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略论观心工夫

2014/0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在佛教表面的外衣都剥落殆尽,那么,其结果,必昭然显露出佛法最实质的目的——教人成佛。成为一个生命的觉悟者。使每一个依法修行的众生当体成佛,成为和佛陀一样“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张澄基语)佛法的真正精神就在于此。

但是,这么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教理却招致从古至今的无数人对它产生种种的不解、非议、诽谤、误会;同时,从古至今也有无数的人们为了阐释这一伟大的精神而宣经布教,著言立说,开方便之法,设通权之计,企图觉醒众生的沉沉迷梦。但仍然有无数可怜的众生著相修行,为法所转,由此演绎出无数求悟反迷,欲升还坠的闹剧。

究竟如何成佛,如何成为一个生命的觉悟者?

对于这个问题,从来就有二种观点。一种是心外求法,认为在我人的觉心之外还有个绝对、永恒的真理存在,企望藉之以求生命的解脱。无疑,这种观点由于放弃了自身的人格和尊严,高贵的灵性为外境所转,必然导致求悟反迷的歧途,自救尚不能,更毋须说利他了。另一种观点,是佛法所倡言的“内明”,即“万法唯心”、“心外无佛”。它正是我们修行正道,觉悟成佛的指导原则。

那么,落实到具体的修法上,面对佛法浩繁的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以何法而得悟呢?

《心地观经》中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四信道信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五祖弘忍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古德有云:“若不观心。法无来处。”禅宗标榜“明心见性,即心是佛”。如此总总,无不说明.观心法门是佛法觉悟之道的切要修法。尽管各宗各派各个时期在入手方式、名相、偏重方面有异.但无不是观心功夫的变通,究其实质,实是万法归一而已!

即便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不假修持,直超顿悟的禅宗这个无门关,亦是如此,不离观心。

但是,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学禅的人,既无精研教理的见地,又无实际修证的体验,妄自分彼分此,说是说非,偏执地认为观心功夫是教下修法,不合禅宗旨意,不肯脚踏实地作现心觉照工夫.一味口头滑利以机锋转语为禅机,奉公案妙偈为圭旨,把几句古人话语拿来装点门面,唬弄他人。逢人就读玄说妙,逞口舌之能以自得,如此这般不仅自欺欺人,而且浪费了人生大好时光。甚而,有的人拈出《坛经》里慧能大师“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的偈语作为佐证,认为神秀“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观照工夫乃是下根之人的渐修法门,不是正统禅宗。殊不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乃是六祖开悟以后的见地。

虽然《坛经》对慧能悟前的修持未有详述,但可以肯定,没有历经“时时勤拂拭”的打磨又何能领略“本来无一物”的气象?未见性人,明明心中烦恼横生,是非迭起,心随境转却自欺欺人地高唱“本来无一物”,鹦鹉学舌地搬弄古人话语以标洒脱,堂皇门面,见笑大方!而且就是见性以后也还得长时间的护持、保任,恰好慧能悟后混迹猎人群中十数载,其“牧牛”之行不正是一种更细致入微的观照工夫?

另外《坛经》中六祖多次批判“看心观净”的敝端,其目的乃是纠正当时人们着相修行,执指为月,以筏为岸的愚昧而施以的棒喝。须知,法本无法,方便而设,若不应机,良药亦毒。所以,六祖又说:“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并非“看心观净”的问题,而是修行人不能正确领悟其旨,以致求悟反迷。君不见慧能大师在点悟惠明时所言:“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乎?不正是现心功夫的运用之妙?

纵观禅宗发展的历史,从慧可“觅心了不可得”的安心法要,至六祖慧能“本来无一物”的顿悟成佛,乃至于后世的机锋棒喝,澄心默照,公案话头之参,虽然其中接人度化,渡岸藉舟的方法不乏通权达变,但丝毫也不曾离于对自身心性的观察觉照。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宋元以下很多入禅方法有很大流敝,不仅没有了初期禅宗那种直指人心的干净利落,轻松痛快,而且容易导致修行人一辈子“时时勤拂拭”,死在句下,成为枯木禅,不得开语;从而逐渐断送了禅宗的慧命。当然就应机而言,仍不失一种方便。

毕竟,禅宗是具有大乘智慧的中国人对佛法心髓的直接把握,这种传承之间没有任何的凭籍和过渡,完全是以心印心的领悟,当下圆成,不假他涉。因此,它的观心功夫也自有它独特不同众法之处。下面就尝试着作比较,以显现禅宗修持的独到之处。因是学理的探研,不免一家之言的固陋;故望读者善自领会,勿为文转,也祈望有识者指正。

教下的观心功夫,首先要休心息念,将六尘万缘一概放下,善事恶事都不思量,过去未来一概不想,直观当下念头,憧憧往来,起灭不停,勿执着他,勿随逐分,勿断除他,只管细细静看。妄念起时一看不知去向,旋又复起,仍如是观,念若不起,仍观照着,久久纯熟,直至一念不生,自生妙悟,与般若相应。

