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化世界,需要从心做起

净智法师  2013/12/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化世界,需要从心做起

21世纪是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精神财富的流失。信仰缺失、焦虑不安、冷漠空虚成了现代人的普遍症状。而此起彼伏的地区冲突、恐怖袭击、环境污染又加重了人们的忧虑。这个世界脏了、乱了、病了,怎样才能净化它、治理它?佛教认为,心净则国土净,心平则天下平。净化世界,需要从心做起。

净化世界,首先就要清楚,什么是世界。佛教有其独特的世界观,如五蕴、六处、十八界等,皆是佛教对世界的特殊划分。《杂阿含经》所说的“世六法等起”、“六爱生世间”,讲的是六处世界。佛陀被称为“世间解”,是因为他“知一切世间,出一切世间,说一切世间,一切世如真”。释尊不以孤立的眼光看待世界,而是从有情自体去观察,从有情本身去阐述:“若无彼眼……无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者,则无世间,亦不施设世间。”可见,佛陀阐述的世界,是以有情的感受和认识为出发点。离开有情的感知去谈论世界,讨论世界有边无边、有常无常之类,在佛陀看来都是无益的戏论。

有情作为精神活动者,其感知的世界,当然带着自身心灵的烙印。外在世界的本质到底如何,并不是佛教关注的焦点。正如当代大德印顺导师在《佛法概论》中所说:“佛法不是为了说明世间,而是为了解放自己,净化世间。”有情心目中的世界如何,以及怎样通过净化内心而净化世界,才是佛教关注的课题。

从“有情的世界”这个基准点出发,佛教认为,世界的净秽其实是有情自身业力所感。我们虽处在同一个无限的世界,而各人感受到的,却是有限而不同的。有情业力虽千差万别,但实质却都是唯心所造。有情的心不仅能造业,而且还能转业。即使看似已定的业果,也有着转化余地,天台宗的“一念三千”就包含这个道理。台宗强调,一法界可以通其余九法界。人心若被悭吝贪婪占据,那么整个世界都会显得匮乏和不足,这样一来,人就与无法满足的饿鬼没什么分别了。

相反,若充满慈爱,乐善好施,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变得喜乐和宽裕,即使身在人间,却已心处天堂了。所以,《楞严经》有云“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华严经》有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都说明,世界乃是心的世界,拥有怎样的心,就拥有怎样的世界。明乎此,也就明白净化世界需要从心做起的原理。

佛教在教导世人净化自心方面有着许多宝贵财富,相对其他以神为本的宗教,佛教更强调有情自身的努力。如果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一般宗教的通则,那么“自净其意”则与其他宗教依赖他力救赎的思想明显不同。解放自己,净化世界,并非上帝或神灵的事,而是有情自己的责任。佛法的本质,正是教导人们从心灵深处净化自己,转凡夫心为圣贤心,并依此净化世间。

那么,该如何完成内心的转化呢?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培养深信因果的心

深信因果,简单地说,就是深信有因必有果,善因得乐果,恶因得苦果的道理。我们常常会怀疑世界的公正性,感叹为什么有时善人受苦,恶者无报;为什么有时辛勤无果,不劳有获。于是乎,骂天骂地,认为老天既然不公,我们又何必遵循公义?于是乎,为非作歹,把心中不平强加于世界之上,使之符合自己的判断。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因果缺乏信心、理解造成的。《大宝积经》云:“假使经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清楚地说明:因果虽说一定,但因要成为果,还需缘的参与,即佛教所说的“缺缘不生”。明乎此,我们就不会对现实世界看似的不公心存怀疑。须知,在因果面前,一切都是公平的。我们也绝不会去怨天尤人,唯有自己积极努力地转变。有了深信因果的心,也就拥有了公正的世界。

二、培养知足常乐的心

佛陀曾对弟子们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可见,在人们心目中,世界的富庶安乐与否,端在自己是否知足。当今世界,人类的滥采滥伐已导致大自然的报复,而为抢夺资源爆发的国际冲突也屡见报端,这不都是人心不足造成的恶果吗?导致地球贫乏的真正根源,正是人类永不知足的心。所以说,培养一颗知足的心,就是在营造一个富裕安乐的世界。在知足者的心中,世界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三、培养感恩报恩的心

佛陀教导弟子“上报四重恩”,除诸佛菩萨外,国家、父母乃至一切众生都是报恩的对象。阿底峡尊者的《修心七要》中,将知母、念恩、报恩作为菩提心发起的基础,可见意义之重大。既然世间一切众生都曾直接或间接地有恩于我们,自然应对之生起感恩、报恩之心。感恩,就不会觉得世界亏欠于己;感恩,就会时刻想着回报世界。拥有感恩的心,就会拥有温暖的世界,拥有愿意奉献的人生。

