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南怀瑾老师  2012/11/03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一定都会做梦。世界上不做梦的只有两种人:一是至人无梦。至人是得道、成仙、成佛的人,以及有最高智能的人。二是愚人无梦,笨到自己没有思想,那就没有梦了。

我真的碰到过这样一个不做梦的人。六十年前,我从峨眉山闭关下来回到家里,我父亲一个朋友,单独请我吃饭,吃完后拉我到他家楼上去,不让别人听到,他说有个问题问我。

他问:“我听人家说你去得道了!这事别人我都不讲的,因为你得道我才问你。”

我说:“伯伯啊,我没有得道。”

他说:“不管,你要告诉我,什么是梦?”

这个问题把我问得愣住了,我说:“伯伯啊,你没有做过梦吗?”

他说:“没有啊,我六十岁了,没有做过梦啊!不晓得什么叫梦,你们都说做过梦,好奇怪哟!”

可是,他是个大好人,不是愚人。他经常帮助别人,专门做好事的。

我很难对他解释,当时我引导他说:“现在就是梦。现在我们讲话很高兴,你还看着我。但你眼睛闭起来就看不到我,我也不讲话,这个时候梦就没有了。”但他好像似懂非懂。

梦就在开眼闭眼之间,就在脑神经闭合之间,这是非常大的科学了。

释迦牟尼对这门科学讲得最清楚。他说,我们第六意识的思想,弹指之间有九百六十个意识在转动,一昼夜有十三亿的思想在转动,我们自己不知道。现在的医学研究、脑科学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

譬如我们的睡眠,只是脑子一部分休息,另一部分还在活动。所以,人睡着了才会做梦。没有一个人不做梦,只是睡醒时已经忘了。如果对梦有记忆的话,这个人脑子就很特别了。梦是我们第六意识的反映。我们白天有眼睛、耳朵、身体等感官综合起来帮助配合思想,当我们睡着时,眼睛、耳朵、身体都休息了,第六意识作用在人睡着的时候,就变成了梦。也有一些人修道、打坐、冥想、练功时,把身体慢慢放松了,也能出现第六意识的境界,还有脑衰弱、精神病也会有这种现象。

我们知道自己有思想、有感觉,这个是知性。当我们一觉醒过来,第一个是这个东西,那个叫“睡醒了”,很快的,第二个东西—思想来了。是不是这样?

一个人的思想为什么那么多?那些思想都是妄想,也可以叫浮想。这个妄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讲到“现在”,“现在”已经没有了。

所以你静下来的时候,不要怕妄想多,你的知性看到妄想,就把握这个。前念已过去,未来还没有来,就看着现在。如果你常常这样反省、体会,时间一长,你就会很空灵了。

当你很宁静时,妄想也比较少。忽然一个思想来,明白了一些事,这叫做“觉”。这个“觉”比妄想高得多了,是智能的初步作用,在西方哲学叫做“直觉”,也叫作“直观”。这当然是好的,但也是妄想。如果没有这个妄想,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没有来,当下很空灵,没有直觉的妄想,这就叫“智能”、叫“般若”了。

佛学里有一句话:“香象渡河,截断众流”。它比喻人的思想、情绪,是像水流一样连着的。香象就是象王,普通的象是两根象牙,菩萨骑的象王有六根象牙,体形也比一般的象大得多。象王渡过急流时,不转弯走,急流力量那么大,它用身体把急流切开。所以叫“香象渡河,截断众流”。

中国人也有一句俗语形容有勇气的人,叫做“提得起,放得下”。

同样,思想也可以有勇气。我常常告诉人,“想他妈的个屁”,要提得起,放得下,要截断众流,也就没有了。要自己对心念有很大勇气,要有截断众流的勇气。但是,这不是压制。千万不能压制,如果很紧张地硬压住,那对脑神经、对身体都会有妨碍。我倒还有个方法,就是一个人到最伤心的时候,痛哭一场,或者大喊一声,痛苦就没有了。

很多人喜欢唱歌跳舞,就是这些人都很苦闷。物质生活的压迫,他在唱歌跳舞时放松了,可是他没有办法把握。在唱歌跳舞的时候暂时忘了,一回到家还是感觉凄凉。如果他把握到放松空灵的境界,就了不起了。

你一旦身心空灵,就能进入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境界。你会流下眼泪,那个眼泪不是悲哀也不是欢喜。唐代诗人陈子昂有一句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独怆然而泣下”的独字,是没有一切人或者只有一个人空灵地在这里,这就是大悲的境界,菩萨的大悲心。

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别的什么都没有。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

在这种境界中,没有了身体,人和宇宙合一了。从科学上讲,你把自己脑神经一放松,就很少生病,从而健康长寿了。

所以我的结论告诉大家,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不懂得寂寞的享受是没有用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问: 师父,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慧广法师...

人不成熟的四个特征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再问你一遍,到此作甚?

我们中国大乘佛教,说起来佛弟子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可...

哪些钱财是不可以赚的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

读花识人生

1.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善于处理的人,举重若轻;不善...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受完戒后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

逃不掉的因果

以我自己而言, 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惭愧,怕错因果,...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

戒体有防非止恶的力量

我们南普陀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我告诉他:沙弥十...

【佛教词典】唯识修道五位

(名数)观修万法唯识之理,立五位:一、资粮位,于地...

【佛教词典】俱有因

(术语)六因之一。俱时有之法,互为因,谓之俱有因。...

【视频】云归处--虚云老和尚圆寂六十周年纪念

云归处--虚云老和尚圆寂六十周年纪念

【视频】大安法师《2022年十一佛七现场答疑》音频

大安法师《2022年十一佛七现场答疑》音频

【视频】常思地狱苦 恒发菩提心(妙莲老和尚)

常思地狱苦 恒发菩提心(妙莲老和尚)

人法圆融才能够行于中道

打七以来有不少人递了一些条子,提了一些问题,也谈了...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阿弥陀经》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

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

《善生经》对幸福人生的启示

家庭有四种伦理,一种是父母与子女的伦理,一种是夫妻...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这次跟大家共同学习唯识跟净土这两个思想的交互应用的...

十种往生法门

一者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往生...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

持念观音圣号,能从水难中逃生

十四无畏的第三是水难无畏。因为观世音菩萨已成就了水...

往生既得不退转

净土法门之所以异于通途法门而被称为特别法门或易行道...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的因行与果德》

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在显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视,显教...

动物性食品中存在的五种主要毒素

作者:约翰麦肯道格尔(John McDougall) 注: 本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