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处于商业化时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品化了。我们经常会遇到买的香或者某个佛具用品,它的包装上有佛菩萨的图案;有些广告上也印有佛像。这不如法。你们诸位如果有做产品的,产品广告、包装上不要印佛菩萨像。
还有一种现象,也许是受西方的影响,有些人喜欢把一截佛头摆在案上,俨然把佛头当成艺术品。这不是一个好的缘起。佛头可以代表佛的思想、功德,但是身躯也很重要啊。所以我不主张摆佛头,当然更不要供佛头。过去为什么有佛头呢?据说就是有很多中国古老的佛造像,被一些文物贩子把佛头敲下来,卖到国外。当你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艺术上的时候,它就不是我们宗教信仰中的一个神圣的对境。它的神圣性就弱化了,甚至没有了。
假设我们遇到有佛菩萨像的广告和包装被扔到地上,要把它捡起来。所有这些有佛菩萨像的广告纸、包装纸等等,特别是破损不能再用的旧的佛像、佛经,你可以把它装进家里放佛经的柜子里,然后放到高且干净的地方。最好不要烧它。按照戒律的要求,最好是找一个清净没有人去的地方,把它掩埋或者存储起来,保存在那里。大家可能会问,那以后怎么办啊?你不用管以后,一切都是无常的,但是我们现在要用恭敬心处理。
邢台玉泉寺前山坡上有一个很大、很深的洞,我请那里负责的师父给这个洞取了一个美名——法藏洞。那么我们把寺院的,还有很多人拿来交给我们客堂处理的破损的佛像、经书等,都储存在这个洞里。这样处理是最合适、最如法的。假如你生活的周遭有一座山,或者有某个地方,很少有人去,那么你可以在那里找个洞或挖个洞,然后把这些破损不能再用的佛像、经书和有三宝标志的广告、包装掩埋在那里。
当我们遇到损坏程度不高的木质或石质的佛像,应该想办法去修补;遇到本该处于室内的佛像露天,应该想办法去促成这个佛像能够有殿堂。1995年,香港旭日集团的杨勋先生到柏林寺来上香,当时我们只能在观音殿这个位置,给现在客堂那尊汉白玉观音菩萨像搭了一个临时、简易的棚子。杨勋先生看到以后说,哎呀,观音菩萨怎么放在这样一个地方,没有修一个大殿呢?我们师父说,现在还没有钱。杨先生说,那我来出钱做吧。这就是柏林寺观音殿的来历。杨先生的这个发心、这个因缘就非常好。
那么诸位在家里设佛堂以后,在佛像前我们可以供香、供水、供花、供水果、供七宝。把鲜花或者食物摆到佛案上之前,不可以自己先闻或先尝。比如供花,自己先使劲闻一下;供一盒点心,自己先尝一个,这都不对,为什么?因为尽管你说自己尝了很少,依然相当于拿吃剩的东西去供佛。供僧也不可以这样,我们要完整地去供养三宝。不要你受用过以后,剩下的再拿去供佛、供僧,不要形成这样的缘起。
做佛像、佛案上的清洁卫生时,擦佛像、佛案、供具的毛巾必须是新的、专用的。你不要换下来自己擦脸擦脚的毛巾,拿去做这里的卫生。你说我只是洗脸用过,我的脸很高贵啊,也不行。假如你的佛像没有龛,重要的节日,你要擦拭一下。擦佛像的毛巾必须专用,不要与擦供器、香案的混用。寺院的香灯师父也要注意这一点,一定要分开,要搞清楚。
在佛像前一定要注意着装。你就想佛是尊贵的客人,他在那里,你当着尊贵的客人,不会光膀子,穿裤衩,随便穿衣服。要注意着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比如说在佛像前抽烟、打麻将,聊一些世间杂七杂八的贪嗔痴的事。这都很不合适,很不恭敬。
之前我讲了,在佛像前缘起的力量特别强大,这个强大并不神秘,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信仰位于顶端。打个比方,你在街上碰到一个人,扇他一嘴巴,顶多你们打一架,或者警察把你抓走拘留几天,赔对方一百块钱,然后双方握手言和,你回家了。
假如你碰到一个国王,扇他一嘴巴,结果是什么?有可能脑袋就没了。这时你还抱冤屈吗,你看我扇那个人只赔了一百块钱,怎么扇这个人就要掉脑袋?这个对境是不一样的。我以此来比喻,在佛像前的一些细节,大家要重视。
还有,当天气严寒,我们在佛像前戴帽子这件事情。我们万佛楼没有暖气,我以前不怕冷的时候,再冷我都是不戴帽子的。但现在不行了,现在怕冷了。我的建议是这样,如果你特别怕冷,当你面向佛像问讯、磕头的时候,要把帽子摘下来。当我们东西相向而站念经的时候,如果确实太冷,身体也不好,戴着帽子没关系。拜忏也是一样的,这时帽子要摘下来,算是一个礼貌和恭敬。因为大家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见到尊长、贵客,要脱帽致敬,这是一个文化。
也许你们会问了,佛还会在乎这个啊?佛一切不在乎,佛经里讲,在佛那里,香的旃檀和臭的牛粪平等。但是我们怎么对待,它自然会有因缘的力量,对我们自身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慎重。
不同地方的文化会有差异。比如南传佛教的佛堂里面,绝对不能穿鞋。但是汉地这方面的文化、观念跟东南亚不一样,也许其中也受了气候、气温的影响。在汉地的文化里面,你光着脚见一位尊贵的客人,那叫没礼貌。在东南亚正好相反,你见到一位受尊敬的人,要把鞋脱了,所以他们在佛殿里面一定要光脚。
另外,如果我们在寺院,从佛殿的佛像前经过,比如说我们从这里横着穿过万佛楼去佛学院,最标准的做法是什么呢?如果万佛楼的门开着,你能看到佛像,佛像的目光也能看到你,当你从那里经过的时候,自己若无其事就走过去了,礼貌吗?不礼貌。经过那个门口的时候,你应该转身向上问讯,然后再继续走,这是最标准的做法。当我们进到一个佛殿、佛堂里面,我们也要首先向上顶礼三拜、问讯。离开的时候也是如此。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各种行为中,要体现出“眼里有佛,心里有佛”,这就是对佛像修恭敬的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