因。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楞严咒的妙处不可思议

楞严咒是最长的咒,又叫灵文因它太灵太妙,妙不可言,...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魔境与胜境之分别

接手书,知宿根甚深,现行颇纯,故有种种胜境相现。然...

【推荐】造佛形象能获得多大的功德?

优填王承佛威神之力五体投地顶礼完佛足,右绕佛三圈,...

八载寒窗读楞严,超度冤亲径升天

宣统二年,(一九一0年)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嘉兴寺...

修行人要远离六种颠倒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 纵发善...

诵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大悲咒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

地藏菩萨晨朝入定度众生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跟法华经...

地藏菩萨的净土在哪里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

梦参老和尚《我在哪里》

朱建民校长致辞: 老和尚、仁隐董事长、修慈董事长、...

【佛教词典】不清净施

指有执心之布施。又作不净施。为“清净施”之对称。即...

【佛教词典】五识缘境

【五识缘境】 五识缘境,各不相同,眼识所缘者为色境,...

释迦佛与三千佛缘

释迦牟尼佛一日于众会中开示大众:我于往昔无数劫时,...

伽蓝菩萨的前世今生

佛教的伽蓝菩萨是寺庙丛林的护法菩萨,来源于印度。依...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模仿老鹰的乌鸦

老鹰叼走了一只绵羊。一只乌鸦见到了立刻想学它。 乌...

心存善念就能逢凶化吉

选一则旧时的故事给大家:从前有一位书生,姓焦名雄,...

真行善不可为名,有发心才有功德

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 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 利不...

念经虽不能了其义,但也能得无量的福报

诸佛示现在人间八相成道,都要讲经说法,留下诸多的经...

一切时处勤诵地藏菩萨名号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可以说也是指我们;虽不为求...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

人体基因与业力信息

现代生物科学说,人的基因(DNA)决定其体型、相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