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

蔡礼旭老师  2016/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

对孩子的教育,西方人觉得小孩子就让他玩个够,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教养出来的下一代绝对很会花钱。真正养成会花钱的习惯了,容不容易改?不容易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十多岁还没入社会,信用卡都不知道刷爆几张了,社会信用也已经严重破坏掉了。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的社会信用会被破坏,但还是要去刷?欲望打开了,控制不了。所以中国圣贤很清楚欲望一定要节制,“欲是深渊”。

很多西方人一生都欠债,假如下个月的钱还不上怎么办?房子就被收了,车子就被收了,所以要拼命赚钱,一天也不能休息。这样的日子好不好过?很难受。中国有一句话叫“无债一身轻”,每天都想着要还债,纵使躺的沙发、睡的床都很高级,也没什么味道。

中国人的生涯是怎么规划的?童年积福,成年造福,晚年享福。有一句俗话说“少年得志大不幸”,年轻的时候一大堆福分来了,人一享福,就容易堕落。很多年轻人一有福分,就觉得都是自己应该得的,自尊自大,瞧不起人。所以老子说“祸福相倚”,福来的时候,祸也来了;祸来的时候,福也跟在后面。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多吃苦、多付出,看起来是祸,事实上福已经慢慢逼近了,中晚年之后,福报就会现前,这样的人生经营才是对的。

那如何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福田靠心耕”,当一个孩子从小培植的就是一种善愿善念的时候,他时时起心动念都在增加他人生的福分。有很多人说,一个人对社会有贡献,应该是二十岁左右到退休以前,这几十年才能真正对社会有贡献。其实不然。一个孩子真正接受圣贤教诲,他可能从小就在利益这个社会。有一个两岁的孩子,他上完第一节《弟子规》的课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问他学了什么,孩子不假思索马上回答“孝顺父母”,父母听了也很高兴。第二次回家,他马上就去倒热水给他的爸爸、妈妈喝,这是他第二节课学到的东西。孩子能这样做,是很多小朋友、家庭、社会的典范,同时也在积自己的福分。当孩子有这样为人处世的态度,进入社会就不是只为自己想,而是心系社会。量大福就大,对社会有付出了,进入晚年了,福自然就会来了。

所以把人生价值卡在二十岁左右到退休之间的说法是片面的。一个接受圣贤教诲、有智慧的人,不只从小可以对社会有贡献,而且愈活愈值钱。为什么?他有圣贤的存心,他的人生智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享清福最难

走出世间是清净,走入世间是红尘。红尘滚滚,这个世界...

如何免费得福报?

佛陀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这是讲随喜功...

【推荐】妙莲老和尚《吃素增福寿》

1.素食少病又健康 我们佛家吃饭,完全都是素食;这在...

应不应该教育孩子向善

有位居士和我诉苦:她从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心存善念...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

【佛学漫画】贪小便宜损福报

贪小便宜损福报...

【推荐】钱是别人的,但消的是自己的福报

这次去普陀山,偶听道慈方丈开示,说到一两黄金四两福...

圣严法师《把福报吃完了》

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这种见解在佛法里是最危险的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

在五浊恶世里,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别名: 花瓜、胡瓜、王瓜。 性...

【佛教词典】三慧

梵语 tisrah prajāh。指闻思修三慧。即简择事理之三种...

【佛教词典】理善

即灭理惑之深妙善。“事善”之对称。系以浅深相对而分...

念佛治忧郁症

这种忧郁症,也是现代文明病。那么据有关医疗机构统计...

【推荐】今日方闲,成办大事

莲池大师在他的《竹窗随笔》里面写了一个他同时代的故...

多次拒绝皇帝封赏而被流放的禅师

芙蓉道楷禅师是山东沂水人,参投子义青禅师得悟心法后...

住处供地藏菩萨像,就能得十种好处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

「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别

问: 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别? 大安法师答:...

印光大师文钞中有关不能往生的例子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 (与...

让心灵富裕起来

2010年4月28日,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在北京大学百年讲...

以佛像为对境修恭敬

现在处于商业化时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

修习净土法门是最上的福报

念佛人称之谓净土行人,净土行人必须要把我们净土这一...

可以打饿七来见佛吗

问: 佛法大意将某人绝食7天就见到阿弥陀佛,能否仿效...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

如何做好临命终时的准备

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我们知道唯识的整个生命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