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净土十要

2017/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八讲)

好,各位我们一起合掌。先念皈依,再三称本师。

各称法名,(弟子众等),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莲友同修们,大家上午吉祥。今天是我们《净土十要》的第八次讲解。上次大概是在六、七月份吧,应该是六月底吧。匆匆一别,一转眼这马上就要到十一月份了。所以你看,时光如此的迅速,我们的生命真的是如电光火石一样,有时候正在不断地还要设想自己未来怎样怎样的时候呢,其实未来没有多少了。面对的都是这个生死轮回,转世的无休止的重复。可是纵然是这样根本的目标和要攻关的问题,其实现在来讲也很少人能够顾及得到,甚至是不愿意去面对,乃至不愿意去设想,根本甚至不愿去听闻的,也是大有人在。基本上在我们主流的生活世界里,大家还是熙熙攘攘的、来来往往的。

能够坐在这里,特别是这次暑假期间,我周游了一下列国,就去了一个外国。但是由衷地感到,虽然中国难生,我们现在所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国,就是佛法中的“中国”,是同步的。大乘佛法,祖师的言教的这种法脉继承,包括如理如法的僧团庄严,业力还能招感得来,还能够见得着、朝拜得到,这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这个时代真的是,你看我们三十年的发展,一个时代就这样节奏快速地不断地延伸、不断地演变。所以我们现在,刚才也跟善知识讲,就是佛法的流传中,佛法的住持道里,其实也是越来越面对挑战,也有无限的机遇。大家看我们现在的网络,前面就在同步直播,所以能够接触到佛法,是如此的便捷和容易实现。可是接触到佛法以后,能不能够正确地依八正道——正见地来受持,正思维地来作意,乃至正行地来把它生活中这样进行起来,就越来越难了。

特别是你看,坐在这里,当然也有年轻人。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这些长起来的九零后、零零后的年轻人,现在接触佛法已经不是这个样子了。因为他们的时代,他们的个性,他们一生下来就接触的社会的这种直观,感官的纳受,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有时候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都已经各说各的,没办法碰撞和沟通。这是一个要思考和应对的扑面过来的一个项目,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希望在我们诸位,在你的家庭里,在你的缘分中,希望把年轻的下一代的佛子要给培养出来,让他们成长起来。否则的话,现在佛法的这种住持法道,你看刚才说的大乘佛法,我们的护持机制还在,我们的这种供养福田还在,我们讲法流通,大家如法依教奉行还在。你慢慢变得就没有这种机会,也没有这个形式了,知道吗。因为业力呀,上一次给大家讲到,一个是我们个人上面的叫做个人的习气,所有共同社会中就叫做风气。这个风气也是由业力共业培植起来的。所以希望大家,今天借此着重地看一下这个问题,就是培养小佛子的问题。

因为这样的形势,你看我们到了外面一看,甚至已经就是在面对那样的一个社会,那样的一种文化价值中,他来接触佛法,不要先跟他说恭敬,他不买这个帐的。你说恭敬,他转脸就走人。你说皈依,他不需要这个形式,太繁琐,太让人有点儿窒息,透不过气来了。年轻人都是这么理解的。所以我一看到他们外面有的,像包括藏传佛教设的这些接引众生,方便的这些店面,或者小小的这样一个场所也罢,那都是年轻的小孩儿,外国的小朋友们去了,就是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儿,拿一本书顺手就这样翻。按照我们现在的这个价值形态的话说,你怎么能这么不恭敬呢?现在庙里道场里、林里面来了一个夏天裙子穿短一点的,你就马上呵斥她:你不对。现在的现象多得是,可是到了那个情景中你就不敢这样了。不对?不对我就走,我有的是地方。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庆幸自己依然在中国,依然在佛法的核心区,一方面也要有这个危机意识,确确实实现在佛法的传播、继承、弘扬来讲的话,有些形式正在要适应时代的这种巨变。可能包括我们往生了,或者诸位有大愿的,乘愿再来的时候,你要想一下这个问题了,不能按这辈子一样的,就这么好像按部就班地,到时候住持法道,要把它注入新的血液了。

好,那我们就不说闲话了,今天开始讲解我们的,还是《弥陀要解》,《弥陀要解》的第八讲。上一讲的时候,上个学期,我们讲到了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排序:先是罗汉,再是菩萨,最后是天人负责外护职责。当然在内容上我们也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也做了一个表法上的一个理解。就是说你别看这很简单的就是一个给孤独长者,还有祇陀太子,还有舍卫国,等等这些,但是如果我们把它集中起来看的话,确实这里边也在表这个净土的殊胜法门。

