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生至少原谅三个人

2012/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样的禅语中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人生一种很重要的哲学。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华纷乱的社会里,避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无法避免竞争。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可能挫折都会伴随在你的身边。也许不都是你的错,但他们或许会主动找到你,面对这些你该如何,抱怨还是报复?我想这都不是明智之举。古人语:“智不足,量不大”,看来做一个宽容的人,才是一个智者,人的一生至少要用宽容心对待三个人。

你必须原谅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完美,人都有犯错和所不能及的事,也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当你长久沉浸于自责中时,人生会变得悲观,同样的错误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在你的人生中出现得更加频繁,所以你要时常保持微笑,宽容自己,大不了从头再来。

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你不知何时就多了一个敌人。特别是当今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难免有人的想法和你不一样,他可能会在背后议论你,诽谤你,把你当作敌人,即使你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可麻烦偏偏找上你,这时你要怎么办?是让自己和敌人变得一样心胸狭窄呢,还是时时记恨着有那么一些人陷害过你?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吧,因为你的愤怒只能影响到自己和家人,不会影响到别人。你应当感谢你的敌人,因为那些丑陋能让你更加珍惜人生的美丽,会让你更清楚你想要的幸福是什么?

你还要原谅你的朋友。

因为在你寻找快乐的途中,可能是越是亲密的朋友,对你的伤害越大,可朋友对你的伤害可能是无意的,抑或是嫉妒之心激起的一时冲动。所以你要原谅朋友,因为他们曾经给你帮助和快乐。学会宽容,也是善待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最高尚的事情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之后就将王位...

【推荐】我们并没有比别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两种人,一种是放逸的人,...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上天在赐给你福之前,往往先...

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

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

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爱护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

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了这样一则新闻:伊朗一个...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了解我们罪业的本质

佛法讲因缘是讲三世,就是我们先观察过去,我们往过去...

凤凰卫视与苏州弘化社采访传印长老

2011年5月9日下午3点,凤凰卫视《智慧东方》栏目记者...

苦的定义就是逼迫,它来自三个方向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

【佛教词典】诤论

(术语)张我见而互诤也。宝积经九十二偈曰:戏论诤论...

【佛教词典】我爱执藏现行位

【我爱执藏现行位】 第七识妄执第八识见分为‘实我’,...

伐树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

佛陀是如何教导儿子罗睺罗的

度子出家 佛陀成佛后;广度有缘众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

星云大师《少管点事,多办成事》

二十年前,我担任佛光山佛学院院长,美国白雪溜冰团将...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

佛陀最后的教诲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

「无我」的简单解释

无我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指外道所执的实我及凡夫所妄...

倓虚大师的出家因缘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岁,在营口开药铺,每天除看经外...

一代名家郑板桥的养生宝典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着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

何为有净土,何为戏论

什么叫净土?这个话好说,但是净土可不是简单的。这是...

道证法师:把世间的杂音变佛声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略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

佛说一大藏教无非破执

问: 佛教常言: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云何破除五蕴?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