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去即来——省庵大师的圆满人生

2021/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去即来——省庵大师的圆满人生

久负盛名的宁波阿育王寺右侧,有一处隐藏在茂林深处,并不十分起眼的舍利塔。这里,即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灵骨所在地。

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住世四十九载的省庵大师留下一偈,云:

身在华中佛现前,

佛光来照紫金莲,

心随诸佛往生去,

无去来中事宛然。

其后,便于当年四月十四日巳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合掌称佛名示寂。

纵观大师一生自行化他的德业,备受后世净业行人尊仰:

言孝养父母,面对母亲的亡故,他于佛前跪诵四十九日《报恩经》,并每年设像修供;言报佛深恩,他连续十一年举行佛涅槃法会,并深悲福薄,在瞻仰佛舍利以后五次燃指供佛;言发愿,他效仿阿弥陀佛,发出四十八弘愿;言严净毗尼,他衣钵不离身,日中一食,并且胁不贴席,率以为常;言自利,他通晓世俗经典,能诗、善书法,并于《法华》《唯识》《楞严》《止观》诸部,昼夜研穷,三观十乘之旨、性相之学,无不通贯;言利他,他于江浙地区大开法化,法筵之盛,罕有其匹,并有《劝发菩提心文》《劝修净土诗》《西方发愿文注》等诸多著作行世,激励学人,不疲不厌;言求生西方,他开悟之后即矢志往生,曾连续两次闭关,共计六年专修净业,并在人生的最后一年再一次掩关,日课佛名十万……

如此行履,即使三百多年后,依然能感发无数学人效法精进。乾隆年间的彭际清居士,在为《省庵大师遗书》作序时由衷赞叹:真末法之精进幢也!

下面就让我们透过简短的文字,了解这位净土宗祖师波澜壮阔的一生。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省庵大师生于江苏常熟一户姓时的书香家庭。甫一出生即不食荤腥,幼年时就有出尘离俗的愿望。母亲知道他宿世具有善根,于是,七岁那年,将大师送到清凉庵,礼拜容选法师为师。没想到,大师竟然阅读经典过目不忘,足见其聪慧异常。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大师剃度出家,当时大师15岁,法名实贤,字思齐,号省庵。一日,他到普仁寺,亲眼目睹一位僧人倒地而死,由此猛然感悟到人世无常,更加精勤策励自己。二十四岁时受比丘戒。先后依止渠成法师、绍昙法师研习经教,深受绍昙法师器重,并为大师授记莂,传灵峰四世天台正宗。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大师到崇福寺参“念佛是谁”的话头,禅修精进,功夫绵密,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即恍然契悟,说:“我梦醒了。”自此以后,应机对答辩才无碍,横说竖说,头头是道。当时的灵鹫和尚想要传予法嗣,但大师并未接受。开悟后的省庵大师随即在真寂寺闭关三年,白天阅藏,夜则专持阿弥陀佛圣号。

闭关期间,大师作了三十首《劝修净土诗》,交付工匠刻板流通。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省庵大师至杭州隆兴寺,绍昙法师命师代讲解经律,每击节称善。同年,将原来的净土诗和新作重新修订,删繁补缺,成为108首的《劝修净土诗》。

《劝修净土诗》的增订完成,是省庵大师净土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后如启建涅槃法会期间所作的《劝发菩提心文》《涅槃会发愿文》《回向偈》等,均以西方净土为指归。而《西方发愿文注》《东海若解》等净土专著中,关于禅与净、自力与他力、持名与观想等净土教理的重要阐释,均已蕴见于诗中。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春天,大师从西泠渡江到四明阿育王山瞻礼舍利塔。随后留住于阿育王寺。

待安居结束后,大师燃一指供佛,但心犹未足。他想起幼年出家,常在僧众中询问佛涅槃的日期,却无人能够回答。后来读《涅槃经》才知道佛入灭的日期为二月十五日。心中感慨无限,随即发愿在来年佛涅槃日举行供佛法会。

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大师在阿育王山率领大众,正式启建为期七天的涅槃法会。所备供品和熟食力求精洁,不干不湿,非生非冷。在此期间,大师写下了著名的《劝发菩提心文》,勉励四众同发菩提心,珍惜旷劫难逢的净土因缘。

发坚固愿,求生西方。言辞恳切,可谓一片血诚,闻者无不感动。彭际清居士更直言,读大师此文“未尝不汗浃背,涕沾衣也”。足见大师文字般若,具有巨大的感发人心的力量。

此后,直至雍正七年(公元1729),大师一直住在阿育王山,连续十年举行佛涅槃法会。大师除自己纯提净土、专修净业外,日常为大众讲解《法华经》《楞严经》《佛遗教经》《阿弥陀经》等,开示是心是佛之旨。三根普摄,法化洋溢,江浙一带的缁素弟子倾心归向,法筵盛况超过诸方。

同时,大师还应永福寺、普庆寺、海云寺之请,前往主持寺院,每至一处,即订立规约。如大师曾作《净业堂规约》《净业堂铭》《斋堂铭》《浴室铭》《厕铭》《卧室铭》等勉励大众,如《卧室铭》言:

昔人报怨,卧薪尝胆,廿载辛勤,大事斯办。

生死为冤,受害已深,如何睡眠,纵恣身心?

