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想要贵人相助,先学做别人的贵人

2014/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想要贵人相助,先学做别人的贵人

现在,大家都想要得到贵人相助。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做别人的贵人。贵人就是愿意帮助你的人,这些人就是你的善缘。

企业能做大,也是靠善缘,哪怕你做生意,也要有人买,同样买东西,为什么别人就喜欢买这一家,不喜欢那一家。这也是有因缘的。以前香港李嘉诚没有发达前,就有看相的说,这个人以后后福无穷,果然成为了香港首富。可见,人的业力,福报,穷通,寿夭通过面相就可以看出来。那这也是说他有福报,以及他的贵人多。

那要如何有贵人呢,首先要有富贵的心态。一个人心态是自私的,贫穷的,他发射出去的磁场,就跑到饿鬼道,只会吸引自私的人来,那怎么会有贵人相助呢。心念很重要,佛法首先要改变一个人的心念,佛发修学中,先要发菩提心,就是利益别人的心,这个利益他人的心,就是富贵的心。有富贵的心,才能感召到贵人。

以前报道过一个白礼芳的的老人,已经去世了。他退休后,就去骑脚踏车,然后骑脚踏车的钱,拿来供养大学生读书,自己吃的就是米饭酸菜,穿的衣服也是补丁。但他直到去世前的一二十年内,供养了两百多位大学生读书。就一个老人,七十多岁到九十多岁去世,他用脚踏车,竟然完成这个奇迹。他也很高寿。古人讲仁者寿也,一个宅心仁厚的人,是很长寿的。

心态一定要富贵,就要先学会做别人的贵人。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跟人相处,做事业,先要学会布施。这个布施,就是说先要学会帮助别人,布施是心和行动一起布施。这个心态是富贵的。佛教为什么能如此发达,而且长久不衰?因为佛开发了内心的光明,内心无量的宝藏,无私忘我的奉献。这个精神得到了祖师大德一代代的传承,所以佛教一直保持着活力。

学佛者,先要有富贵的心。祖师大德开辟道场时,把命都豁出去了。古来为什么要讲超越生死呢,开悟的人,他生死无惧,生死都可以舍去,这个心量有多大呢。唐朝的两大高僧,一个西行的玄奘大师,为了求法也是把命都舍了,在沙漠中遇到危险,念观音菩萨度过难关。印度高僧,或者国王对玄奘大师都非常恭敬,称他为大乘天。还有一位,就是传法到日本的鉴真大师,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六次,最后一次才成功,但那时眼睛已经瞎了,到日本后弘扬了佛法,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黄帝内经,建筑等。现在日本人把鉴真大师奉为国宝。

这个无我奉献的心,就是富贵的心。中医讲,一个人心很富贵时,内心是很喜悦的,心轮比较健康,常常很知足,很乐于助人。我们讲一个人热心肠,这个和身体也有关系。想要打开心轮,可以通过做义工,念地藏经,以及多和富贵的人接触,慢慢的心态就会富贵起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结缘总比结怨好

我从小虽然就具有圆融随和的性格,但也与一般男孩子一...

一个「缘」字,意义甚深

在佛教里经常说未弘佛法,先结人缘。只有把这人缘结好...

福报是从众生身上得来的

有的人会说。我很穷,根本没东西布施,你就布施微笑吧...

结善缘的重要

从前,有一位老和尚在山上一间寺院,一心一意清苦修行...

为什么别人总看我「不顺眼」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莫名其妙讨厌一个人,不管他吃饭...

为何有些畜牲人见欢喜,有些人见厌恶

问: 有些畜牲人见之会生欢喜心,有些畜牲人见之生厌...

布施就是最好的结缘

佛教非常主张广结善缘,但是怎样才能广结善缘呢?其实...

容人与结缘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在我为管理者做的培训中,学员们常常分享他们的心得体...

诸法无自性,一切皆无永恒

当今社会,人们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头行色匆匆,而...

见美色不动心者必获福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若问天神得知人们心...

【佛教词典】受学家食戒制意

亦名:学家受食戒制意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提舍尼...

【佛教词典】罗摩拏遮

(1055~1137)梵名 Rāmānuja。印度吠檀多学派之哲学...

人能百忍自无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

女人适宜喝的8种花草茶

玫瑰花茶: 味甘微苦,性温,具有行气解郁、活血散瘀...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

星云大师《几个最有效的念佛法门》

一、要欢欢喜喜的念 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极乐,我们要...

真明白布施的道理了,就不会等

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自己种什么,就得什么样的果。起...

集体皈依的仙人

中印度有一个宗教首领名叫弥遮迦的,得五种神通,领导...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下生

【经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

印祖因念佛痊愈眼疾,而对净土起信

印光大师出生六个月大的时候曾经患过比较严重的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