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确认识一句佛号念到底的意义

净界法师  2014/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正确认识一句佛号念到底的意义

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愿力坚固,可以,三个如果,因为你都不需要,你没有那个病,法门是治病的,你有那个病你就必须吃那个药,当然你没有那个病,你第一个你业障不重,那你就不需要忏悔了,人天乘对你就没有用了,你自然不会去造杀盗淫妄,这五戒你也不要守,心平何劳持戒。

你对人世间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情感,你也不需要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这个药你也不需要了,你很自然安住真如,你就不需要修大乘安住空性。那你这五乘法门对你通通不需要,但是这个条件是:如果,这个成立的话。

如果你有这个病你不吃药,这个问题就麻烦了,因为它不会自己消失掉,那就看你的佛号冲得过去,冲不过去了,冲得过去冲不过去这不知道,因为临命终的时候充满变数,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一个东西,非常复杂,错综复杂。

佛陀,即便是佛陀,也只有到了你初地以后,他才给你授记说,你会怎么样,入了正定聚佛陀才给你授记的。你没有入正定聚之前,你明天会发生任何事情,连佛都说不准,真的,佛都说不准。如果你一定要往生的话,其实,你对自己要很了解,我看很多人对自己不见得了解,为什么,你很少打坐。

你看我们一个人很矛盾,我们对别人很了解,有没有觉得,你隔壁的是什么心态,你讲得清清楚楚,你可以讲一个小时,哇,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你不了解你自己,这是问题,因为我们六根都是向外,所以你没有回光返照,你不了解自己就很麻烦,因为你遇不到圣人,就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如果你生长在正法时代,你不需要了解自己,你拜文殊菩萨做师父,文殊菩萨说,你前面三年,给我老老实实的拜忏,后面三年给我修四念处,再后面你念佛就够啦,就其他都别看了,他把你的路都铺好了,你很幸运,生长在佛世,生长在圣人出世的地方。

但你到了末法时代,你还蒙着眼睛到处走的时候,就糟糕了,因为没有圣人出世,你又不了解你自己,那你学这个法门干什么呢,我就不知道了。你这没有医生,药你都乱吃,现在大家都乱吃药了,你不能凭感觉在修行。

佛陀没有说法,《金刚经》说的,就是说,这什么意思呢,你说佛陀有说法就谤佛。佛陀没有说法,那这个法怎么来的呢,佛陀是为应众生的需要而说的,这个很重要。是你有需要他才说的,所以这个法就没有自性,如果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有没有需要,他就讲一句话出来,这个法就有自性,它不必等待因缘,但事实上没有,每一句话都是你需要他才说的,所以佛陀没有说法。

好,从这个概念我们就知道,喔!这个法是用来治病的。诸位,你没有事的时候会吃感冒药吗?不会!对不对,所以怎么样为自己调配药,那就很重要了。我建议你每天,要有个打坐的功课,你就会慢慢了解自己。你那个心光,不要老是向外,偶尔把它调整一百八十度,看看你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它是怎么活动,它喜欢往哪里跑,它有一个轨道的。

其实我们内心里慢慢有它的一个轨道,它有习惯性的轨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人的内心的活动,它的确有习惯性的活动,每一个人不一样,你要把那个脉动抓出来,你就知道,你这个人问题在哪里,然后你就会减少很多的浪费时间。你就知道这个法,在这个法门当中,我们《佛法概要》讲很多,你就知道,喔!我需要的是这一块,这一块这个对我是急迫的。

所以当《佛法概要》学完以后,接下来就是你要了解自己,你怎么做取舍,这个就是诸位的工作。好,还有没有问题?理论上,我不知道诸位的根机,有些可能是圣人出世,也有可能,你越在末法时代出世,你的对治法门要越多,你会在这个时代,某种程度你是共业,越到末法时代,这个法越到末法时代的时候,众生的病越重的时候,你靠一句佛号就越不够。

诸位,你看看历代的净土宗的祖师,你会发觉有变化,你看早期的唐朝的时候,善导大师的净土的概念,它很简单,他叫你就一心归命就够啦,相信你是业障凡夫,你相信阿弥陀佛有无量功德,他一定可以救拔你,善导大师讲来讲去,都在讲这个概念而已,一心归命,四个字而已,通身靠倒,那是什么时代,唐朝的时代,距离我们将近两千年。

唐朝过去了,宋朝,永明大师慢慢提出了,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当然他也同意,无禅有净土,他也同意,他提出两个概念。宋朝过去了,到了明朝的时候,就很少有祖师提到,只要一句佛号就好,很少。到了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就又提出了理观事修了。

祖师在演变一个法的时候,都不是随便的,他一定知道这个平均值,这个众生的平均值已经变化了,因为你这个佛法契理性跟契机性嘛,上契十方诸佛实相的道理,契理性不能变的。你不能说,啊,这个道理跟那个道理不一样!唐朝的道理跟宋朝的道理,跟我们现在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契机性就不一样了,在取舍。

诸位,你看看净土宗的十三代祖师,你比较一下你会发觉有一些变化,越到末法时代开的药就稍微多了,这到底说明了什么事情,你们要去想一想,就是前面的药已经不够用了,这药轻病重,早期开的药已经不符合后世人使用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有历代祖师,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不断的要调整,如果说佛法没有契机性,那历代祖师通通不要了,有些人说,喔!看佛经就好了,这句话不对。

佛陀是原则性的开演,祖师呢,他是有时代背景,他会做微调,你这个时代,这个祖师在这个时代出现,他知道怎么调整你这个药方,要调整一下。看祖师的法是契机,看经典是契理,这两个都有需要。当然你也不能完全看祖师,蕅益大师说,你看看祖师也要看看佛陀,你至少了解佛世芳规,佛在世的时候是怎么教弟子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要去净土,何必带死老鼠

气味相投 有一种鸟,在这天地间什么甜蜜的水果、芬芳的...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有眼口鼻心思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阿弥陀佛的...

如何正确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关系

问: 现在修净土宗的人,对持戒念佛的理解总有偏颇,...

成就临终往生,要注意哪三大要事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

凡夫众生都有这五大难处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

刚念佛不久的人没助念,能往生西方吗

念佛是长是久,各人因缘善根有差异。但无论他念佛时间...

慈舟大师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禅定功夫,不是坐禅坐出来的,乃是念佛念出...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遇到逆缘要如何应对

我们刚开始初发心学佛时信心都很大,非常精进。时间久...

祖师也有业障啊

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一听说哪位是菩萨示现的,马上本能...

「舍身心求往生」与「求加持痊愈」矛盾吗

问: 印祖说过,当人重病时,舍下身心求往生,若寿未尽...

恶梦换好梦;最后让你醒梦

我过去在佛学院带学生的时候,发觉越是新生修行越有特...

【佛教词典】禅客

(一)指参禅者,并不限于禅僧,亦包括俗家参禅修行者。...

【佛教词典】一字业

乃台密五业之一。系以“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为...

【推荐】最尊贵的客人是父母

正上班时,婆婆打来电话说家里来了客人,问我能不能回...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

一一诸色,但唯心故

问:若即心是佛者,则一切含生,皆有此心,尽得成佛。...

佛像开光的表法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那个总担心你吃不好饭的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位朋友在几年前讲的,我却一...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剃...

食素与食肉之辩

中国汉地佛教徒茹素的传统 当佛教从汉代开始传入中国...

做恶梦的时候,你还能念圣号吗

假使说,我们临命终时能够念佛号,能够念大乘经典一句...

《临终三大要》述义

《临终三大要》作于民国十九年,即一九三○年,这篇文...

心灵的七个境界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

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