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想要贵人相助,先学做别人的贵人

2014/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想要贵人相助,先学做别人的贵人

现在,大家都想要得到贵人相助。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做别人的贵人。贵人就是愿意帮助你的人,这些人就是你的善缘。

企业能做大,也是靠善缘,哪怕你做生意,也要有人买,同样买东西,为什么别人就喜欢买这一家,不喜欢那一家。这也是有因缘的。以前香港李嘉诚没有发达前,就有看相的说,这个人以后后福无穷,果然成为了香港首富。可见,人的业力,福报,穷通,寿夭通过面相就可以看出来。那这也是说他有福报,以及他的贵人多。

那要如何有贵人呢,首先要有富贵的心态。一个人心态是自私的,贫穷的,他发射出去的磁场,就跑到饿鬼道,只会吸引自私的人来,那怎么会有贵人相助呢。心念很重要,佛法首先要改变一个人的心念,佛发修学中,先要发菩提心,就是利益别人的心,这个利益他人的心,就是富贵的心。有富贵的心,才能感召到贵人。

以前报道过一个白礼芳的的老人,已经去世了。他退休后,就去骑脚踏车,然后骑脚踏车的钱,拿来供养大学生读书,自己吃的就是米饭酸菜,穿的衣服也是补丁。但他直到去世前的一二十年内,供养了两百多位大学生读书。就一个老人,七十多岁到九十多岁去世,他用脚踏车,竟然完成这个奇迹。他也很高寿。古人讲仁者寿也,一个宅心仁厚的人,是很长寿的。

心态一定要富贵,就要先学会做别人的贵人。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跟人相处,做事业,先要学会布施。这个布施,就是说先要学会帮助别人,布施是心和行动一起布施。这个心态是富贵的。佛教为什么能如此发达,而且长久不衰?因为佛开发了内心的光明,内心无量的宝藏,无私忘我的奉献。这个精神得到了祖师大德一代代的传承,所以佛教一直保持着活力。

学佛者,先要有富贵的心。祖师大德开辟道场时,把命都豁出去了。古来为什么要讲超越生死呢,开悟的人,他生死无惧,生死都可以舍去,这个心量有多大呢。唐朝的两大高僧,一个西行的玄奘大师,为了求法也是把命都舍了,在沙漠中遇到危险,念观音菩萨度过难关。印度高僧,或者国王对玄奘大师都非常恭敬,称他为大乘天。还有一位,就是传法到日本的鉴真大师,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六次,最后一次才成功,但那时眼睛已经瞎了,到日本后弘扬了佛法,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黄帝内经,建筑等。现在日本人把鉴真大师奉为国宝。

这个无我奉献的心,就是富贵的心。中医讲,一个人心很富贵时,内心是很喜悦的,心轮比较健康,常常很知足,很乐于助人。我们讲一个人热心肠,这个和身体也有关系。想要打开心轮,可以通过做义工,念地藏经,以及多和富贵的人接触,慢慢的心态就会富贵起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跟三宝结下好缘,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菩萨,你要跟三宝结下一个很好的因缘,这个非常重...

施食有很多好处,一般人看不到

何以要施食呢?所谓未成佛道,先结善缘,不但要与人道...

以身作桥结善缘

《大智度论》谈到,释迦牟尼佛因地用种种身份来跟众生...

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因...

未成佛前,要先结人缘

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被度,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看...

人与人之间的道路有哪些

人生为了到达目的地,必须起程上路。路,是通往目标的...

所谓贵人者,谓其能去乎贱态也

【原文】 所谓贵人者,非爵尊位显,学富五车之谓也。谓...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花林窟,与大比丘众千...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要随缘不要随习气

学佛人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 不是阿弥陀佛,就是随...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

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悦

要获得幸福人生,首先你要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质。获...

救济贫困能得到五种福报

在我们这个世界,养生资源缺乏,故此众生为养活色身而...

【佛教词典】菜头

禅林中,典座之下,设有管领菜蔬之僧,称为菜头。其职...

【佛教词典】半择迦

梵语 pandaka 或 kandāka。又作半释迦、半托、般荼迦...

只要能这样做,地藏菩萨都度脱你

佛又呼一声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他没有自性、不定...

【佛学漫画】认识命你就主宰命

不认识命,命就主宰你。认识命,你就主宰命。...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

世话、戏论、愦闹的二十种过失

《大宝积经》云: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

木鱼之眼昼夜常醒

谈到警醒,在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鱼...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其中一...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

念佛的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第一句来自《...

灭佛的因果报应非常大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都在护持佛法,但也有一...

【推荐】把握机会此生务必往生净土

比如贩东西的人,花一钱成本,赚得两钱,就定会自生欢...

「碎碑刻碑」的典故

碎碑刻碑的典故,是在《感应篇注》里面谈到的。 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