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求何功德?

学诚法师  2016/07/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求何功德?

普贤菩萨曾发愿:“我於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菩萨求功德无有疲厌,我们也应当效学。但是关键点是:如何去“求”,“求何功德”,“如何对待功德”,搞错了就会走到误区。

诵经礼佛有诵经礼佛的价值,吃素有吃素的意义。 所行善事,若心有执著,求人天福报,则成福德,不成“功德”。

无论念佛的圣号,还是菩萨的圣号,真正的“功德”都是指我们内心的悲智成长。犹如不管跟随这个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学习,其目的都是帮助我们自己的成长。

至心为他人的善业欢喜,就有功德。佛法是心法,“功德”是在心上计的,不能以世间有形有相的物质来理解。发心承担、供养的人,其功德也是产生在内心的,不在于外在物质的多寡,而且要发愿与一切众生分享自己的功德,这样“功德”才真正大。不能以世间的交换概念来理解佛法。

“功德”是内心的,不能以世俗的物质来类比。心越宽广,功德越大,无有限量。

认认真真、一心专注诵经,身语意都是在造与佛法相应的业,这些善净的种子熏入内心,就是在增长功德,“恶尽言功,善满曰德。”

“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总是看别人的过失,怨天尤人,就是把垃圾都装到自己心里去;反过来,多看别人的长处、优点,自己心里面就会慢慢累积功德。

信心源于对三宝功德的了解,恭敬源于对三宝恩德的忆念。这些与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对佛法的体会息息相关,是一种实际证量。

一切罪中,疑罪为最。一切功德,信为其首。信则不疑,不疑则直下承担。直下承担,则不自暴弃。不自暴弃,则不敢暴弃人。此常不轻所以通礼四众,速净六根者也。

佛法告诉我们,人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身体只是五分之一,人真正的生命在于心识,快乐与痛苦的根源也是在我们内心,心若平静、纯净、安定,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深层的快乐;对人生看得越远、越宽广,内心也才会越清明、坚定。对于修行人来说,“成功”就是“成就慈悲与智慧的功德” 。

求功德,不是向外在去求,而是向自己内心去开发;不是求有形有相的成就及人天的福乐,而是求成佛的福智资粮;不能执著于自己有功而沾沾自喜或生起其他烦恼。应当如法了解“功德”的本意及为何要求功德,勇猛精进地勤求功德、修诸欢喜。

佛是一个慈悲智慧具足、福德智慧圆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的人。要常常这样去忆念佛陀,并发愿也成为这样的人。遇到境界,想一想佛陀会怎么做,他是怎么做到的。要去学习佛陀的功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在十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会加倍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

破地狱的偈

原来有这样一个公案,就在宋代的时候,苏州有一个姓朱...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

贪恋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吗

问: 顶礼法师!佛经上说,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抵得...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

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噶当派的祖师们一向以隐藏功德为本,他们有一句格言:...

证严法师:情爱

有位少女问男女之情,如何才好? 师言:要专,要规规...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问: 法师,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慧广法师...

为什么只教人念佛

《西方公据》中说:各位善人,世间有千条万条路,为什...

修行人的三大精进

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

愿不切,行不深

先说愿不切 蕅益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若以信...

【佛教词典】杂业

非往生净土之行业,乃以余行而求往生净土,称为杂业。...

【佛教词典】邪命

子题:五邪命、四邪命、方邪、仰邪、下邪、四维口食、...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念佛暴躁转柔,预知时至

清朝时有一位克勤法师,他俗姓蒋,是湖南省湘阴人。他...

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佛陀住世时,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每位...

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从前看童话书,有许多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这种故...

证严法师:学佛要体会佛心

大地众生都有其功能本性,一大清早,我们听听大地之音...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原文】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心生...

天意与人为

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

为什么人的福报享用有这么多的差别相

人的福报享用有两种情况,一个叫有果无用,一个叫无果...

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万缘放下」

问: 事与理的统一怎么那么难?在家居士的万缘放下真的...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楞严经》到了后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它偏重在空观,...

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为什么老是要计较比较呢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不断地陶冶锻炼自己成长、进步,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