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梦参老和尚  2021/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无能度的人,也无所度的众生,即《金刚经》上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此这样地发心,勤修不辍,才能辗转入心寂三昧。得了心寂三昧,才能进入“一行三昧”。

“一行”,即一切行,就是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也具足了拜忏,也具足了念《华严经》。听法、修道、读诵大乘,念一即念一切,就叫“一行三昧”。一行三昧是乘性起修,乘着真如实相、一实境界性,包括法界,即是普贤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包括在里头了,这叫“法界行”——一念就是遍满法界了,是一切诸大菩萨、一切诸佛所修的,你也可以如是修。

禅宗参的一念心,就是入真如实相,像六祖大师是顿悟的,就入这种境界。但是必须在入定的时候,平常是没有的。

修行时,应该行、住、坐、卧无一处不是在定中。释迦牟尼佛说了那么多年的法,都在定中。释迦牟尼佛从来没到这个世界来,也没离开过这个世界,如如不动,本体一如。随便哪一法,都遍满一切,这叫一行三昧,叫圆满大行。念一句就包括一切,在理上讲就是理事无碍。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位老和尚从前面的天王殿到大殿,走几步路,就把一部《华严经》念完了。他的这种功力就是已入色寂三昧,遍及一切念。像道安法师、慧远大师修的都是心寂三昧。从那些境界相可以理解到,生这个信多么不容易。

当年道生法师说:“佛性都是一样的,法性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事物都有法性。”当时在会场上的那些大德都说他邪知邪见,把他摈出了道场。后来他到苏州虎丘山,把石头都摆起来,跟石头说:“假使我说的对,你们就点一点头。”他一说,石头都点头了。其实不是石头,是护法神,是诸大菩萨证明他说的对。到后来《涅槃经》传到中国翻译之后,那些大德才惭愧,认为道生法师了不得。他那时就修得了心寂三昧。

入了一行三昧,到这个时候才登初住,叫坚信位,圆满信——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叫真正的圆顿教。六根清净了,决定向佛果,再没有退堕,这是十信的初住位。依着真实观而修,证得了圆初住,再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这才叫真正能利益众生。真实能修观行了,懂得了真如实际,才能把奢摩他、毗婆舍那——止观双运的功德善巧方便地去应用,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才能放光做一切事。

你看他坐在那也没动,但他能化身妙用,已经到三千大千世界利益众生去了,而且度众生也无众生相。密宗所显示的妙用度众生也仅仅如此。这时他对生死没有恐惧了,生死如梦幻泡影了。他也不想证得二乘阿罗汉果,唯一就是化度众生。行二种观道,止观双运可以善巧应用,化度众生就是行根本法。

色寂三昧:

我们打坐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你那个心想修定,想坐下来、定下来,但是你观照你的心定不下来。随你心所缘念的境界相,不论什么境界相,乃至缘念善的也好、恶念也好,都是由心里所起的,属于生灭法。“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你不坐下来,妄念纷飞,你不知道。等你静下来想要用功夫了,这个时候你一起观照,观照你的心,念头全是生灭法,像水流、灯焰一样。能不能住下来无念呢?要能够暂住使心静定,心静静地不生念头,如能够做到这样的功夫,你就得到一种色寂三昧。

地藏菩萨所教授我们的色寂三昧,就是你在一切处、一切时,当你修行的时候,修观力的时候——一般说修入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你行、住、坐、卧——行动的、卧的没有,只是坐的时候,行、住、坐、卧四种行动你都可以修观,都可以入寂定。

但是坐着时候最好,观照力强。卧的时候,渐渐就入睡眠状态了。行动的时候,心里容易散漫。坐下来,自己观照它,观照你这个心怎么样生起的,缘念境界。“心本无生因境有”,你这心念本来是无生的,因为境界、内心境界,或缘念过去、缘念未来的境界,心里想的,“心本无生因境有”——心里本来没生,你缘念境界就有了。

你能够这个时候使你心静下来,什么念头都没有——既不缘念过去,也不缘念现在,更不缘念未来了。一念不觉,一个念头、念念地都感觉着定下来,就没有一念不觉的心了,就不起那个不觉的心了。

同时这时就思惟了,静坐时候就观想了,观什么呢?观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是心识所变的。这个时候是观一切色唯是心,只有心的生灭。在其他的大乘教义里头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切种种法生起也好、灭的时候也好,全是你的心念。

