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色法的由来

净界法师  2014/08/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色法的由来

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质是具有质量、重量,碍是占有空间,你要从它那边走过去,它会障碍你,有一定的质量、空间,叫做色法。

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

前面心所法有五十一个,色法就比较少,这十一个色法,都是会变坏、有质碍的东西,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批注,总共分成三段:

第一段总标:心心所,所变相分,皆名为色。

这是说明色法的由来,这世间怎么会出现色法呢?心心所,所变相分。第一个心是指八识心王,心所就是五十一个相应心所,当心王带动心所活动时,所变现之相分。

《唯识》的思想是说:识有四个部份,其中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这三个是能变现,属于能的部份,相分是所变现的境界,这个所变现的相分就是属于色法。这里说色法是识所变现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色身以及一切山河大地─内五根、外五尘啊,它的性质不是从它自身生起的,而是由我们内心生起的。好比这朵莲华,不是从莲华生起的,是从我们的内心变现出来的。既然是内心所变现的,我的内心改变,外在的世界就改变,是讲这个道理。

心心所,所变相分,皆名为色正说明色法的由来,是心王、心所变现出来的影相。当然,修行人的心王、心所,大都是良善的,所以所受用的色法,看到的都是庄严美妙,苦恼的心王、心所,烦恼重的人哪,看到色法大都是粗重的,就不一样了。这是说明色法的由来。再看下一段,色法的种类。

今且约内五根,外六尘,故但略有十一种也。

虽然色法种类很多,这地方提出了十一种,分成两部分:第一是内五根,内是指我们的色身─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是属于正报的色身。其次外六尘,外是指依报,外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五根和六尘这二个色法,是有点不一样。《成唯识论》上说,色法都是第八识所执持,但是第八识对外在六尘叫执持,对内在的五根叫执受,加上受字,就是领纳以为自体,有领纳的功能。譬如说,你拿一根棒子打一颗石头,你不觉得痛,因为第八识只是执持它(石头)、并没有领纳的功能,如果你用棒子打你的手啊,你会觉得痛,因为第八识对于内五根是执受,有领纳的功能,这地方不同。虽然同样是色法,但是第八识一个是执持、一个是执受,所对的一个是正报、一个是依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若实无我,谁能造业,谁受果报

首先我们要先从空性的角度来解释人生,这个中道它也是...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无明主。 不间不断...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

用妄想造业 得虚妄果报

但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被妄想缠绕,挥之不去呢?就是我们...

阿赖耶识浅说

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

唯识学的因缘观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处理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

高慢心所招感的三种地狱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内心的相貌讲出一个譬喻说:如人...

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法 各位大善知识!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

【推荐】虚云老和尚《用功的入门方法》

1. 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

【佛教词典】因相

为阿赖耶识三相之一。谓第八阿赖耶识能摄持一切种子,...

【佛教词典】眼等五根处无筋骨血肉

【眼等五根处无筋骨血肉】 p1002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九页...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

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

善护口业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

达观法师:无常观偈语

一切法相,梦幻泡影,似露似电,应起正观。 身心世界,...

临终遭此变故,还能往生吗

问: 病人已命终或快命终时,家中眷属即为其穿衣,杀...

你事业会成功吗

母亲对我谈起小时候的情形:过年时家中都备有糖果,你...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

道证法师:检讨修正自己的菩提心

讲到菩提心,净土宗祖师省庵大师有一篇《劝发菩提心文...

虽面对菩萨,也同隔山一样

南北朝(北齐)时,释明勖,定州人。少年时自负不凡。...

临终十念称名,即得往生

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改变命运的入手处

我们改造命运必须在修福修德入手,更切要修念佛法门。...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2008年的一场大病,把我推入了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