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印光大师  2015/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这样才能不辜负这番三宝加被的深恩。钟英宿根固然很深,但智识不开。夜半念佛时,见到一位金甲神,因为怕是魔,就不敢再念了。怎么会无知到这种地步!凡是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这些事情。

因为心如果归一,见佛见境界都不至于妄生欢喜。于是得到很少的利益就觉得满足,而成退堕。见不到佛,见不到境界,也不会欠缺什么。心没有归一,就急着见佛见境界,别说所见到的是魔境,即使真是佛境,因为心生欢喜,就会受到损害(就是生欢喜而退堕)而不会得到利益。应当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的心。

倘若正在念佛的时候,忽然出现了佛像及菩萨诸天人等的像,只要心存正念,别生取著的心,知道所现的像,是心所变现的。虽然历历分明地显现在眼前,但决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是因为心清净而现的这个景象。好比水清净,月亮的影子就会出现在水中,丝毫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完全不生夸张欢喜的心,反而更加专一自己的心,认真念佛。能这样,别说是佛境现前有利益,即使是魔出现了也有利益。为什么呢!因为不取著,心能归一。佛出现,心就更加清净了。魔出现,心因为清净而不取著,魔也没有什么干扰。心就更加清净了,道业自然增进。

【原文】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深恩耳。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著,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推荐】弥陀经中「一心不乱」与「系念不乱」

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个天台宗的祖师,号称后释迦,临终的...

临终能否捐赠器官

所谓菩萨一切悉舍,吾人临终是否可将色身各器官,捐赠...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益...

至诚恳切的心,启动了咒语的力量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

昌臻法师《修念佛法门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净土宗的祖师永明法师提出来的。...

藕益大师含泪念佛

我看蕅益大师的传记,蕅益大师24岁出家,25岁开悟。他...

真的好怕死,怎样才能不「死」

问: 印祖一再地说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

元明高僧妙叶法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们总是听闻到...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

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

风水师的话可作为依循的准则吗

原文: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

念佛功夫与往生的关系

一、念佛功夫与往生的关系: 阿弥陀经,所说简略。然生...

【佛教词典】甘露寺

(一)位于江西永新县西北约三十五公里之禾山(又称秋山...

【佛教词典】不退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

若能心自在,虽住生死界,实同出生死

很少人能够在面对生离死别时若无其事,以我自己来说,...

菩萨戒的四种广大殊胜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

念佛的目的不要搞错了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这...

【推荐】「自我」只是虚张声势的皮包公司

佛教博大精深,而又简明透彻,在指点人生、透析尘寰方...

佛法宇宙观之欲界六重天

在我们欲界,与人类共属于欲界范畴的,还有六重天的世...

世间人都要想修福,应该怎么修

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 就这么三...

【推荐】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问: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

战胜天魔波旬之五力

往昔,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向比丘们开...

他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一生三次见佛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

怎样避免罪业的增长强大

贯通三世,强者先牵 前面是讲到业力的生起,这以下讲到...

听闻正法解诸缚着

若人听闻正法,就能够从烦恼系缚中得到解脱自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