观就是照的意思,你坐下来就要修行,修行用你的智慧,就是心念观照。观照使这一切动作的全停下来,不想了。观照让心不起念,这就寂静下来了。念念观照这个心,它尽是一念起、一念灭,一念起、一念灭——观你这个心的生灭,你把它截止了,这个观念截止下来了,不念了。这就是禅宗经常讲的那句话——“打得妄想死,许汝法身活。”念静,念得寂静下来,你就悟得念本来是寂静的。

能够这样定下来时候,定的时间愈长愈好。不起心动念了,地藏菩萨教授我们,你就得到色寂三昧。初步的得,你能静下来了,你渐渐地就能修了。

心寂三昧:

学习“真如实观”,观一切法皆是真如、皆是实相,这叫真如实观。思惟的一切法性,就是心性无生无灭——一切法皆无生无灭,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远没有分别的念头。分别想都没有,当然没有分别事实了,这是真实性门。

怎么样观呢?就观真实性,思惟想心性无生无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我们读《心经》的时候,观自在菩萨就修这个观,他“照见五蕴皆空”,“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就是现在这种境界相,没有一切分别想;就是你观想真如实性当中,不住见、闻、觉、知。

这个时候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这个定就高了。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了,对一切法不起分别相了。但是这个粗分别,从此开始修学。在这个时候你修习时间,能够得到善知识的大慈悲守护长养。这个大善知识指着大菩萨,一切大菩萨能够守护你,使你善根能够长养,不再退堕。这个时候你修行障碍就少了,能够不间断地勇猛精勤修习。

这个时候能入定,什么定呢?这个定的名字叫“心寂三昧”。前头是色寂三昧,这个是心寂三昧。怎么得到的呢?因为你观心性,心性不生不灭,入了三昧了,所以叫心寂三昧。

一行三昧:

由于得了心寂三昧了,就能入到一行三昧。入了一行三昧,能够见无数佛,十方诸佛都能见,发深广心,住坚信位。坚信什么呢?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不但信,而后能解,这时候就决定向佛,“决定向”就是决定向佛道。什么位子?十信满了,这才叫有信心。这是信心满的人,有信心人所证得的。信什么?信这一行三昧。

这一行三昧是由奢摩他的观心、毗婆舍那的止,这个时候能够见无数佛,发了广大的行心,这时候开始起修。信毗婆舍那的观,信奢摩他的止,叫止观双运,这叫圆顿止观。六根清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的坚信位——这时候你的信仰不退了,解力也不退了,成为坚定的住位。什么位子?圆初住位。这时候再住定菩提心上,行菩萨道。发的一乘大菩提心等圆住位,信解力满足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

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

念佛禅与佛七的不同

念佛禅与佛七最大的不同,在于无相或是有相。佛七,要...

圣严法师: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什么是「二边」?好、坏是二边;你、我是二边;众生与...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

慧律和尚般若颂

众生方寸心即佛 不欠丝毫如来同 无量劫来声与色 染习...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问: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师...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把佛友当成朋友,是很可惜的

如果学佛了,大家都互称师兄,也称为道友。道友就是以...

刚信佛时很灵,信久后为何就不灵了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觉信三宝很久了,却没有得到感应。...

供养的时候,天上的宫殿也给你修好了

我们做善事没有根,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

要想得地藏菩萨加持,起码要有下至心

现在这个地球,有六十五亿人口,能够念他的名号,跟他...

【佛教词典】勤旧

(杂名)谓禅院知事,侍者,新主等之退职者。尝勤事务...

【佛教词典】无寻无伺法

【无寻无伺法】 p1070 品类足论六卷十七页云:无寻无伺...

莫被邪见和狂慧所误

有一种人,虽然他有一点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

农妇麻三的惨淡人生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非常可怜的老人,她无儿无女,老伴...

填欲索利遭反扑

「今天比起昨天,宁静、清凉,真的很感恩。」东部的气...

看护病者,八福中第一福田

人在患病时往往力不从心、身心苦痛,特别需要关怀照料...

佛,是有灵的

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佛无灵》,曾载在1938...

没有价值的东西要放在心里做什么

要怎么修忍辱?(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种侮辱、压力?) 有...

证严法师:惜时惜命

无论是学业、事业、道业,一切是时间的累积;好人活久...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你、我之分别,直...

杀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告诉诸比丘们...

悲心利他报佛恩

一日,琉璃王出兵讨伐舍卫国,将释迦族人埋在与腋齐高...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世人无论见不见鬼,都常说见鬼;无论怕不怕鬼,都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