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妙华法师  2016/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圆明。”我们讲的《华严金狮子章》,就是圆明、圆满、满教。

贤首国师说:“由圆明而证菩提。”只有圆明才能够被称为菩提。不管你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那都不是满月,都不能够叫菩提。

《起信论》中说,诸佛菩萨的大智有无量的方便,所以安了个假名叫“一切种智”。通过修行可以证到一切种智。

《华严金狮子章》说“具一切种智,名成菩提”,成菩提在论文当中,是取它的圆满之意。禅宗把假相后面的东西,妄念后面的东西称为无位真人、本来面目、真如妙心等等。名虽各异,度众生的妙用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我们在成菩提的时候,从最初发菩提心到不退菩提心,到修证菩提心乃至证到菩提心以后回向给芸芸众生,这其中是寂寥空性的,没有自我,没有私我。最究竟的菩提,必须是无形无相的才可以。如果有自我、有私我,为了自己清净,为了自己开悟,为了自己解脱而修道,那都不能够称为菩提。

下面我们要进入“入涅槃第十”这个部分的学习。

“见狮子与金,二相俱尽。”狮子是假相,金代表我们的佛性;狮子是众生,金是佛;佛和众生一体两面,缘起的妙有和佛性也是一体两面。

讲到入涅槃的时候,生死和涅槃二相俱尽,佛说生死和涅槃不过是黄叶止小儿啼。佛为什么说涅槃?因为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等到众生了生脱死了,不在烦恼里讨生活了,涅槃也了不可得。这个地方大家要透过去,从体相上说,涅槃和生死是一体两面;从究竟意义上来说,佛讲涅槃是黄叶止小儿啼。

涅槃具四德:常、乐、我、净;常是法常,乐是法乐,我是真我,净是无形无相;这是佛在《涅槃经》里说的。

有很多二乘人和凡夫不理解佛讲的妙意,甚至会起疑问。他觉得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讲生老病死,讲苦集灭道,怎么讲到最后变成了常乐我净,于是他的脑袋瓜子就转不过弯来了。

大家一定要知道,涅槃是相对于生死而来的,涅槃是药,药到病除,药也不可得。从这个意义上讲,涅槃是黄叶止小儿啼。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那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见地、我们的修行就上了一个台阶。

也就是说,你不要认为有一个涅槃可得。如果你心里认为有一个涅槃可得,那你就住在法相上了,住在法相上也不得解脱。

讲到涅槃,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四种状态。当年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于五月月圆之夜望启明星而悟道,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开悟了,但是父母给他的肉身还在,这就叫有余涅槃。

佛陀讲经说法三百余会,长达四十九年,活了八十一岁,在毗婆罗双树间,右胁而卧显涅槃相,那就叫无余涅槃。

火化以后,他的色身幻化成无量无边的随色身云,花草树木遍虚空界,都是他的法身,应不同的众生而显相。大家迷惑最多的地方就是,哪一天我们在五台山看到文殊菩萨显相了,大家在云端见到文殊菩萨骑一头青毛狮子,但有的人说是真的,有的人说是假的。我们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有人说真,也有人说假。那到底是真是假?

说来说去,还是看有缘无缘。这就相当于我们的手机,接通了运营商的信号,就能接打电话;你的手机处于关机状态,运营商的信号再强,有也等于没有。说有说无都成了两端的话了,感通有缘无缘,有缘众生悉得度。

包括肉身不烂、舍利现象、诸佛菩萨的种种显相,众生总是将信将疑,想用自己的第六意识,用思维心去揣度诸佛菩萨。

我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你就会猛然觉醒。就像乌龟在地上爬,它的眼里只有两种颜色,就是黑和白,它看到的世界就是长和宽。而人所看到的世界是立体的,有长宽高。但是,诸佛菩萨以及阿罗汉,证到了五眼六通,他们在虚空里飞行往来,不是你的肉眼所能够猜测的。你对他说有说无是没有用的。

如果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诸佛菩萨生活在十一维空间,他可以无中生有,也可以马上把有消失在你眼前。你如果不打开自己的意识界,你怎么能够理解五眼六通呢?

如果你修不到,那么你至少要意识到,你的境界是有局限性的。你看不见的事物,并不等于它不存在。就像电在电线里头,你虽然看不见,但你能说没电吗?无线电波你抓不到,你敢说没有吗?

芸芸众生千万不要以自己为坐标,去揣度诸佛菩萨的世界。这样的揣度只会让你迷加转迷,就是越来越迷。应当打开心结,与诸佛菩萨交流沟通,“二相俱尽,烦恼不生”才可以。能所俱空,能和所,生死和涅槃全部都空掉。就像前面讲到的,憨山大师在甚深禅定当中证到了海印三昧、能所双忘,达到了这种非常高的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有生必有死

佛陀于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期间,一天,波斯匿王...

佛教中的四种涅槃

净就是执着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

佛示现涅槃,只为救度一切众生

昔日佛陀开示:诸佛为度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实而不...

化城喻

佛陀开示大众:比丘们!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刻已到,座下...

彻底死绝「偷心」,了脱生死才有指望

在这条漫长、艰辛的修学路上,有时候往往虽经别人提醒...

这样念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入道,念阿弥陀佛当然可以往生...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

有没有生死是你自己决定的

这五蕴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重点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把...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维摩诘经》的净土观及修行方式

二十世纪的现在,杀人利器发达的今日,来提倡修行净土...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问: 师父慈悲,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净界法师答...

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

【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

与其寻找好师父,不如熟读这部经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

【佛教词典】信解品

(经名)在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四经之第二。信者闻人言...

【佛教词典】十二供养

(术语)合内外四供与四摄菩萨而称为十二供养。此名目...

三种判定罪业消灭的方法

甲三、罪除之相 我们看甲三的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

改变风水其实就是要改变心

很多人都感觉风水神秘莫测,但是我所理解的风水其实很...

正念精进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我们说生命很重要,真正生命重要的意义,是在于我们能...

给别人一点掌声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

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

困难也许根本没你想得那么大

国王费迪南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

娑婆众生吃饱不是奔走尘务,就是昏沉睡眠,都是轮回的业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

近代高僧圆瑛法师

一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的主观认知里,还是依然把佛教...

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

清晨,在列车卧铺的洗手间,我们几个男士正在洗漱。此...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

谁愿作阿修罗呢

佛教把贪、嗔、痴名为三毒,三毒于人乃致命的三害。此...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