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执着越重,轮回就越难出去

净界法师  2014/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执着越重,轮回就越难出去

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金刚经》。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每一天都很准时来听。等到这个百丈禅师讲到最后一堂课的时候,这个老人家很感动,圆满了,就跟这个百丈禅师顶礼感谢。他说我以前,也是在百丈山的一个老修行,我领着一群弟子修行,我当时也是有一点心得,有一点禅定的,但是我的弟子问我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说这个修行人你有禅定,因果还能够障碍你吗?他说,我当时就说不落因果。那么他讲这句话,就有两个问题了:第一个,这个思想是错误的;第二个,你这个错误的思想,还宣说给别人听,这是一种业力,造口业了。所以他业力跟妄想结合在一起了,所以就使令他堕落到狐狸的这个色身五百世。

那么如是的辗转,最后一世,他得度的因缘成熟了,遇到百丈禅师说法,他出来听了以后,他把他的心中的结解开了。百丈禅师说,你不能说不落因果,你要说不昧因果!我们没有成佛之前是逃不开因果的。

所以你看我们往生净土,我们也没有说摆脱因果,就叫带业往生。业是可以带走,带到哪里去呢?带到净土再来处理,你不要去刺激它,对不对?你有这个地雷,你可以不去碰它。

那么这个修行者他听完以后就心开意解了,后来他就说我在你后山的山洞里面,请你老人家明天来帮我收尸。所以百丈禅师带着弟子去的时候,果然在后山的山洞,找到一个很大的野狐狸把它埋葬。

这个典故在禅宗是很有名的叫野狐禅的公案。就是说这个修行人,他为什么能够从狐狸的轮回当中,跳脱出来?他凭什么摆脱轮回呢?因为他改变了第七意识,第七意识是轮回的开关。

诸位,你今天会投胎,除了你有生死业力以外,你对三界的果报,或者对人或者对事或者对财物,一定有某种程度的执着。你执着愈重,你轮回就愈难出去。

所以这个第七意识,诸位要知道,它是整个生死轮回的一个很重要的开关,就是一种执取、爱取。想要往生的人一定要注意第七意识,你一定要把对娑婆世界的执着降到最低,要淡薄,你才有办法带业往生的。因为第七意识的执着,它对业力是有主导性的,它会主导这个业,会激发业力,让业力活跃起来。所以我们一方面忏悔业障,让自己的生死业力降低,一方面更重要是怎么样?调伏爱取!你的爱取势力薄弱了,它就不容易去激发生死业力了。所以我们要知道,整个第八识,它讲轮回的力量就两个重点:一个是外有业力,第二个内有颠倒妄想。

这个就是我们唯识学所要认清楚的轮回的真相跟处理的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中阴身」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佛经里面常常讲中阴身,这是表达什么意思?中阴身是表...

暂居此地非吾土,遥忆西方是我家

省庵大师在《净土诗》里面常常点示我们:我们现在住的...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

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

握得越紧,伤害越大

有一个年轻人,事业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嫉妒、浮躁、...

阿弥陀佛这个愿发得太及时太重要了

垂慈接引,这个接引对我们很重要啊,这个愿发得是太及...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佛,对佛学感兴趣,也愿意学佛。但...

畜生道之苦

第三个是畜生的苦。系缚打杀,互相吞噉之苦。畜生有两...

为何「富不过三代」

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事实。自...

早晚功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

学佛从来都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怎么去改过呢?不改过怎...

【佛教词典】降伏法

以威力降伏怨敌或是恶魔之法,如修五大明王之法是。...

【佛教词典】道人

修行佛道者之谓。又称道者、道士。在禅宗则特指童行(...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

大安法师:生命就在呼吸间

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两者是此长彼消...

四种修道的方便门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现前离念灵知耳。诸佛以随...

不要忽略身边的幸福

每天急匆匆地行走在来来往往地人群中,为了生计、为了...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 言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

舌头的妙用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谋人财产,结怨相报

这个财产都是人的外命,一般的人视财产如命,每个人来...

做义工的功德到底有多大

义工,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是一种爱心和时间的布...

跳脱轮回识因果

昔时,佛在舍卫国为天人说法。当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

所有的殃灾祸福都不是无因的

娑婆世界的众生造作杀、盗、淫、妄、酒等五恶之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