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无明大梦中觉醒

学诚法师  2014/0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无明大梦中觉醒

何为无明

到寺院里来,就是要让自己觉悟,圆满的觉悟,就是佛;不圆满的觉悟,是菩萨。我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烦恼、无明。什么叫做无明呢?《圆觉经》说:“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无明,就犹如一个迷路的人,走路迷失了方向;一个开车的人,在路上却找不到出口。

“我”在哪里?

人认为身体是自我,从外在讲,能看到一个有形有相的躯体,有手、有足,四肢、五官,会认为说这是“我的身”;从内在讲,自己的种种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得到,认为这是“我的心”,这个身心合起来,就是“我”;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我的,身体是我的,这种思想是为我所有的,就是“我所”。

除了这个身心的假合外,有没有个我?这几天大家就要去参悟这个问题。

幻觉的世界

比如我们有眼疾,看到很多花朵或很多个月亮,其实都是不实在的,正常人的眼睛看不到,但我们却能看到它的生、住、灭,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幻相、假相。众生认为有身、有心,就会引发出很多问题:身体的生老病死、心的生住异灭、世界的成住坏空,这就导致了轮回。其实,佛教说,这些也都是虚幻的,佛菩萨看我们看得很明白。眼睛的幻觉时间很短,我们能够察觉出来;如果把这个时间拉长,一百年、两百年、一千年……世界也是天翻地覆。

无我与听闻

我们认为“我”是不会变化的,能够主宰自他,实际上,我们不仅不能主宰别人,也不能主宰自己。

比如,现在大家在这里听我讲课,有没有个我呢?没有我,如何听课呢?若有我,又怎么听呢?古时候有一个大学士去参访一个禅师,禅师一直往他的杯子里倒茶,水一直溢出来,他终于忍不住说:“水都流出来了!”禅师说:“是啊,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空掉的话,怎么能听懂我的话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往往自己有了一个主意,然后以这种心去听别人说话,实际上根本没有听明白,只是把自己的想法附加在别人的话上,听错了。我们常常容易以自己的名言体系、价值标准、经验来认识别人,大家都这样做,就造成混乱。

人生如梦

到寺庙里来,就是要认识无明。就好像我们做梦一样,有时醒了还会记得梦里的情形。佛菩萨看我们也是在做梦,只是时间长短不同。我们做梦也能也就6分钟、8分钟,佛菩萨看我们,是60年、80年……人生如梦,是不是让人觉得很没有意义,很悲观?这不是佛教的主张。佛教认为,一切都可以改变,做梦,也有一个做梦的主人翁。我们人活在世间,要怎么去活?我们对朋友常常祝福“祝你做个好梦”,我们的人生也要如此,要好好地过。那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轮回就不好,超越轮回就是好。黑夜、白天;清醒、糊涂;工作……人这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都是在轮回,佛教就是要回答人为什么轮回,如何才能超越轮回。我们睡着时和清醒是同一个人,如果我们在生死问题上也能认识到是同一个人,就能够超越轮回。

学习智慧,观照生命

如果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本质,就好像从睡眠中清醒过来,生命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平常接触外境时,能够有一种直观的感受,冷、热……等等,我们内心深处去转一个念头,这种感觉就不同了。比如有人说你不好,你内心深处认为对方是对我好,就比较容易接受;如果认为别人是在骂自己,反应又不同;比如吃饭,你内心深处认为:太难吃了!但是一转念,又想:其实还是吃得下去,感受又不一样。我们知道自己该选择那种念头,但往往选择错误,选择错误的念头,就等于选择了错误的结果。破迷开悟,就是要选择正确的道路,得到正确的结果。

这就需要智慧,智慧是一种观照力、思维能力,是圣者的经验,我们来寺庙就是为了获得这种能力。如果认为自己的见解都是正确合理的,就不会去学更好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需要去学习,一旦认为自己是对的,就是一种执着,执着于我、我所,就不能进步。一个非常主观的人不容易进步,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却没有能力来接受别人给我们的帮助,这种主观,本身就是一种执取,我们常常把这种执取传递给别人。

