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会着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净界法师  2015/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会着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在整个大家庭三界当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欢喜,就来干扰你了,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佛陀对我们的劝诫:五阴魔境是在所难免,你不修行便罢,你一旦修行,你就要面对了。如何面对呢?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你用迷惑颠倒的心来面对,你用攀缘心来面对,你就会产生一个非常重大的过失。第二,你用觉悟、观照的心来面对,那这种逆境反而变成你一种增上的功德。

五阴魔境到底对我们是伤害,或者对我们是加分的增上缘?就看你怎么面对。佛陀就讲出一个道理说:“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当然我们现在的初学者还不至于惊动魔王,可能惊动的是一般的鬼神、冤亲债主,他非常地生气。

但是很重要的是,即便他是很生气,但是“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心态不同嘛!你们两个各走各的路,魔王、鬼神他的心是活在贪求三界尘劳的妄想中,而我们修三昧的人是安住在妙觉心中,这两种人心态不同。

二者有什么样的差别呢?看以下佛陀举两个譬喻:“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风有本事把灯光吹走?不可能嘛!灯光是灯光,风是风,这两个不可能接触的;如刀断水,你用利刀去断水,断得住吗?当然也断不了!这是说明两不相干。

第二个更重要——邪不胜正!佛陀说:真如有无量功德之法,所以我们的心“安住真如、随顺真如”的当中,就像沸腾的热汤,这些魔王鬼神,他即便是有过去的善业,但是他们的心是随顺妄想的,就好像是寒冷的坚冰,坚冰遇到沸腾的热汤,暖气渐邻。冰块跟我们这种真如沸腾的心接触的时候,自然消失掉。冰遇到火,那当然是冰块溶化掉。

所以“徒恃神力,但为其客”。这些魔王鬼神即便他过去有一些善业力,布施持戒的善业,但是他毕竟是活在攀缘心,怎么能够替你做主呢?他只是一个客人而已!

一个修行人,他的三昧之所以被破乱,主要是心中的五阴主人——我们的智慧观照消失掉了,当主人的观照力消失掉之后,“仁者心动”,让这个魔王有机可趁。

这里,有一个重要观念:一个人会着魔,这件事情不能完全怪魔王,这样对他不公平。因为他没办法破坏你,他顶多是诱惑你,他怎么能破坏你呢?一个妄想能够破坏你真实的功德,那佛陀早就被魔王破坏了。

魔王的角色,他只是引诱你生起妄想,然后让你自己破坏你自己。不管魔王的神通力再怎么广大,他永远只是一个客人,主人不在了,贼才能够进来!

所以,一个人会着魔,就是在打妄想,就会带动你过去的影像出来,然后你去攀缘。攀缘心一生起,你的心就有空隙,魔王就趁隙而入,控制你的心。所以说,是我们自己成就自己的破乱,使令这个客人得其方便。那怎么办呢?

把灯点亮黑暗自然消失!赶快把心把心带回家,把佛号提起来,把楞严咒咒心提起来。你只要安住在真实的正法,邪法肯定不胜正法。一个房间会有黑暗,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光明不在,从来没有说黑暗会把光明赶走,没有这种事情,只有说光明能驱走黑暗。

问题是,光明不在,黑暗就做主了。所以面对黑暗最好的方式就是提起光明,你不用跟它抗拒,你把佛号提起来。当你心中正念提起来时,它自然消失掉。你只要心中不迷惑颠倒,你的主人翁一醒,它自然就消失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差别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是...

【推荐】追求见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问题

我们念佛行人常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见佛...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经吗

问: 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净界法师答:...

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着魔

古人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着魔。 我是一个生死凡...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

阿难示现的是凡夫,还是初果的圣人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黄庭坚戒淫发愿文

我从昔来,因痴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入邪见林,...

所有的法门,以无住为本

佛陀依止不生灭心,基本上是心量广大的;我们凡夫依止...

植物性蛋白才是优质的蛋白质

许多人想要改吃素,但有些人担心蛋白质摄取不够或营养...

一口气不来,便向驴胎马腹胡钻乱撞

诸仁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所...

【佛教词典】真人

阿罗汉之异名。以彼等乃修无伪真道者,故称真人。此外...

【佛教词典】一字不说

佛虽然对世人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所说都是亲证之境,...

佛的十力与四无畏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

佛陀的大孝

佛世时,有一外道为了利养,对三宝心怀嫉妒,而欲毁谤...

隆莲比丘尼--巴蜀才女,蜚声中外的佛学教育家

隆莲法师生长在诗书世家,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

一句弥陀三业皆摄,此生成就利益一切

净业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来...

顺境与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

有一座寺院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像,因为有求必应,四乡...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流转三界呢

在本经当中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佛陀说:在城...

神通抵不过业力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有一位隐士叫李源,原先是位贵族子...

煽风止沸

古人说:以德伏人者昌,以力伏人者亡。世间大多都是以...

是否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

问: 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禅堂有明神宗皇帝御书的匾额楹联:...

念《药师经》专门对治九种横死

我们刚才讲到一个横死,不该死死了、意外发生的,这里...

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