三界无安,不宜久住,勤修正观,早求出世。

莲华佛国,其乐洋洋,归去来兮,无忘故乡!

因为大师的德行感召,所到之处的寺院总是模范一新,清规肃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永明大师再来。

雍正八年(公元1730),大师在梵天寺西院禁足,闭关三年,并题其室为“寸香斋”,意为在寸香的时间内会客,其余时间念佛。其《寸香斋铭》云:“尊客相逢,勿谈世谛,寸香为期,唯道是语。不近人情,不拘俗礼,知我罪我,听之而已。”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大师在梵天寺西院的寸香斋闭关三年期满,时年四十八岁。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大师对弟子说:“我于明年四月十四日长往矣。”于是,再次掩关寸香斋,每天念佛十万声作为定课。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这是省庵大师住世的最后一年。当年四月二日,大师出关。十二日,对大众说:“我在十天前见到西方三圣降临虚空,今天又见到了,我要往生净土了。”随即安排好寺院中的各项事务,并和城中闻讯而来的护法居士一一辞别。侍者请求留下偈子,大师写完后说:“我十四日一定往生,你们为我集众念佛。”

四月十三日,大师断除饮食。十四日五更时沐浴更衣,面向西方端坐。至巳时,远近而来的缁素弟子齐集大师身边,涕泪膜拜请求大师住世,继续度化众生。大师重新睁开眼睛说:“我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话刚说完,即合掌称念佛名往生。过了一会儿,鼻筋下垂,颜色明润,直到封龛,容颜都未曾改变。

当年的腊月初八日,虞山无住法师将大师的灵骨收集起来,在琴川拂水岩之西建塔供奉。

乾隆七年(公元1742),鄮山诸缁素仰怀大师高超的德行,于阿育王寺的右边重新建塔,迎请大师的灵骨入内供奉。旧塔则用来藏衣钵。

清道光间,悟开法师增推省庵大师为净土宗十祖,民国年间,印光大师又改推截流大师为十祖,则省庵大师递降为十一祖。

省庵大师虽住世仅四十九年,但对净土宗所做的贡献却深广无比。大师的思想概括如下(详见大安法师集述《莲宗十三祖师传》):

1、发菩提心,圆成净业;

2、痛斥狂禅,指归净土;

3、欣厌心切,拔除爱桩;

4、精进修持,先求自度。

赞曰:

四十八愿,仰效弥陀。

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娑婆。

振起蹉跎,证波罗蜜多。

深入经藏难亲证,

彻悟心源力弘净。

欲使世人知所以,

作文作诗示佛令。

发菩提心为前导,

真信愿行为后劲。

若能具此殊胜法,

即生超凡而入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隋代高僧智者大师

所有的佛教宗派祖庭,基本上都在西安,只有一个宗派天...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

慈航法师:做一个完全的人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做:怎样才叫做一个完全的人?,诸...

此乃往生之要关,诚念佛之妙诀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极乐,谁不愿生...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这是佛教的根本认知,...

世俗谛与真谛对生命问题的看法

我们讲第一个问题:世俗谛与真谛对生命问题的看法。什...

普陀山慧济寺的「佛顶顶佛」具有哪些涵义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朝拜普陀山呢,有一个地方...

乳癌病人的往生故事

有一位是乳癌的病人。她跟先生离婚了,先生也得癌症,...

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

不动心才是真修行

某处闹着灾荒,佛教界的一些人士也想尽些济助之心,因...

如何变不利为有利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同样,一个人的缺点...

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

【佛教词典】三种等流果

(名数)分别等流果为三种:一、真等流果,如上所言以...

【佛教词典】虎溪三笑

为儒释道人物之画题。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

长者子的供养

过去在印度的舍卫城里,有位大富长者的夫人生了一个儿...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

办公室里的春秋

办公室里的春秋 芳兰只为因香折, 良木多从被直摧。 独...

你念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 请教法师,《了凡四训》消业障,福报现前,做得...

圣严法师:人要赚多少钱才算足够

问: 许多理财专家说,要准备几千万元才够养老;又说...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

星云大师: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是我的

我的一生都是在苦难中成长,在我呱呱坠地时,一九二七...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