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心要从八方面进行努力

2011/1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就要重视修心,修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心安: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我们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安适。一个人内心迷惆、混乱、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经常误入岔道岐途。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你内心安适,就会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二是心慈: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要发慈悲心,帮助一切生命,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摒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三是心正:

若一念心起,则有天堂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己,一个人做到公正无私,就是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就会努力建立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社会和世界。

四是心明: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自我;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对内心世界的陌生,导致了生活中的无数挫折。不知自己,不明道理,亦即所谓无知无明,是为一种罪过。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很多。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才没有救。认识自己,就会战胜烦恼,就会拥有自信,不再悲观委靡,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乃至于珍惜生命。而且,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我们还能影响别人。

五是心定:

最伟大的事业,最需要坚定的心力,急,只会退步;执,只会错误,佛经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如果我们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热情投注到一个目标上,使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我付出的就会有收获,有好的结果,人生就会圆满。

六是心诚:

一辩心香,至虔至诚,即心即佛,心佛相印。在这个世界上,真诚是一缕阳光,照亮一个人的心灵。以诚待人,不存欺诈之心,则威信自立,获取他人的信任与拥戴,从而成就大业。不欺诈,不妄语,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有良好信用的人,才能求得他人的支持,立足于世。

七是心宽:

要有欢喜心,欢喜心即是一副良药,佛家常讲"欢喜充满",这个"欢喜"就是能量、精力充沛的现象。大乘经上常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要有宽容心,我们就会健康长寿,就会宽容他人,就会获得从容、自信和超然,达到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

八是心谦:

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谦虚的人获得成功、赢得别人尊重;骄傲的人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谦虚的人善于谋求外人的助力,你谦虚时显得对方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谦虚的人得人心、合人意,极易获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谦卑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圣的美德都从那里萌生。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分禅心。

六祖坛经说:"前念迷是凡夫,后念觉是圣人。"圣人与凡夫就是一念之转呀,一个觉,一个迷。生命不觉醒,成长的过程就是迷失的过程。佛陀的伟大在使人从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彻底的救赎、解脱,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心人。"以佛疗心,心灵获得解脱,人格得到美化,智慧得以产生,力量得到强化,不为物牵,不为烦扰,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成功,就在身边,人生自如达观,生命超脱自在。"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

你的心,听话吗

所谓修行,就是修炼自己的心,你的心,听你的话,然后...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禅堂有明神宗皇帝御书的匾额楹联:...

宁静的真正意义

有个国王集中全国优秀画家,看谁能画出一幅最宁静的画...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

一个不会休息的人,心是无法自主的

今天的社会都在通过鼓动欲望而刺激消费。厂家在不断升...

追求心灵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问: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师答: 至心就是至...

邪淫在《俱舍论》四种更广的定义

问: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

【推荐】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

不服不食众生肉,是人真解脱者

你去吃众生的身体,还有它的部分,什么叫部分呢?那个...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

【佛教词典】饭磬

寺院中,召集僧徒用餐时所击之磬。然一般寺院于斋前大...

【佛教词典】正性定聚

【正性定聚】 p0503 俱舍论十卷十八页云:何名正性?谓...

谦虚十要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内心之窗;心有所思,...

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问: 请问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净心才能...

佛法的藏、通、别、圆四教

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把佛法的内容分成藏、通、别、圆四教...

宋代高僧遵式法师

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能够教化...

素食,就是不做饿死他人的帮凶

哈佛营养学家梅尔指出:如果美国肉类生产降低百分之十...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原文】 或问:妙喜云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愚...

三种念佛不能往生的人

莲池大师说,或有人问:今天看见世间念佛的人多,而能...

一句恶言堕粪池中虫

证严上人述说《贤愚经》故事叮咛大众,在凡夫地修行,...

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伎:古泛指...

梦参法师:不要评论僧过

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