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细行能成万法 从看花开始学佛

林清玄  2013/07/12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细行能成万法 从看花开始学佛

现代通南怀瑾居士,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一心想学剑的故事。

他听说杭州西湖有一个道人是剑仙,就千里迢迢跑去求道学剑,经过很多次拜访,才见到那位仙风道骨的老人。老人先是不承认有道,更不承认是剑仙,后来禁不起恳求,才对南先生说:“欲要学剑,先回家去练手腕劈刺一百天,练好后再在一间黑屋中,点一枝香,用手执剑以腕力将香劈开成两片,香头不熄,然后再......”

老人说了许多学剑的方法,南先生听了吓了一跳,心想劈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学会剑,更别说当剑仙了,只好向老人表示放弃不学。这时,老人反过来问他,“会不会看花?”“当然会看。”南先生答曰,心想,这不是多此一问吗?

“不然,”老人说:“普通人看花,聚精会神,将自己的精气神,都倾泻到花上去了,会看花的人,只是半觑着眼,似似乎乎的,反将花的精气神,吸收到自己身中来了。”

南先生从此悟到,一个人看花正如庄子所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不只是看花,乃至看树、看草、看虚无的天空,甚至看一堆牛粪,都是借助天地间的光能,关键不在看什么,而在于怎么看。

所以,南先生常对跟他学道的人说:先学会看花吧!

我们常说修习菩萨道,要对生活中的一切小事都不可空忽,知道一切的语默动静都有深切的意义。顾全细行,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从前,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天到忉利天宫,帝释设宴供养,佛陀即把帝释也化成佛的形相,佛陀的弟子目连、舍利佛、迦叶、须菩提等人随后到了利忉天,看到两个佛陀坐在里面,不知道哪一位才是佛陀,难以向前问礼,目连尊者心惊发竖,赶紧飞身到梵天上,也分不清哪一个是佛,又远飞九百九十恒河沙佛土之上,还是分不清。

目连尊者急急忙忙又飞身回来,找舍利佛商量要怎么办?舍利佛说:“诸罗汉请看座上哪个有细行?眼晴不乱翻,即是世尊。”

佛陀的弟子这时才从细行分出真假佛陀,齐向佛前问礼,佛陀对他们说:“神通不如智慧,目连粗心,不如舍利佛细行。”(目连是佛弟子中神通第一,舍利佛则是智慧第一。)

佛陀的意思是智慧是从细行中生出,只有细行的人才能观到最细微深刻的事物。

细行,包括行、住、坐、卧、言语、行事、威仪等等一切生活的细微末节,来果禅师就说一个人能细行,到最微细处,能听到蚂蚁喊救命而前去救护,他曾说到自已的经验:“余一日睡广单(即通铺),闻声哭喊,下单寻觅,见无脚虱子,在地乱碰乱滚。”心如果能细致到这步田地,还有什么不能办呢?

民国时律宗高僧弘一大师,是南山律宗的传人,持戒最为精严,平时走路都怕踩到虫蚁,因此常目视地上而行。弘一大师的事迹大家在《弘一大师年谱》、《弘一大师传》中都很熟悉,但有一件事大家比较不知道的:

弘一大师晚年受至友夏丐尊先生之托,为开明书局书写字典的铜模字体,已经写了一千多字,后来不得不停止,停止的原因,弘一大师在写给夏丐尊的信中曾详细述及,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他写道:“去年应允此事之时,未经详细考虑,今既书写之时,乃知其中有种种之字,为出家人书写甚不合宜者。如刀部中残酷凶恶之字甚多。又女部中更不堪言。尸部中更有极秽之字。余殊不愿执笔书写。”最后,弘一大师无可奈何地写道:“余素重然诺,绝不愿食言,今此事有不得已之种种苦衷,务乞仁者向开明主人之前瓦为求其宽恕谅解,至为感祷。”

我读《弘一大师书简》到这一段时,曾合书三叹,这是极精微的细行,光是书写秽陋的字就觉得污染了自己的身心,我近年来也颇有这样的体会,对我们靠文字吃饭的人,读到弘一大师的这段话,能不惭愧忏悔吗?

当然,我们凡夫要做到高僧一样的细行,非常困难,不过从俗世的观点看来,要使自己的人格身心健全,细行仍然是必要的,怎么样学细行呢?

先学看花,再学看牛粪!

学看花固然是不因花香花美而贪着,学看牛粪则也不因粪恶而被转动,这样细行才守得住。正是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说的:“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着,无所着故,自觉涅槃。”

佛经里常以莲花喻人,若我们以细行观莲花,一朵莲花的香不是花瓣香,或花蕊香,或花茎香,或花根香,而是整株花都香,如果莲花上有一部份是臭秽的,就不能开出清净香洁的莲花了。此所以有人把戒德称为“戒香”,只有一个人在小节小行上守清规,才能使人放出人格的馨香,注意规范的本身就是一种香洁的行为。

会看花的人,就会看云、看月、看星辰,并且在人世中的一切看到智慧。

“会看”就要先有细致的人,细微的心从细行开始,细行犹如划起一枝火柴,细致的心犹如被点燃的火炬,火炬不管走进多么黑暗的地方,非但和黑暗同其黑暗,反而能照破黑暗,带来光明!火炬不但为自己照亮,也可以分燃给别人,让别人也有火炬,也照亮黑暗。

细行能成万法,所以不能小看看花,不能明知而走错一步,万一走错了要赶紧忏悔回头,就像花谢还会再开!就像把坏的枝芽剪去,是为了开最美丽的花。

那么,让我们走进花园,学看花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林清玄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居士学佛不如法的言行面面观

1、烧香拜佛 求签问卜 祈消其灾 求满其愿 某些居士,...

学佛,是学会生活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

证严法师:学佛要体会佛心

大地众生都有其功能本性,一大清早,我们听听大地之音...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

行医与学佛

人们在生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医生、医药,在患者眼中,...

你有没有为现在做一些功课呢

有一位女居士,她学佛以后,还是很苦恼。有一次就说:...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

学佛必须以戒律为基础

戒律是佛教徒的行为规范。戒是防非,也就是禁止作恶的...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

问: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听说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问: 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

动一个念头,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就会常发...

【佛教词典】真婆罗门

指梵天。一字心咒经(大一九·三一六下):“若欲降伏...

【佛教词典】十种广大智

华严经载,菩萨安住十法已,则具足十种广大智。此十种...

【视频】慧律法师《若人为欲而说法,彼名舍欲还取欲》

慧律法师《若人为欲而说法,彼名舍欲还取欲》

【视频】梦参老和尚《烦恼时,读诵大乘经典》

梦参老和尚《烦恼时,读诵大乘经典》

【视频】大安法师《正解一心不乱》

大安法师《正解一心不乱》

我去即来——省庵大师的圆满人生

久负盛名的宁波阿育王寺右侧,有一处隐藏在茂林深处,...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

问: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还是需要来生投...

如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极悲观

问: 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

为什么不能随便去评论别人

以前我有个毛病,很喜欢对别人下结论,就是评价某人怎...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如何为儿孙谋划久远的福利

人未有不为自身及与子孙谋者,而谋之之道,固宜参详。...

对道心的改变要有警觉力

要盖成一栋房子不容易;要摧毁则很简单!修行也一样,...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上中专时,我们班主任老师长得很丑:一半脸儿白一半脸...

自修佛十力

自修佛十力,这是佛成就的大智慧境界,现在菩萨发无上...

吃饭宁早不晚是持护法

出家时节,知何不须?然于一食,日别常法。但用步晷一...

植物也是生命,难道不是杀生吗

当我向别人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吃素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