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保持一颗「不动心」

2012/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位朋友,研究生毕业时,先主动地选择留校做学问。周围的许多相好给他泼冷水,认为他这样做太迂腐了,不如从政、经商来得实惠。他开始有些心灰意冷了。当他进一步得知周围的同学绝大多数走出了学校,或从政,或经商,或去银行,或进报馆、电台、杂志社,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都比自己好时,他更是后悔不迭,竟憎恶起他一向认为神圣无比的做学问这一职业。工作后,凭他的才智,本来可以干得很好的,可是他不安于本职,心无所系,终日牢骚满腹,苦闷彷徨,一心想转行,却没有转成,结果因工作的不如意、爱情的失败而绝望跳楼自杀。我的这位朋友之所以落得如此地步,除了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他缺乏一颗坚韧的“不动心”。

人生立世,欲求得事业的成功,欲过一种自主的安祥生活,最要紧的莫过于保持一颗“不动心”。它是个体立身的主心骨,体现了个体之“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主体精神。失却了它,人便迷失方向,沉沦苦海,随波逐流,永世不得安宁。唯有保持“不动心”,方能抵制欲念,战胜邪魔,克服自身的软弱,披荆斩棘,直达清净自由的“如来”境界。“不动心”就本体而言,是指清净空寂的真如本性;就法门而言,是指无相无住的无念之心,也就是惠能所倡导的“禅定”。统言之,“不动心”就是破除我执法执,外离相,内不乱,保持内在心灵的安祥独立和圆融无碍,不被诸境所染。

保持一颗“不动心”,具有无穷妙用。在欲念横流、烦恼迭起的现实生活中,保持一颗“不动心”是获得安祥生活的内在保证。心不动则烦恼不起。“不动心”能从根本上使你免除“心火无烟日日烧”的痛苦;它使你在众生欲望被频频唤起而又无法满足的生活灼热的跑道中,独具一片荫凉,独饮一瓢甘露,让你恬然走完安祥而无悔的人生。当你拥有了一颗“不动心”,你的生命之流就不会徒然流耗在欲念和烦恼的沙漠中,而能自始至终地款款地流向宇宙生命的永恒大海;当你拥有了一颗“不动心”,你就不会因为别人的工作待遇好而徒生烦恼、怨天尤人,失却内心的平静与安祥,而能安于本职,毫无损耗地发挥自己生命的能量,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并体验生命的神圣;当你拥有了一颗“不动心”,你就不会因为别人有钱有势而丧失自己的人格,你会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中发现生命的伟大,并力图无愧于这难得易失的人生;当你拥有了一颗“不动心”,你就不会无理性地对自己一向认为神圣并加以追求的事物和理想发生怀疑,踌躇不前,半途而废,乃至一生功业无成,穷年浩叹。你会安于孤寂,安于清苦,在自己的一方净土中,默默地辛勤耕耘,抛洒汗水,最后你会因生命无悔而得到加倍的报偿;当你拥有了一颗“不动心”,你就会发现,在工作、职业上,无有贵贱之分,都是生命之流、真如本性的无限丰富的显现,诚如河流中有微波涟漪,有流水淙淙,有激流澎湃,你就会从无限多样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中感受到同样是尊贵与伟大的人格,你就不会因愚蠢的攀比而生种种烦恼,白白地消耗自己的生命。

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大的作为,你同样应当保持一颗坚韧的“不动心”。古之成大事者无不如此。有了“不动心”,你就会沿着自己崇高的理想一如既地追求下去,而不会被半道上跳出来的种种欲念诱惑所羁绊,你就会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用于所往追求的神圣的事业上,而不去追求世间庸俗的物质感官享受,你就会有勇气去忍受孤独,忍受误解,忍受诽谤,忍受贫困,而把自己生命的光束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当你事业成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把生命消耗在满足无聊的虚荣心、攀比心、嫉妒心是多么的不明智!是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著名学者、大商人、大企业家,但是真正成功者却是那些始终保持“不动心”的人。因为保持了“不动心”,就能战胜自己的欲望和软弱,抵制外来的诱惑,破除种种因随缘触境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怀疑、徘徊、困惑和苦闷,使生命自始自终地得以在一种清净安祥的心境中自由地、无有损耗地发挥它的能量。

总之,人只有保持一颗“不动心”,才能真正地自信,才可以实现真正的自主的选择,才可以做到生命无悔,才可以安祥处世,才可以弥合因外在环境的冲突而造成的心灵的裂痕,才可以培养起健全而和谐的人格,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这些聪明才智在平时往往被徒然地耗费在见异思迁、迷茫、虚荣、嫉妒、猜疑、烦恼、妄想、自我否定等等无明业障中。

热爱生命而真心向善的人们!愿“不动心”这颗摩尼宝珠,照耀您跨越无明的黑暗,融身于光明的佛海!

任花花绿绿的诱惑在身边旋转,任欲求的烈焰把天地烧得通红,我们啊,且扬起那片不动的心帆,恬然自足,行一路生命无悔的航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不生病的人

有次德山宣鉴禅师病了,有人问他:「老和尚,连你都会...

布施就是最好的结缘

佛教非常主张广结善缘,但是怎样才能广结善缘呢?其实...

积极而不紧张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积极的人,应该就是乐观、开朗、进取...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为何要把心与佛、众生两者并列

问: 请法师开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何要把心与佛、...

公主的发夹

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她们...

心理养生--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

觉树根株。教门头首。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菩萨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

睡觉的10个禁忌

一、忌睡前吃东西: 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部分活动...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问: 破邪显正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 净界法师答:...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简单讲:...

【佛教词典】能立不遣

【能立不遣】 p0894   因明入正理论云:能立不遣者:...

【佛教词典】正智

梵语 samyag-jāna,巴利语 sammā-āna。(一)指契于正...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跟法华经...

三招把素菜做出香味

素菜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却不喜欢吃...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

这不是证圣,若作圣解即受群魔

我们每天坐禅,每天念佛。障多众生念佛观:业障深重,...

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正视自己的分别心,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大家...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问: 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

职业涉及杀盗淫妄酒该怎么办

问: 很多职业会涉及到杀盗淫妄酒,您认为将来从事哪种...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从社会上来看,像我们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没有什么贡献...

念佛是无上良药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

真正的财神法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财为养生之源、护身之本...

为梁武帝说法七昼夜的僧达法师

南北朝时的高僧僧达法师,曾受到当时四个皇帝的礼遇,...

高僧谛闲法师的禅定工夫

谛闲法师与印光法师(18611940)为真莲友,彼此同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