由此我们可看到,教下观心乃是从生灭不停的妄念入手,渐渐深入以行开悟,正乃‘时时勤拂拭”是也,而宗六观心,单刀进入,径指根本。且看“念佛者是谁”“打坐观心者是谁?”“父母未生我以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拖着具死尸行、住、坐、卧的是谁?”“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我’在何处安身立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特点乃是直接审察能知、能觉、能观、能照的主体,主体一破,客尘自除,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直至能所双泯,主客不二,则自然脱露出我人的本来面目。如此置功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比较二者,亦可看到,教下观心,入手较易,但取效甚难。而宗门观心入手就如口咬铁团一般吞吐不得,其所需观照力较大,但收效亦丰,时节到来,确可直超顿悟,一得永得。

虽然作了上述学理上的比较,但在实际修证中,二者又是圆融统一相互涵摄的,而且,一般的学禅之人还是应该首先从观妄念入手、脚踏实地地作好“时时勤拂拭”的功夫.因为,我们应理智地看到,无始以来.我们的心灵在贪、嗔、痴三毒的熏染下,慧根少而恶习深,生活在现世这个人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里,我们抵制不住外界的种种诱惑而恣情纵欲、放浪形骸,追名逐利,执妄为真,疲惫不堪地为外境牵来转去,莫名其妙地被感官折腾得死去活来,愈来愈深地蒙昧了真心,耗散了心力,然而,我们要参禅悟道,了生脱死就一定得有一个过程,需要收心练已,需要反省忏悔,需要有一个心力逐渐回收、集中以求最后打破漆桶的过程。

从来没有天生如来、自然释迦。一味地高谈“空无”、“放下”、“直超顿悟、不践阶梯”是没有用的,所以一定要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调和心灵的矛盾、清扫心灵的尘垢,确立正确的修行方向,以“一念万年去”的精神,破釜沉舟的气慨,去完成心灵的净化、升华以至觉醒,彻底地结束环境、感官、心识对我们的欺骗、愚弄。

上述.我们仅就观心功夫在禅宗修持中的意义略作了探研。实际上,诸如净土,密宗等佛法其它所有宗派的实际修持都离不开观心,只是通权达变的运用之妙各具匠心而已,限于笔者的学识,体验的浅薄就不一论述。

另外,有一个问题需要略作说明,即是对心性的认知问题,心、性是一是异?心到底有多少种?等等一些关于“心性”的问题往往是学佛、学禅者的疑难所在。实际上,佛教的各宗各派,以及儒、道二家乃至现代的心理学对此都有各自的诠释、分类。但脱离了实际的修证而分此分彼,说妄说真皆是戏论,无益于事。因此,与其徒增知解法尘,不如一径观心去。时节至时,自然领略真妄不二,凡圣一如,一月于江现,千江一月圆的妙旨。

总之,离心之外,无佛可成。过去诸佛,只是明心的人,现在诸贤圣,亦是修心的人,未来求道者,当依观心法。愿诸学禅求道者,切莫外求,怀宝迷邦,只须立大愤志,尽一生观心去,自有开语成佛的消息到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契悟当下这一念心

现代人总觉得生命很短暂,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

心灵的解放

一、 在你说任何话之前,先问问你自己,是否必要;若...

念《金刚经》,有没有想《金刚经》说什么

人在苦难当中,至诚心容易生起;一旦安逸了,虔敬心也...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一直为追寻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用心灵的力量来引导你的生命

基本上佛教把众生分二类:一个叫觉悟的众生,一个叫颠...

心地的耕耘

秋天,来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

何谓「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

我们在吃掉世界

就在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每天,在无数的饭店酒楼,无数...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少吃人造的,多吃天造的

很多营养学家都说过一句饮食金句,少吃人造的,多吃天...

【佛教词典】极微长度

【极微长度】 极微为物质分析到最后的最小单位。《俱舍...

【佛教词典】血书

(杂语)以血书经文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常应一心...

发愿度人进佛门但并不如愿,是否应放弃

问: 值此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众生不知念佛。弟子...

【推荐】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不准时的公鸡

从前,在波罗奈国的西北地区,有一位全国闻名的老师,...

圣严法师《柔顺的扁担才能负重》

我曾经看过乡下人家做竹扁担,愈是上等的竹子,所做出...

志公禅师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

唐朝有一位得道高僧志公禅师,住在金陵,有一天他离开...

信佛后遇到大病苦,应该如何应对

问: 请问法师,对于一些信佛的人,信后遇到一些大的...

可怜那条被钓的鱼,也别忘了慈悲钓鱼的人

我是一个嗔心比较重的人,平时各种看不惯别人的不文明...

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

如何化解当下的情绪

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

看人家都没有德,其实是你自己没德

如果皈依三宝的弟子连坚定的信心都没有,对佛、对法没...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