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要具足三种心

宽运法师  2016/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要具足三种心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愿心、还要有三种心。这三种心就是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这个深心就不是浅的心,是你深深的心。由心的深处发出心,那至诚心呢?至心坚定,至心就是真诚的心。有了真诚的心,妄想的心就会被调伏。否则的话,念佛就不容易有成就。所以我们有深心至诚心,这真诚的心来念佛的话,我们的真诚就会怎么样啊?就会得到清净清凉,当然我们至诚心不单要有清净心,还要有平等心,还要有觉悟的心。那否则的话,我们怎么能够不断的念佛呢?那我们用功也很有限,那是问,为何我们人生会有如此的痛苦,就是我们心不够清净,心不够平等。

所以为了迷而不觉,如果觉悟了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心是如此的精纯简洁没有烦恼,不杂也不乱。佛号是要我们一门深入专心持念。一个佛号念到底自然就有感应,自然就会念到一心不乱,有所谓心静而后悟道。就是说一个容器里面不是空的,就没有办法在里面装进东西。如果心不清净的话就不能够真正入道,我们的烦恼都是财、色、名、食、睡,这就是我们的根本烦恼,因为我们人大部分时间都在财、色、名、食、睡里打滚纠缠不清。没有办法得到解脱,所以说妄念纷飞。那我们只有怎么样啊? 真正地念佛。

做到外缘放下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维摩经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因此解脱与否就看我们心清不清净。如果我们的心清净了,即使在污秽的国土里头,我们的心也不是染污的。身心都是清净,所以我们心不清净的话,到哪个国土去还是不清净。所以心中很多人还是有很多的烦恼,因为佛讲究内求,我们的烦恼很多的时候除了自己本身的身心以外。多数都是外来带来的烦恼,我们随着净来转,所以我们念佛人要在心性上好好的下功夫。因为我们念佛人必须从内心生起一种至诚心,有的时候我们至诚想的时候还要有惭愧想,有了惭愧想我们念佛才能得到利益呀。

佛教都说了“三界皆苦,我当安之。” 这是释迦牟尼佛安我们众生心,让我们都能够离苦得乐。那我们有了这样的心以后,我们不单自己去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我们自己要有回向发愿心。有了回向就是让更多的人去,把功德利益给更多的人,让多数人都得到究竟圆满的大乐呀。这个才是一起到清净的彼岸,我们经常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就是我们皆共成佛道,才是我们念佛人应有的本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妙莲老和尚念佛亲见的不思议境界

1997年,我和一诚老和尚等八个师父到台湾去传戒,妙莲...

道证法师开示念佛的方法

我们只要很诚恳,真正安下心念阿-弥-陀-佛,念清楚他...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

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

经常念佛的十大好处

(一)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光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

观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念佛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四种。也就是持名,观像,观想...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

降内「火」的几种美味食疗

经常上火的人,请看看以下降火的几种食疗方法: 胃火...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批注上说:一个菩萨...

【佛教词典】同品有非有

因明用语。“有非有”,部分为有,部分为非有之意。于...

【佛教词典】拘碍

拘碍有三,谓贪、瞋、癡。由依止贪瞋癡故,顾恋身财无...

在十月怀胎中,为胎儿增福改业

胎教是非常重要的,而往往被忽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

不要用回忆来伤害自己

不想要的通通都会偏偏碰上,想要的会因为无常而离我们...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

七个使人衰老的原因

导读: 岁月悄悄地流逝,不知不觉中,皱纹蹑手蹑脚地...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

冬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

优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缘

释迦牟尼佛在将要入涅槃时,化导并降伏了阿波罗啰龙王...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扰,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

【推荐】往生净土不能存侥幸心理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观经》中的下三品往生说,反正...

控制情绪是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人一旦受情绪控制,就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不到真实的世...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

人之一生——六入缘触

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六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