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苦乐都随缘

2012/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生活在世间,苦多乐少,我们常常要面对痛苦,生命中的逆境人人都不可避免。

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痛苦,都在反映着过去我们所造的恶业,如果能认知这一点,那么,每当我们遭遇痛苦和困难时,就不会把它们看成失败或灾祸,也不会看成一种处罚而怨天尤人;而是把痛苦看成过去业报的结果,正如谚语所说:“痛苦是扫除一切恶业的扫把。”我们甚至还应该感谢一个恶业正要结束。

对于念佛人来说,困苦和忧患正是生起厌离娑婆,求生净土之心的逆增上缘,若没有逆境的逼迫,如何能发愿往生西方净土?

在过度复杂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必须工作谋生,不可能隐居深山,但也不可以全然被世间的杂务所缠缚,对生命的深层意义毫无认识。我们要避免沉溺于五欲六尘的生活享受之中,避免让外界的活动过分地分散自己,应尽量让生活越来越简单。

我们来此世间,只是匆匆过客而已,暂时寄住在此生和此身,这副肉身连同一切身外之物,就像行李一样,终无一物为我所有,一切皆随因缘而来,一切将随因缘而去,我们只是暂时代为保管而已。如果我们像往常那样继续埋头执着于物欲的追逐和外在环境的改善,那就会失去人生目标,六神无主。试想,出门旅游,有谁愿意带着沉重的行李?而住进旅店的人,如果他神态正常的话,会重新装修房间吗?

与佛法的真实利益相比,世间的荣华富贵是何其虚幻不实!念佛人领受诸佛菩萨的呵护,因此绝不会再羡慕世人的荣华,无论他生活状况是贫是富,决定常怀珍惜和感恩之心,愉快的面对社会,不再沉迷于批评和审视别人,世事在他心中也不再灰暗,平淡的日子也很快乐,粗茶淡饭也很甘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原文: 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鞲者。佛四圣谛,...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必带到心里来烦恼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

找回那个没有结婚前的你

一位妇人在河边寻死,被路过的船夫搭救了,询问原因,...

修行有了目标有什么好处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来到人世间,我们的目的不...

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给世界看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问: 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佛教词典】儒佛问答

全一卷。日人林道春撰。记述颂祐针对以儒学之观点问难...

【佛教词典】一成

指一人成道,或指一事成就。 p46...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有名与有钱,都不是人生的大好事。但是世界上的人,都...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沾到三宝的边,为何都能都成佛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

宣化上人:背经的方法

世人一天到晚在竞争奋斗,不外都是为了吃饭、穿衣、财...

在观想的过程中,生命产生了两道力量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

感动打猎者的狼

一辈子靠打猎为生的祖父突然决定封枪,再不打猎,原因...

学佛必读的经典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

自私最差劲了,要找机会奉献

乔布斯有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今天把乔布...

离喜爱无忧,一切无恐怖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