解读无常

无常就是不落二边:没有常,没有断。我们常常说:“不是东就是西”,这是很有问题的,不是东,还可能是东南、东北……我们在现实生活常常认为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无法深入分析,总是用一个简单的对错来判断,这都是堕入两边。

有人认为:我不会死,会一直好好的,这就是常见;有人认为:反正今天过来了,管他有没有明天,享受今天,不去考虑后果,这就是断见。其实一切都是在变化的,常见、断见都是不正确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佛教认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生灭法是非常被动的,寂灭就是灭掉了“生、灭”,于是就达到了不生不灭的状态,就是涅槃。一切法的本质都是不生不灭的,现象都是生灭的,我们执着于现象就悟不到不生不灭的状态。生灭法只能带来暂时的快乐,不究竟、不永恒,因为它是变化的,不是单一存在的,是无常的,不能主宰的。

我们不知道这些道理就是无明,不懂得佛法就叫无明,拥有了佛法的智慧才有办法来改善。

改变因缘,改变结果

无明,就一直在创造错误的因缘。因缘就是和合,比如煮饭,水与米的因缘和合了,就能煮成粥、煮成饭。因缘就是无常,因为它是会变化的,当你煮饭时水加多了,本来准备煮干饭的,就煮成粥了;本来准备煮粥的,水放少了,就煮成了饭,因缘变化,结果就变化。人也是一样,都是会变化的。我们要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就要去创造因缘、改造因缘,人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是自己的因果。所有的因果都是缘起的组合,所有的缘起都是会变化的,善的可能变成恶的,恶的也可能变成善的。

人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缘相续的假合、因缘的组合、因缘的和合。假合、组合、和合,这三者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参加法会,被上位分到某个组,你不愿意去,但这样分了,也只能去,被组合到这个组;如果大家十几个人从四面八方来,分到一个组,大家都很欢喜,都很发心,这就是和合;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来,组成一个组,法会结束后又离开,就是假合。为什么有这些不同?因为有不同的因缘,只要在因、缘上改变,果就改变了。我们不知道这些因缘,或者知道了改不了,知道了没有改,这就是无明。无明,就是没有办法改变,没有光明的力量。

祝愿大家都破迷开悟,获得智慧,破除无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八句古言,开悟今人

1、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 --出处:《战...

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错乱用心

我们在明白整个生命的道理当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我们了解净土总要,首先要了解净土是怎么生起来的,秽...

从痛苦中觉悟,往生的力量才能坚定

佛陀出世以后,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我们前面讲人天乘...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道镜、善道《念佛十劝》

劝君一 长时念佛须真实 归依佛语莫生疑 制护心猿无放逸...

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会障住你,你就是迈不过去

比如说有些人,他在修法的过程当中,他非常的愚痴,这...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个性好的,到哪里都会跟人...

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

【佛教词典】性

【性】 p0829   瑜伽十三卷十七页云:云何性?谓诸法...

【佛教词典】十一面神咒心经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慧沼疏,遁论疏,各有一卷。...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厮杀欺诈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

为什么要提倡念《地藏经》

我提倡念《地藏经》也有我的原因 我提倡念《地藏经》也...

一室太和真富贵,满门春色大荣华

春风送暖,微风轻吹,唤醒了熟睡的大地,出现了一片迷...

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时至今日,人们逐渐认识到,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阿缚卢枳多湿伐罗。汉译观自在,指菩...

三宝门中好求福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这会儿呢,我们上到法雨寺的这个...

不得不从事杀生行业,该如何化解罪业

问: 请师父开示,如果为了生活和生存,不得不从事杀生...

以扶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

求福报的因与缘

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

进步哪有退步高

一个庄稼人家非常的好客,有朋友来拜访时,主人总是准...

慧能大师与法达

一天,从江西南昌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僧人,名叫法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