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净界法师  2020/1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中很多的欲望。我们过去会产生错觉,总是觉得有欲望是快乐,因为有欲望就会得到满足,有满足就会有快乐。

当然,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这种情况就好像佛陀在经典当中讲一个譬喻,说我们对欲望的满足产生了快乐,这个叫作“有漏”。就像身体的皮肤长一个疮疤,这个疮疤流脓、流血,会产生痒的感觉,你去搔痒的时候会有暂时快乐的感受,但是这个疮疤更加严重,它给你带来的痛苦感受更强烈。

所以,我们依止欲望去追求快乐,就像在疮疤上去搔痒一样,你付出更多的痛苦。

这个初地菩萨的空观,“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他先空掉对“外境的真实”的执取。外境是心所变现,如梦如幻的,所谓的生死涅槃、所谓的对错,这种概念都是每一个人心中自己安立的,我们不一定要随别人的标准而转。

破除外境的法执,这个时候你又能够“观心性无生”:我这一念心当中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只是一念的菩提心跟空正见两种力量在那里安住而已。这个时候菩萨就把心中的妄想消灭了,烦恼也消灭了,这个时候菩萨才真实感觉到,原来心中没有欲望是太快乐了。

所以这个欢喜地就是菩萨把心中的乌云妄想完全消灭,他心中感到轻松快乐。这是佛陀在描述初地菩萨的相貌,叫作欢喜地,因为他没有妄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害者逼恼他故,正障于慈悲

随烦恼二十:害者,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

真理最能减轻痛苦

人的身体是肉做的,受到刺激当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

大安法师:净土同修如何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问: 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智渡法师答: 现代科...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念佛行人最难的就是厌离和欣求,为什么最难呢?娑婆世...

27件会让自己开心的事

引导语: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

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很...

忏除三障诸烦恼,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愿:忏悔业障愿。 这个忏,原来也叫忏摩,是梵文...

守三关与破三关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鲜活、更富内涵、...

为什么偏空涅槃只是个化城

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

修行错误比没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都发心很圆...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殊胜和修法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我于四月二十六日由重庆到蓬溪...

【佛教词典】天耳智证通

(术语)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

【佛教词典】寻常念佛

指不择行、住、坐、卧等四威仪,昼夜不断之念佛。为“...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

常做这五件事,就会消耗掉福气

从一个人的行为上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福之人。常做...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

烧香没有固定时间,请问这样是否不好

问: 我没有皈依,但我这十几年来,每天只要在家,一...

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

不少人在初学佛时,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担心自己...

为何有些人积集善业到最后是痛苦的呢

看看这个《法句经》的两段,把这个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白衣上座讲经,出家人应该惭愧

这里有位法师提出二个问题: 问一、末法时代白衣在上座...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三季人的故事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

唯识要义解说

一、唯识之义 唯识者,据《成唯识论述记》云:唯谓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