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人应警惕的十大问题

2012/08/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万四千门门门通圣道;药无贵贱,中症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修才会受益。

二、执理废事、不重实修:有时间呼吸就有时间修行,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其中都是智慧。法在书本里,道在屎尿中,修行在呼吸间。理悟不等于事悟,正所谓一念相隔万重山,佛法要靠实践去检验。

三、褒已贬它、自命不凡:常看别人的缺点是不会产生智慧的,那只能是自寻苦恼,智慧是在单纯地观察自己内心中产生的。如果总看别人都是凡夫,自认已大彻大悟,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四、感应着魔、以假当真:尽管“假做真时真亦假”,但毕竟假的总归是假的。修行不能有所求(求开悟等等),智能不会从欲望中生产,它是在修行如法时自然生出的,也就是本来就有的。因为我们常去干涉它,所以不能显现。

五、心外求法、依师靠祖:如果别人能救你,那么佛早就将众生度尽了,何苦费那么多的口舌?出世间法与世间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出世间法是内求法,世间法是外求法,即出世间法是求自己,世间法是求别人(物)。

六、法不专一、修学多门:对未开悟的人来说,读书是在寻路,即寻找修行的方法,找到方法后要身体力行才对。佛法不是从书本中得来的,整日埋在书堆中是不会产生智慧的。既使你了解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法门,如不择一老实修去,也不能到达智慧的彼岸。世上没有同时走两条以上的路而到达目的地的方法,哪怕走点儿弯路,只要坚持,最终也能到达。

七、两德不分、以福为功:善行培福,莫以为道;外求是福,内求为功;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还能保你吗?

八、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慢功出细活,欲速则不达;业非一时消,道非一日成。不论用何种方法,直接单纯地观照内心,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尽力如此,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和长远心,久而久之,智慧将不期而至。

九、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启功先生诗云:学高人之师,行正人之范;愿我百无成,但患人之患(孟子曰: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真为人师应自敢承当,良医门前多病患,何况好者不自知?

十、自己未度、急于弘法:佛经云: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自己未见本来,弘扬的是何法?当心好心做了害人害己事!当然,接引他人入门,未偿不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咒自己》

有位先生在事业上、家庭上都遭遇了很多挫折,他问我怎...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

星云大师《骂人的艺术》

骂人是恶口,骂人是不好的行为,不管什么人,你骂他,...

战胜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来,父母从未曾放弃说服他还俗,...

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佛说二十难中云:得人身难,生中国难,得遇佛法难,亲...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推荐】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

什么是参话头

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

【佛教词典】金刚无胜结护者

(天名)胎藏界南门之守护神也。大日经谓其黑色玄衣,...

【佛教词典】自性戒

(一)即大乘戒。系以佛性为戒体,因佛性与自性无异,故...

了幻法师: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

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

肠胃的「四敌五友」

我国是胃病大国,在13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就是老实念佛人。 老实念佛不容易啊...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

群牛喻人

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

学佛的四大因缘,你属于哪一种呢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轮回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

大安法师:一念净信即可得利

一九九九年春节,我们有十六人曾在九华山祗园寺上客堂...

靠佛号加持,真发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关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守护六根

今天讲守护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就是不叫...

弘一大师:简易施食仪轨

先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