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外在的鬼不可怕,心中的鬼才可怕

学诚法师  2016/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外在的鬼不可怕,心中的鬼才可怕

人生在世会有许多苦难、艰辛,但人不是为了受苦来到世上的,而是为了让未来的生命更好。改变生命的核心不在身体,而在心灵。在痛苦中用心寻找值得感恩的一切,将心比心怜悯他人的痛苦,发愿未来有能力去帮助一切受苦之人。生命改变之因,就在心念的改变中悄然种下。

人生也总难逃一死,不光是自己,父母亲人都是一样。寻得无限生命的皈依,无论对己对人都是最大的利益。

人的生死由个人业力决定。外在的鬼不可怕,心中的鬼才可怕。眼前的每一个境遇,都是果报。

很多人说,看不见业果,所以自己不能接受。但是反过来说,自己不接受又能如何呢?只能照着现有的路走下去,依旧迷茫、被动。业果之理不会改变,只是自己不知不信而已。若能深信佛陀谛实之语,尽管眼前看不透,却能获得生命真实的改变,直至亲证业果的不虚。

人的身语意都在造业,这个业储藏在我们的心识中,犹如种子一般,遇到合适的时节因缘就会感果。每个人死亡时都有一个最强的业决定生命的总报,引招人受一期生命,生命的长短取决于这个业种现行的力量限度,报尽后此一期生命结束,下一个引业再现起,所谓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

流转轮回的心识,并不等同于“灵魂”。世俗认为的“灵魂”是不变的,有形体、有思想等,但佛教所谈的心识却不是如此。佛法按照功能把心区分为八个部分来认识,即八识,死亡后前六识均不现起,轮转六道的是阿赖耶识,第七识恒随之转,并执著为“我”,但阿赖耶识并不是恒常不变的,而是刹那生灭流变的。

脱离轮回,不是有一个实体从一个实在的地方离开,而是内心深处的第七识不再攀缘第八识为“我”,离此执著,即了生死。故菩萨了生死而不住涅槃,现身六道,不舍方便。

人道、畜生道是六道中我们能够了知、接触到的,你认为它们是一种真实存在,还是方便说呢?世界对我们是真实不虚的,六道轮回亦复如是。多忆念佛菩萨的光明。怕鬼,是因为总是去想象,“心里有鬼”;忆佛念佛恰好正对治,让心里装着佛菩萨。

怕的不是鬼,是自己的想象、妄想。外在的鬼有什么可怕?在往生之前,他们是人们挚爱的亲人;从无限生命来说,他们也曾是自己的亲人。

来世是从时间上,让人的心想得更远,而不急功近利;让身边的一切人与事更美好,是从空间上,让人的心更开阔、宽广,而不局限于狭小自我。修行,让我们对生命有更完整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把握当下的意义和方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行人要放下这六种畏惧

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

佛经里的空城计

从前有个小国家,资源丰富,人口也不多,人民的生活很...

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主张给亡灵焚烧纸钱吗? 作为寺院来讲,清明节一般...

路过坟墓时能念佛号给他们吗

问: 我喜欢登山,有时登山的时候会看见一些坟墓,很...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

做恶梦时怎么办?念佛号!

我们睡觉做梦,如果你念佛,念菩萨圣号念得灵了,在做...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问: 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

惊恐的时候,一念经咒,心就定下来了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轮。由此轮故。以其无上三世...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别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

不要因为细小的摩擦、嫌隙就疏远至亲好友,不要因为新...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

算命说流年不利该怎么办

有一个居士写信给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这个辰和戌是...

生命有限,应积极寻求解脱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有限的。人们追...

【佛教词典】不得满数不得诃

亦名:不足数诸部通会 子题:不足数四律一论共有六十许...

【佛教词典】心缚

喻指妄想。妄想缠缚吾人之心,故称心缚。楞伽经卷二(...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

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凤凰佛教风直播,...

「专修」和「杂修」的划分

善导大师讲的这个专修和杂修的情况,确实善导大师讲专...

以四种行门来摄受教化众生

四摄法是大乘菩萨的法,以四种行门来摄受众生,教化众...

静水流深,深水无声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家、航海家华尔特雷利曾经写...

慧律法师:信仰观世音菩萨

信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的学习 在佛教信仰里,观...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

【推荐】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

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 禅师!您平常用功...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杭州云栖祩宏禅师(莲池大师),字佛慧,号莲池,俗姓...

隆莲比丘尼--巴蜀才女,蜚声中外的佛学教育家

隆莲法师生长在诗书世家,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