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宽容孕育出高贵性情

2012/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胸狭小,看什么都不顺眼,自然也就很难容得下其他;放宽自己的心胸,可以容纳更多,也让自己吸取更多的经验、智慧,从而发展提升自己。

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懂得宽容别人,自己的性情就有了转折的余地,不容易发脾气、闹别扭情绪,当而跟别人起冲突。佛教里头,有一尊菩萨叫弥勒佛,在经典上他的原名叫“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这尊佛代表著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未来,我们从佛像中可以看出全部的弥勒法门:他笑容满面,肚子大大的,表现了宽容的生活智慧。据禅学典籍的记载,弥勒佛会经在中国示现过,他就是布袋和尚。他平常提著一人布袋,手持禅杖,四处化度有情众生。虽然到处弘法很辛苦,但他每天都是笑容满面的,充满喜悦自在。他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人生的达观与宽厚。听说,弥勒佛的造型就是依照布袋和尚的样子雕塑的。它透过象征式语言,表达了深奥的弥勒法门:笑容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愉悦的心情,方耳象征著福气,大肚表示宽厚能容。

于是,当我们拜佛的时候,就在佛像中看到宽容、平直和开怀。就在礼拜之中,自己成为弥勒法门的实践者,也就薰习了宽容、喜悦的福气。我们在礼拜弥勒时,受到甚深微妙的启发:生活之中肚量是为重要,它给我们广大思想空间、无量的性情空间,更给予我们无尽的欢欣。布袋和尚说: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罣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好的肚量就像他所谓的大布袋,展开在像遍十方那样宽大,那才有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任由自己优游,生活得自在,到那里都可以契机应缘,都可以和谐圆满。

宽容使我们表现出好的性情,同时能引发别人的迴响。禅宗有一则知名的公案:古代一个禅院里的老禅师,有一天晚上,他出来院子里散步,发现墙角那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出家人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便走过去那里,把椅子移开,自己就地蹲著。过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各尚翻墙,踩著老和尚的背跳进院子。学生看到自己刚刚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便惊慌失措,张口结舌。这时,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裳。”这位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自己不陷于气急败坏,学生也因为老师给了他冷静的反省空间,而发生醒悟。嗣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这件事情,可是所有禅院的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而且没有人再越墙到外头闲逛。这就是禅师的肚量,它提供了师生之间互动的空间,也孕育了教育与成长的机缘。

禅者以空的行持,换来了性情的空间。人如果能实践宽容,知道在性情生活上看出空间,在生活上便显得十分微妙,处处顺利和融洽。当老板的懂得宽容伙计,便能激发他们工作的意愿和创造力;身为一个主管若能懂得宽容之道,便有了带动群策群力的禅机;一个老师知道宽容,就给学生带来教育的机会。一切都是性情所发生的力量和感召,它是宽容所孕育出来的高贵性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生至少原谅三个人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

人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宽容

朝阳升起的时候,山门外凝聚着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

宽容,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妙...

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

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压抑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

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人常说:...

「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我们在这个道场打这个佛七,也就是修行啊。那么这个修...

【推荐】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

初学者如何选择入门典籍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内容瀚如烟海,对一个初学者来说,...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

【佛教词典】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p0791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

【佛教词典】部母

(术语)密教之三部五部,各立部主与部母。...

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这家兄...

这种人都是要堕到饿鬼道里去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

问: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同性恋可以往生净土吗...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译

序 分 这一部经,是我从佛那里亲自听到的。当时,释迦...

大安法师:佛为什么不示现来让人增强信心

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

这样算是厌离娑婆的表现吗

问: 弟子今年三十岁,因患有心理疾病,经济条件可以...

中国已知的佛舍利供奉地

佛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

【推荐】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

世俗观点认为的快乐,并不是真实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不真实的事情。譬如一...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