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智谕法师  2013/1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夫。大家千万不要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什么是随缘?什么是染缘?现在举个例子说。譬如说你劝人家念佛,人家不高兴,发起牢骚,你听了难过,生烦恼,那是染缘;你如果劝人家念佛,甚而言之,对方骂你,你不生烦恼,随其骂缘,这是随缘。染缘,心随境转;随缘,就是金刚经说,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是知道一切法,无所住是不住着于法,也就是大般若经所说,知法不住法。生其心就是知法,不住法就是无所住。

禅宗讲随缘,他说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分别一切法,就是金刚经所说,而生其心;不作分别想,就是金刚经所说,无所住。法是一种,佛说出种种名。众生多部份是染缘,不是随缘。譬如说,听人家赞叹,心生欢喜,是染缘;如果听人家赞叹,心无爱着之处,是随缘。听人家骂我们,我们生气,是染缘;如果人家骂我们,我们不生烦恼,不生气,是随缘。随其打骂缘,我的心始终不动,是随缘;如果心生感情、欲念,是染缘。

我想大家应该了解到一点点,如果你在世间处处随缘,是菩萨;如果处处染缘,是生死凡夫。随缘就是外面的因缘怎么来,我的心不动。念佛人不管什么因缘来,我的念佛心不动,称为随缘。外面的因缘,略说有八种,四种是好的,是顺缘。四种是坏的,称为违缘,违背我们。这八种缘,圣人难免,可是圣人遇到八种缘他不动,所以称为圣人。凡夫随它转,所以称为凡夫。那八种缘呢?这八种缘又称为八风,就是兴衰毁誉称讥苦乐。兴衰毁誉称讥苦乐,称为八风,唯有佛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所以我们要知道,所谓的随缘就是不变,好的因缘来也好,坏的因缘来也好,我不变;如果变的话,称为染缘。

所以菩萨行,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凡夫不同,心随境转,好的因缘来了,高兴得很,坏的因缘来了,非常懊恼,这就是染缘,变了。菩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有其道理。菩萨不变,是上求佛道不变;所谓随缘,下化众生随缘。所以随缘的人,能够上求佛道不变,下化众生随缘。上求佛道,是智慧;下化众生,是慈悲。如果菩萨以智导悲,就是随缘而不变;以悲导智,就是不变而随缘。所以观音菩萨救度十方众生,好比一月印千江,虽然天上只有一个月,地下有水处处现月,所以观音菩萨,法身是一个,能够寻声救苦,度一切众生,这是随缘。

今天,我再讲一点点比较深的,大家去理会。阿弥陀佛就如此,阿弥陀佛翻译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寿就是无量光,无量光就是无量寿。大家可曾想到,无量寿是不变,无量光是随缘。再说一句话,佛的法身不变,佛的报身、化身随缘,所以大家深深体会随缘。我们讲过了,随缘是慈悲心,不变是智慧行。念佛人就是这样,你好的环境来,坏的环境来,我念佛心不变,我以不变的念佛心,可以应一切因缘。

讲明白一点,我办公,念佛心不变;我作生意,念佛心不变。怎么能不变法呢?不生贪瞋痴,不变。昨天讲过,甚而言之,吃饭睡觉皆不变。这容易修吧!这叫修学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是三昧王。这个话,须要和大家解说解说。怎么是三昧王呢?如果在菩萨地位,念佛三昧,修的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甚而言之到佛,也是如此。到了佛的地步,是照而寂,寂而照。照十方,随缘;寂静不动,是不变。“照而寂,寂而照,太深了,我办不到啊!”不是法深,是你迷惑。照而寂,它那个寂不就是无量寿吗?寂而照,这个照不是无量光吗?无量光无量寿不是阿弥陀佛吗?你只要称念一声阿弥陀佛,一切法都在里头了。希望大家深深体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随缘不是随便

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

苦乐都随缘

生活在世间,苦多乐少,我们常常要面对痛苦,生命中的...

还是做胆小鬼最易

一天,幽谷老人正漫步山溪间,忽见一少年站立山崖,似...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问: 有一事疑惑,请求法师开示。之前听您说过随缘度日...

咸淡有味

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

随缘自适,烦恼即逝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

人生旅途要随缘

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有过去的因,还得有现在的缘才...

蕅益大师的净土思想及行持

现代人欲了生脱死、解脱成佛,则必须依于佛言祖语作为...

细行能成万法 从看花开始学佛

现代通南怀瑾居士,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一心想学剑...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

【推荐】太能算计的人,实际都是很不幸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

【佛教词典】别申论

为“通申论”之对称。别申一经之意,如大智度论、十地...

【佛教词典】精勤修学诸外论戒

【精勤修学诸外论戒】 p1274 瑜伽四十一卷十二页云:若...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

参加龙华三会的三种资格

龙华三会愿相逢 究竟真实的佛法,是唯亲证的诸佛乃能知...

佛的马麦之报

一日,佛陀与五百位具足六神通的阿罗汉应婆罗门阿只达...

人的相貌是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

善恶猕猴缘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问: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请开示如何才能坦然...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

用八正道来引导你的思想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如何吃素及吃素与学佛关系

先略说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与佛教之关系。素食指不...

我们为什么要买一个房子

从安乐道提升到解脱道,这个槛很多人迈不过去。这个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