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净界法师  2015/06/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事情。

我们在办事当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意,一种是失意。有些事情它很顺利,随顺我们的心情成就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太放纵,太过于欢喜;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抑郁、沮丧而失措,失措就是失去了一个安定的处所。这两句话其实是一句话:一个人他对于得意会欢喜,对于失意他一定会失措。就是你那个取着心,你对于得意的取着,对于失意也一定会取着。你说我要求自己只取着得意,失意的时候我不取着,这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尽量能够保持平常心,保持一个平淡的心情,这都是暂时的因缘。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这个是总结,就是我们把前面的功德做出两个总结:一个是生善,一个是破恶。一个是积集资粮,一个是忏悔业障。总之,一方面修福,一方面得惜福。修福跟惜福都非常重要。

虽然说根本法门是一念清净心,在清净心当中那是罪业也不可得,福报也不可得,一切有相的境界都不可得,那是一个“如”的境界。但是你从“如”的境界里面出来以后,你就要马上面对一个福报的问题了,你的身心世界,一个五蕴的身心有色受想行识。我们福报大的人,身心世界有堪能性,你修学圣道那力量大;没有福报的人,那个色受想行识它就会有障碍,容易有障碍。所以福报它有堪能性,它在你修行的过程当中有很大的加持力。

单单是惜福、修福还不够,你还得悔过。“悔过莫如寡过”,忏悔的主要意思在律上说,关键是不造新业。就是说你今天忏悔的心情,对于这件事情,假设你没有发愿永远不再造作,如果你的心情还在说,我以后有因缘我还要再做,你这个不能构成忏悔,当然也就不能灭罪。换句话说,当然不能臆测以后会不会失控,还会再造作也有可能。但是关键点是说,你当初在忏悔的时候,你的心情是真实地发愿——我不再造作了,你当时已经有这样的心情生起,那这样子才真正能够灭罪。所以,“悔过莫如寡过”,忏悔的目的要紧就是不再造作了,要减少过失。

这个是蕅益大师把我们修福的积集资粮跟忏除罪障提出两个原则:一个是惜福,一个是防护。这两个有一个原则,这是我们修学佛道、遇境逢缘的一个原则。这以下蕅益大师把它汇归成三心,这样前面所有的差别,修行依止这三种心情:

第一个,我们看“应念身世苦空,切莫随流逐队”,这个是觉悟的心情,我们应该觉悟有漏的身心世界是苦恼的,是无常的,是毕竟空的,不要随顺一般的习气。我们大乘佛法也做一些慈善事业,世间的老百姓也做慈善事业,但是这个精神是不一样的。大乘佛法是观察身心世界是苦恼的,是无常无我的。无常无我,你怎么做慈善事业?慈善事业也是无常无我的。但是,他是以大悲心的缘故去做的,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所以他不会耽着现世的安乐,他有更远大的目标,追求的是一个究竟的安乐。所以要紧的是把握一个觉悟的心情,知道身心世界是暂时的因缘,放弃了现世的安乐,追求究竟的安乐,这是觉悟的心情。

第二个,“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克馁,莫嗜美味。尝省此世前生作何功行,可坐享檀施。”这是一个惭愧心,说我们经常保持惭愧心,对于衣服的态度:但求能够保暖、遮蔽形体,不一定要多么整齐好看,衣服就是保暖就好了。对于食物的态度:能够克服“馁”,“馁”就是饥饿,不一定要贪求美味。

对于一切的受用,想:我是此世今生积功多少,量比来处,有什么功德能够享受这样的檀越的布施。我们出家人会有这个问题:在僧团当中什么事都是现成的,打板了,出来吃饭;房子,别人帮我们盖得漂漂亮亮的。我们总是觉得这东西很自然。但是这个事情是非常不自然,这背后有很多很多人的努力。所以,诸位你现在是学生,你不能体验,你有一天做了执事你就知道了,“劳心劳力,忧国忧民”。你要知道,今天一个设备会在僧团出现,那背后有多少人劳心劳力的成就,不要老是觉得这个是自然的,要珍惜啊。我们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你得到人身以后,你还得有佛法住世;有佛法住世,你还得有一个僧团让你依止。这些设备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背后有多少人的心血!看看我们这次佛学院的扩建就好了。小小的扩建,你看,劳师动众的。

当然,诸位今天这一代还看到辛苦,下一代的学弟一来,哎,很自然呀,进来就看到这些了,觉得很自然。很自然的结果——你就不知道珍惜,你就不知道这个因缘的难得。一个人得到人身,来到一个如法的僧团,这么一个多么刹那珍贵的因缘,他不珍惜,他就容易懈怠,问题就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对于一切的受用应该想:这件事情不容易,计功多少、量比来处,应该要把握现时的资具,好好地用功修行,这是惭愧心!

——摘自《灵峰宗论导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一日之计,始于清晨。 前人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

人生的试金石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

化繁为简把握有限人生

聪明的人做事,将事情单纯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

如何看待所谓的「完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没有要求...

如果能明白所处的现前因缘,反而能在泥泞里更好地绽放

可以跟大家说,除了净土门,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作为...

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什么

知足,就是知道满足,不去贪得无厌。这好像很好理解,...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佛教徒为何要在中秋之夜礼拜月光遍照菩萨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一般来说,我国民间以天上月...

嗔心打开地狱门

1、嗔心是堕落地狱之因。 2、嗔心一起,地狱门开。 ...

人不成熟的四个特征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

冥阳两利的《药师经》

大多数佛教徒都知道地藏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其实...

【佛教词典】明月摩尼

其光芒如明月般皎洁的摩尼宝珠。...

【佛教词典】寂静不寂静苦

云何寂静不寂静苦?谓即此为世间道离欲已种善根者。...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

口诵而不解其义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的儿子, 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

宽容孕育出高贵性情

心胸狭小,看什么都不顺眼,自然也就很难容得下其他;...

念佛不辍忽患胃癌,预知时至念佛舍报

邹妙顺,居士华融海之母,无锡后宅镇人。住在上海新闸...

真明白布施的道理了,就不会等

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自己种什么,就得什么样的果。起...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学佛也...

圣严法师《海绵精神》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应该具备两种态度内方、外圆。 内...

真正的自己

一所寺院的监院师父,参加法眼禅师的法会,法眼禅师问...

行恶与修善

有学僧请示峻极禅师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极...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我们活得痛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委屈的时候会哭泣...

抽烟对外貌的十五大危害

抽烟对健康损害多多。一照镜子您就能看出来!如果您抽...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不受染污的

真心不堕妄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可以照了整个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