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宽德法师  2017/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楞严经》中<念佛圆通章>中说:“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阿弥陀经》也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得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接引,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也正是这些经典的引导,祖师大德的弘扬,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为修习净土法门的一个标准。但是,有时候,我们过于强调只持一句佛号,其它善行都不修习;或者只强调他力,而不提倡修习自力,也是有违佛陀在《观无量寿经》对韦提希夫人讲说“净业三福”的教授。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当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时,阿弥陀佛是念什么而得成就极乐国土的?《无量寿经》中,法藏比丘向世尊说:“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是发大乘菩提心而久修福慧资粮,发大愿力,得以成就西方极乐佛土的庄严。因此,菩提心即是往生之正因。

其中,此经又说到三辈往生:

“其上辈者,为舍俗出家,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发大乘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而中辈者,为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从这经文中可知,求生西方极乐国土,不仅一要心专念无量寿佛,还须修诸种种功德,只有这有这样才可以得生西方净土。

然而,我们有些人念佛发愿,除了往生的愿,还有希求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财源广进的愿,不曾想这些愿是希求娑婆世界安稳的愿,并不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所以,我们要以佛说经典为依据去修习净土法门,否则,则信力不坚定,愿力不殷切,行力不周圆。

在《大宝积经》中,说到东方不动佛国土庄严时,有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剎功德,心生贪着,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愿生不动佛剎。”

佛告比丘:“汝之愚迷岂得生彼。何以故?不以爱着之心而得往生,唯有植诸善本、修诸梵行得生彼故。”

由此可知,不仅成就往生西方世界需要善行德本、修习梵行,而且成就他方国土也需要这些善行资本才可以满愿往生。所以,我们念佛,不仅念阿弥陀佛名号,还须念彼佛及诸佛的身口意的功德。毕竟诸佛是成就自身语意的种种功德而成就佛果的。而且,因其愿力而成就诸佛国土的种种庄严而利益有情。

所以,一个只会嘴上念佛的人,和一个身口意都在念佛的人,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忆佛念佛可以将诸佛身口意功德摄于其心,用于其行,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受的佛法的慈悲于智慧。所谓的念佛一心不乱,不仅是佛弥陀圣号系于一心,无有杂念,而是将诸佛成就的清净身口意及讲说之法系于一心,在行住坐卧中让自己保持与佛法相应,这才是一心不乱,功夫成片。由此,我们知道念佛的意趣是在成就诸佛之行。

所以,与其冥冥之中寻找诸佛菩萨加持护佑,不如踏踏实实践行诸佛菩萨悲智愿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叫做老实念佛!老老实实的听佛陀所教说之法而念佛!也正是这样,才能真正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

问: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待在能让你的修行成长的地方

有着低劣业力的众生,将目标投注在世间的显赫与虚荣上...

战胜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来,父母从未曾放弃说服他还俗,...

没有「愿」来作导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众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则当中轮回,是业力所感,是不...

「十念法」念佛仪轨

希望诸位平常坚持十念法能够好好用功。不需要太长时间...

能不能往生靠的是信愿

问: 当下凡夫业力深重,日常念佛功夫尽力精进,如临终...

净土法门发愿的重要性

发愿有什么重要性呢? 净土宗讲信愿时再再强调发愿的重...

婆媳关系中的修行

女人都希望有美满的家庭,关爱自己的丈夫、融洽的婆媳...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

问: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

修行人必知十要

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轮回根。色如毒药迷心性...

供香的起源

1、香为佛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

【佛教词典】半择迦

梵语 pandaka 或 kandāka。又作半释迦、半托、般荼迦...

【佛教词典】狮子吼

(喻)佛陀说法,毫无怖畏,声震十方,群魔慑伏,好像...

明智的处世之道是以「愚」自居

聪明睿智的人明智的处世之道是以愚自居;讲究道德的人...

这五种事情,很容易会折损清净智慧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同登彼岸,不为渡河,是为度梦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现在我们站在的地方呢,是佛...

浅谈忍辱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

鳖谋猴肝失挚友

昔时,释迦牟尼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众,游化...

如何忆念极乐的庄严以及四十八愿的功德

我们念佛,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他有两个,一个是念佛...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

禅师不读经

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看见僧人们全在看...

一念诚心的出发

大陆有座龙山寺,是从唐代就有的古剎,听说清朝时代有...

星云大师《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

肉食普遍被认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贫困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