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2016/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论语》中对观察一个人的方法有这样的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说,判断一个人的时候,应该看这几个方面:他做一件事的出发点是不是好的,他做事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否妥当,他的原则底线在哪里。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能做的到位,无论别人怎么说,这个人应该基本上还是能靠得住的。

在看一个人有没有担当的时候,要看他在面对大事难事的时候怎样处理。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遇到了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情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办法,或是自我保护的措施。他们总想着,发生事情总会有别人承担,所以从来不会想着自己主动去承担什么责任。

所以,逢着那些大事或难事的时候,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来。如果他能够在艰难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或者是在紧要关头承担大任,那么就肯定会成为更多的人的精神支柱,也往往会被大家所信服和拥戴。

而看一个人的修养,需要看他在小事琐事上是怎样处理的。小事琐事十分繁杂,会影响到人的情绪。而在情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修养决定了处理事情的方式。缺乏耐心和修养的人很容易情绪不稳定,从而暴怒、烦躁,迁怒于人。在愤怒的情况下,特别容易让人做出失去理智的举动,而且通常这样的伤害都是没有办法弥补的。而一个有修养的人,即便在繁琐的事情面前,也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客观地作出分析和判断,不会让情绪影响到事情的进展。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认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琐事,勇敢的去面对那些不期而遇的大事难事。一个既有担当、又有修养的人,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下,命运都不会让他失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我的人生因佛法而改变

这个世界太没意思了 我是一家企业老板。企业经营茶叶生...

对人生充满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变丰富多彩

对任何事业,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满热情。同样...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

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如何理解「人成即佛成」

问: 请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

惟贤长老: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

求一份心安,坦然以对人生路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

驾驭浪潮,在人生的风浪中前进

人的一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它就好像是大海上的波浪...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

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吗

问: 《无量寿经》十八愿说的至心信乐,标准是什么?不...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精力追求升职加薪

问: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职加薪,以及更...

【佛教词典】了性

(1271~1321)元代僧。俗姓武。字大林。少出家,性刚...

【佛教词典】行境十佛

(术语)修行满足证得境界之十佛。对于解境十佛而言。...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

怎样念佛才容易成就

我们学佛是以佛的心愿、佛的行为、佛的慈悲心来开发我...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圣严法师《情绪的本质》

问:佛经里称众生为有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

杀生之业这么可怕,还可不戒吗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刚经》说:是法平...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净土在哪里与存在的根据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12张《华严经》经文壁纸,带您一窥华严之美

在汉传佛教经典中,《华严经》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与...

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

隆莲法师(19092006),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德高僧...

别人影响不了自己的光

刚工作不久的徒弟满腹委屈地回到师傅身边,抱怨道:公...

人有实德,天必有奇报

乾隆辛巳年间,河南省境内黄河决堤,陆地水深一丈多(...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 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