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样赚钱花钱必能增加福报

妙莲老和尚  2016/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样赚钱花钱必能增加福报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是难行之法,难行还是要行。佛陀对钱财有怎样的看法呢?佛陀告诉我们钱财是毒蛇、是老虎,不错!确乎有人为了钱财而丧失身家性命,但那是愚蠢,取财无道,又不会运用钱财;可是有智慧的人,除了会赚钱,还会善用钱财。

佛陀还教导在家弟子要赚钱,不赚钱家庭怎样维持?如何孝养父母、培养儿女?在社会上又怎么做慈善事业、救济苦难?信佛的弟子又如何供养三宝?你没有福报,用凡情所得来的钱财,也不一定能受用。如果你有布施心,以同情心、公德心来赚钱,那钱赚得愈多愈好;赚的钱舍不得用,只顾自己家里,甚至连家里你都舍不得用,这样就是守财奴。

本来钱财是个活宝,在社会上能灵活转动,功力就大,佛法还叫你要布施。说到布施,钱财从那里来?还是要合理取财,合乎国家的法律、合乎人情忠信之道。做生意彼此更要信实通商,不能假情假意卖假货,要真真实实的;这样赚了钱,这个钱就可以受用,用这钱布施社会,子子代代也都可以受用。如果非道取财,虽然发了财,那个财愈发得大,你的祸难也就格外的多。因果就是如此不爽!不管你怎样愚昧,不能不畏因果、善恶苦乐之报;你怕因果,那就好好修善业之道。

佛陀教导在家信众要看破钱财,那是对守财奴而言,叫他要看破。能看破而来施舍才有福德;不看破,钱财到了手里变成死物,没有同情心施舍,那里会有福报? 福报从那里来?从大心、仁慈之心而来。希望大家都要有佛陀的施舍之心--我有多余的就是你的;甚至大菩萨发心--我的就是你的,那是学佛最高的境界。我们凡夫都是凡情,不要说得太高,只要你能:“我有多余的,你都可以善用。”就是有施舍之心了。

大家都有这种慷慨心理,世间那里还有你争我夺的?若是为富不仁,见人饿死都不同情,那就难免堕饿鬼、地狱了!饿鬼是饥火常烧,见不到大海有水,见水皆火,既饿又渴,何其苦哉!所谓“腹如沧海大,喉似针锋尖,有食难下咽,饥火常焚口。”

不舍就没有仁慈,人家饿死是人家的事,这样没有慈君之德,那有福报?当然更不会有菩萨之心,那又如何能成佛道?诸位闻到了佛学真理、佛行慈悲,倒不是叫你把所有的钱财都拿出来布施,而是希望你自己家里吃得饱、穿得暖了,有多余的要发心布施。

你看大慈善家,他们为何富有、人事和乐、合家如意?我们初步要向他们看齐,学习慈善,丰富人生。诸位闻到了佛法,要好好的运用钱财,这样大家快乐、富有,永远的富有,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这是菩萨道四摄六度的第一度--布施。

佛陀为什么福德圆满?因为他不但能舍身外之物,连身内之物都能舍,所以我们要学佛的行为。你不学佛的行为,怎么会有大智大慧?没有大智大慧,自己都苦恼了,怎能利益人?好!大家在这个讲题上要多注意!下大功行!

以上这些话诸位都明了了,如果说得对,大家要好好地改变以往的凡心,一定要修佛行,使我们自身有福报,希望儿女更要有福报。记住!福报是从劳动施舍中来,既不是天生就有,亦不是地长而得,而是从劳苦中得来,与人分享才有福报,不是侥幸可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在家学佛逆缘多,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问: 在家学佛逆缘多,怎么对待和处理才如理如法?如...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原文: 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

真理法宝胜于金银财宝

达摩祖师本名叫菩提多罗,南印度人,出身婆罗门贵族,...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

低调才能长远

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谋略。职场中低...

为什么人的福报享用有这么多的差别相

人的福报享用有两种情况,一个叫有果无用,一个叫无果...

要赢得信任,诚实是关键

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他曾为周世宗的亲吏,负责掌管...

幸福家庭必备的五个基本要素

一、沟通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了...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真能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推荐】为什么富贵不能持久呢

现下总在分类什么富二代,穷二代,吊丝,高富帅之间的...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

家庭顺利吉祥之因

人们都渴望过着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

【佛教词典】妄语戒

(术语)五戒十戒中有妄语戒。禁制一切之妄语。又具足...

【佛教词典】苫婆罗窟

(地名)依瞻波树而名窟。慧苑音义下曰:苫婆是香花树...

一切众生,祸从口出

有这样一则寓言:从前,有一匹自视甚高的千里马和一头...

报恩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难报经》,缕述了父母犹其是母...

用宽容和爱心去化解怨恨

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气头上,他对公司经理大声呵斥。...

参禅悟道要真见自性

你们到禅堂里来是干什么的呢?为了开悟的嘛,为了找本...

念佛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

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哪。我们每个...

处处想到众生,结果自己最受用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我们现在修习一个善...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

趴身铺路 所求为何

「慈」,佛陀就是以慈度化人群。为了使众生人人幸福快...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达道 佛教最初传入中土,社会大众便自中国传...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为稳当第三...

佛学之宇宙论——欲界

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此...

大安法师:佛像、念珠、法器如何开光

问: 弟子想恭请佛像到自家佛堂供奉,怎样请才比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