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门的破三关

明贤法师  2014/10/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门的破三关

江苏扬州高旻堂上来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长具超方之眼,眉毛拖地,苦乘大愿之舟,参禅行脚十余年,辅导金山,住持高旻,三十余年,破衲粗粝,克己厚人,刀耕火种,筚路蓝缕,启建丛林,事必躬亲,不容翻忽,所至皆理,为道忘身,素厌声华,不事造述,德厚流光,终不可掩。

今引述老和尚所示宗门下豁破三关之关隘,以利学人,契证宗门:

其一、破本参(过祖师关)——知无量劫作善造恶、生死轮回皆一场迷梦,今醒过来,满面羞颜,大生惭愧,悲喜交集者有之,痛哭流涕者亦有之。自此改头换面,专做培福生活,于身三种恶习一时净尽。有过重之根本习气兼修兼了,要倒树定拔种,种子者何?我人之心是也。今日进了祖师设的这个“念佛是谁”一道关口,不但进关,在这关外歇歇,也得无穷受用。何以?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净,何能达到祖师关边际?

其二、破重关——进祖师关之人,见到祖师门下事,识得祖师度世心,虽在门里,依旧徘徊殿角,未入堂奥者有之。祖师肺腑,关内幽微,尚未窥见者更有之。所以悟后重疑,即此意也。古人云:“未悟以前,如丧考妣。”此皆破本参后,重起疑情,猛求上进。悟后用功,有两条路:一条路到此,还依初路前进,即最初用功之路,此是大人工夫。若悟后修行,只是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可称保任工夫,此为不住而住之见地。若求真住,必须真行,至更进一重门户。然大悟以后之大疑者,更如初学,还加猛烈,不求悟,不成佛,不度生,心参意亦参识亦参,此名悟后大参,大参即重疑也。有重疑工夫,定必将开重关,为重悟行人,深入堂奥。根大者斯非我事,虽然生死可了、轮回可停,不肯自弃,自弃则善住矣。当要奋勇猛进,到不疑之地,可到重关,诚不在远。直待深工精密,人法双忘,圣凡迥别,缓缓直透重关。宗门三关,只言行处,不言见处。

其三、透牢关——参禅人到此重关后,万不可离初步工夫,千万要紧。类如最初用脚行路,非轮船、非火车,用脚行到镇江地头,喻破本参也。力小者,住下盘桓几日,或就此住下,此是过祖师关人行处。力大者,此处谅非到家消息,即舍前行,途中无荆棘瓦石,平坦大路,喻破本参后毫无阻滞、放手大行,又至南京,范围较广,眼界宽阔,在此想住之人多数,思维至再,前途有路,尽量进行,此行更胜如前。咦!佛本一乘法,方便而说三,宗本一法悟,方便说三关,因根器优劣故也。

然此三关,初参“念佛是谁”,奋勇猛追,直破牢关。有由初参“念佛是谁”直达重关,后久苦修,亦破牢关,复初参禅,行不精锐,力不更奋,加力勉强过祖师关。大力者,如象过河,一脚到底;中力者,如鹿过河,半在水下,半在水上;小力者,如兔过河,全浮水上。假若尽是上根参禅,一起拥到末后牢关,一时打破,出牢关去。出牢关生涯,直任诸佛一切经教、祖师章典、菩萨度生事业,最上无比之法界、虚空界、实际界、真如界、涅槃界、任何一切佛圣境界,一超直上,过无不及。类如一切诸佛众生,未出虚空一步,牢关正在虚空外,出虚空即出牢关。足可以虚空为关,谁个能出此关?只有参禅人不劳寸步能出此关无疑。阅者问曰:“正义未见说明。”非也!一关未言正义,况三关乎?

以上三关,是来果老和尚对于中下根人的开示,大根器人一悟即彻,并无三关两关;中小根者,则非三关不可。否则笼统真如,颟顸佛性,修行越次,便解脱无期了,岂可不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工穷力极本来面目现

看那无思无为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四威仪皆可参,要以...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

禅宗是佛法的根本

有人认为有情世界不能离开禅还好懂,因为他是有情,但...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

无目之人

有个和尚问投子大同禅师: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的脚应...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受持菩萨戒的心得体会

我受菩萨戒的经历和感受 某天,引领我入佛门的大师兄说...

儒释道是一家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在学习导读《复邓新安居士书》这篇...

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生活中,一...

一切功德源自于自己,莫向外求

现在佛法的传播也好,人们的信仰也好,越信越偏,只是...

【佛教词典】解脱戒经

(经名)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列迦叶毗部别解脱...

【佛教词典】四毒蛇

(譬喻)以四毒蛇喻地水火风之四大也。涅槃经一曰:自...

《地藏经》二种回向文

每次诵经前和回向前应称念三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

四条佛家妙语,每人受用终生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此语虽人人皆知...

佛教的二十诸天

在佛教中,有二十天神,也叫二十诸天,是佛教著名的护...

比丘顶上的宝珠缘

昔日,佛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陀树下教化众生。当时城中...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

问: 修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五念法门的内容是...

圣严法师《烦恼是助道的因缘》

我们会觉得有烦恼、有苦难,是因为不明状况,不了解原...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鬼怕恶人」

我们出家人没有特殊因缘,也不会去招惹,人一说你就去...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中国古代的生活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

净土法门是否可以即净即密

问: 我是专修莲师心咒得大利益,不知净土法门是否即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