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顺境时要收心,逆境时要放心

学诚法师  2013/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顺境时要收心,逆境时要放心

我们的心总是随着外在的境界转变,或者喜欢什么,或者厌恶什么,变化不定,不能平静。当看到别人做的比我们好,进步比我们快,工资比我们多,职位比我们高,有些人就会心生嫉妒;当得了点小小的成绩,有些人就自以为是,感觉别人都不如自己,骄傲且轻慢。看到好的东西就想得到,甚至寝食难安,这是我们的贪心在作怪;碰到自己不愿看到的人,心里就会忐忑不安、躲着走,这是因为心里有愧。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心里的烦恼习气,是没有“平常心”的表现。

外在的境界不断变化,我们的心却仍然活在对过去的记忆中,用过去所产生的想法看待当下,这是造成痛苦的原因之一。过去看到某个人不好,或有什么缺点,我们就会一直这样认为;当发现他做的不错了,缺点没有了,心里就会诧异,他怎么进步了?其实别人在不断提升,而我们却缺少敏锐的感觉,看待他的眼光一直不变。

有时我们做了一件比较成功的事,或突破了一个境界,就沾沾自喜,一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有时我们做了糟糕的事,就伤心不已,每当忆起,懊恼不安。我们的脑子里全是过去发生的、让我们或悲或喜的事情,或者自己所幻想的一些脱离实际的镜像。这让我们心里不能平静,头脑不清醒。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说:“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所谓妄想,就是过去所做、所说、所见、所闻的影像留在我们脑子里。让我们高兴的,我们执著;让我们痛苦的,我们也执著。想的次数多了,就会形成心理惯性,影响自己的行为。过去的种种的影像,形成了现在的我。

古来大德说,“平常心是道。”外在的境界是变幻无常的,我们的心也往往起伏不定,修行就是训练我们的心,让它不管对外在的变幻还是内在的起伏,都能平等视之、平静视之。

顺境时要收心,逆境时要放心。顺境时不可得意忘形,逆境时也不用颓废不振。对于外在的境遇,要做到收放自如,过犹不及。

佛教讲“一切唯心造”,其实外在的境界都是自己内心的境界。同样一个境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乐观的人总会看到积极的一面,悲观的人则看什么都是消极的。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花秋月本无情,夏风冬雪亦无义,倒是人心偏有意。

《心经》里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都是心的挂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这个境界好还是先前境界好

问: 我在以前修行时,头脑中经常出现读经、背经和睡中...

事与愿违时要好好检讨自己的心念

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先检讨自己负面(黑暗)的心念。...

心灵的七个境界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

为什么有些人遇到不顺心事就生退心

问: 有一些人刚开始修行善法都很进步到后来或碰到不...

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

父亲端详着儿子手里拿着的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若...

禅房门外的绊脚石

方丈禅房的门外,是用青石铺设的地面,奇怪的是,正对...

顺逆在于一念间

绝大部分人感觉自己很不顺,尤其是工作比较紧张的人。...

是非当教育 磨练真功夫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苦难的众生布满每个角落,我们要发...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

为什么有人富贵坚固得来容易,有人却要辛苦劳作

我们先讲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力。譬如说,我...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为...

佛,是有灵的

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佛无灵》,曾载在1938...

【佛教词典】有记法

为“无记法”之对称。指善、恶二法。善、恶二法,其相...

【佛教词典】八敬戒

巴利语 attha garu-dhammā。又作八敬法、八重法、八尊...

修净土的人如何静坐

问: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

赞佛及说法的十种功德果报

一、赞叹佛的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因心及愿力)...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

大安法师:精进念佛后为什么家庭和事业更不顺

问: 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

中年养肝的四大禁忌

在中医的养生俗语中,有青年养肾,中年养肝,老年养胃...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

惟贤长老《净土教与庄严国土》

一、净土教与净土宗 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时候,心还可以比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