四、培养慈悲利他的心

慈悲心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经云,“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这不仅适用于他人,也适用于自己。在慈悲他人的同时,无形中也会化解自身痛苦,给予自己喜乐,正是自利、利他双赢举措!在慈悲者的心中,世界到处充满需要帮助的人。世界需要自己,生命就有了更多的意义,人生价值因此得到最大的彰显。现代世界,太多人因为空虚悲观而放纵堕落,甚至选择自杀。他们把自己圈梏在狭小封闭的自我空间,听不到世人的呼唤,也看不到存在的意义。

须知,世界的意义,只有在大慈大悲者心中才会完美显现,正如《十明论》所说,一切众生生死流转的苦海,“亦是一切诸佛众圣贤宝庄严大城,亦是文殊普贤常游止之华林园苑”。如果说世间一切事业都有尽头,但利他事业却没有尽头。只要众生无尽,世界无尽,利他事业也就无尽。所以,慈悲心不仅可以创造充满喜乐、充满价值的世界,而且可以创造无限增上的世界。

五、培养无我智慧的心

“诸法无我”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显著标志,也是胜义谛的教法。无我,指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我。世间一切都是缘起的,无常且无主宰。无我是佛教智慧的核心,通达无我,也就通达了佛教智慧。我们常说用智慧断烦恼,而无我正是最锋利的慧剑。有情烦恼的根源在于我执,由我执生贪嗔痴,由贪嗔痴造种种业。拥有无我之剑,三毒之根就断了,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位西方哲人曾说过,“别人是自己的地狱”。但在无我者心中,对立的“我”和“他”已不复存在,地狱自然无从谈起。若能证得无我之心,就不会再有什么挂碍恐怖,无论处在何方,都会变成清凉世界。

六、培养平等宽容的心

佛教的平等,是所有宗教中最彻底的平等。不仅皈依者与被皈依者平等,六道中的一切众生也都是平等的。对于人类来说,不论其国家种族、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善恶美丑,下至乞丐,上至君王,在生命的究竟层面,都是平等无别的。有了平等之心,我们才会真正尊重他人、爱惜生命,而不是己所不欲、强加于人。世界上也才不会出现那么多霸权国家、恐怖团体。拥有平等宽容的心,就能拥有和平无诤的世界。

以上,当然不能包括佛教全部的修心内容。但做到这些,世界必将因此改变。拥有怎样的心,就会创造怎样的世界。和谐的世界,还应同时具备和平、公正、富足、温暖、喜乐、清凉、持续、增上等诸多要素。当我们拥有完美无暇的心,这样的世界就离我们不远了。愿我们携手共进,从心开始,共创人间净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心如虚空,量周沙界

韩国代表佛宝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过的袈裟),拥地...

为心情放个假

早上躺在床上,在一种没有被强迫的自然状态中,最容易...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

【推荐】念念生灭,无以把捉,忧在哪里?

因心情很糟糕,徒步去了正定的临济寺,十多公里的路程...

疗心的药方

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 温柔半两、道理三分、 信行...

培植心地的善因

请看下面的《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圣严法师: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当我们观察周遭的人时,常常可以发现,性情暴躁、容易...

外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遥远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器官

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什么?不是心脏,也不是肝肾,...

如何正确的拜佛和念佛

佛教中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五点记...

有这样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净土

原文: 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

财富宝要

以世间法来说,吃饭穿衣要钱,有病看病要钱,出外乘车...

【佛教词典】眼见家

(术语)就眼根眼识而论,俱舍论二述为二家:一眼根观...

【佛教词典】三世假实

(杂语)大乘勿论。小乘如大众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

认识释迦牟尼佛(图)

兜率说法 观缘下生 圣善慧菩萨功行圆满,住兜率天内...

一定要修智慧

为什么我们要自修,不是经上讲阿弥陀佛加持?是,阿弥...

当思来处不易

释尊在世时,有一名弟子对于信施供养的衣服,才穿了两...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蒙光触身获益愿

第三十三 蒙光触身获益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

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

蕅益大师为何劝人夜礼观音

【原文】 灵峰之劝人夜礼观音,不可死执,便谓定须夜礼...

带着「我相」怎么去找「无我相」呢

师父,请您慈悲开示什么是无我相吧 你跪着,我怎么讲 ...

星云大师《佛教的特质是什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难得今天有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