我们给大家讲了国土的殊胜,城的殊胜,园林的殊胜,然后太子的殊胜,长者的殊胜,都是在里边有表法的内容。所以他们来做这个影响众,来听法。那么具体的影响众,下面就要开始介绍到底有些谁。释迦牟尼佛在祇树给孤独园讲这部《弥陀经》的时候,有多少人作为首席弟子在现场来纳受,并且传承。而且其中有最重要的人物,比如说文殊菩萨,还有舍利弗,阿难尊者,大罗汉弟子,包括弥勒菩萨将来在龙华会上,要负责继续继承净土法门,要在他的法缘中把它弘扬开来。

所以今天我们开始讲解的话,就从这个内容开始讲起。大家找到了吗?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经文,找到了。那么我们来看,下面一段我们也读完: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师资共千人,身子目连师资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脱。感佛深恩,常随从也。来先看一下这一段的内容。

我们先要讲到“大比丘僧”了。大家知道,“比丘”这里讲到的说是梵语。那么我们汉地都是说这是受了具足戒,是作为比丘身份确认的一个根本资格。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常说出家出家,刚刚剃度了的叫沙弥,有的沙弥到了年岁出家了,然后经过学戒,先学沙弥戒,慢慢地再步入比丘的行列,这样申请去受戒。如果你这个沙弥剃度的时候还很小,比如说一点点大的话,在庙里先长养着,可能你就只会赶个苍蝇呀,驱个鸟,防止它吃庙里的粮食,这叫做驱乌沙弥,就是赶乌鸦的,很小。那么慢慢慢慢大了以后,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沙弥戒、受沙弥戒的沙弥。

但是如果说去受比丘戒,一般叫三坛大戒,先还要受沙弥戒,再登坛受比丘,然后最后大家一起受菩萨戒。你们现在有时候不是说要受菩萨戒嘛,就这个顿立戒,一受菩萨戒,甚至受了五戒可以搭缦衣了。就这么爱过这个,僧人的衣服一穿,好像这种生活,马上我慢就起来了,就觉得我是菩萨戒的一个行者了。菩萨不是那么好当的呀。大家知道我们每天毁犯的这个戒,就你们受了菩萨戒,你看都在起心动念处。就不要说那么多的犯轻垢罪等等,就我们犯戒的过失,每天我们肉眼看不见,这个不能叫做破戒,毁犯和破根本还是两码事儿。我们说的是毁犯上,有时候不如法,一不小心触及到了,就跟那下雨似的,大家知道吗。佛菩萨、天人看见了就跟下雨似的,兜都兜不住。这就是我们现在众生的一个情形。有些根本就毁犯得毫不知觉,酣畅淋漓地这样去毁犯。

所以大家知道这里讲的“大比丘僧”,就是在戒上而论,受了具足戒。三坛大戒,中间的是受具足戒,忏悔也罢,登坛受也罢,是最隆重的一笔。虽然前有沙弥戒,后有菩萨戒,应该说菩萨戒比比丘戒的境界更加地从心地上来讲高,但是因为现在我们出家人是以住持法道为根本,所以受具足戒其实是受三坛大戒的核心内容。一般一个月,开始忏悔,每天有可能挨香板,你排队走不对了,一香板啪地就下来了。现在我们有时候我慢高的时候,好,你把他扇一香板,他跟你没完。这要是在外面,有的他去报警去了,说你使用暴力。但是真正在受戒的时候能够吃到几个香板,叫做供养。有的引礼师看见你发心比较诚恳,甚至忏悔的时候痛哭流涕,他就会多拍你几下,说再供养你两个香板。为什么?因为愿消三障诸烦恼,能够业消智朗。所以这里就叫受具足戒的出家人。一般我们出家的话,就称之为剃度了以后沙弥似乎就出家了,但是前提是受了比丘戒,这才能叫做大比丘僧。

那你看这里讲到,“比丘”是梵语。我们有时候也读fán语,应该严格地叫梵语。印度人他有个自以为是,特别是四种种姓最高的婆罗门种姓,他认为他就是大梵天所生,他是大梵天的后裔,所以他们的官方语言后来就被称之为梵语。我们所有的这些经典,包括这部开始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一读到这句话,就特别地感恩鸠摩罗什法师。就是他从梵语转化成咱们汉语的意思。那么梵语转化到汉语的时候有一个规矩,后来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大家知道,玄奘法师不是开创了新译的时代嘛,他有五种情况下不翻,其中一个情况就是这个意思太多了,不仅仅这一个意思,有好几种意思,那么他就不翻译了。

“比丘”为什么不翻译?因为多意不翻。意思太多了,这里你看,一个叫做乞士,二一个叫做破恶,三一个叫做怖魔,所以由于这个原因就没有去翻译。那我们后面要说大比丘。先看一下,就是我们常讲到说,一佛出世,一尊佛出世弘化这个世界,千佛来护持。这是真的。那么千佛来护持,就看因缘中他是怎么来护持的,有的是紧随其后做常随众,有的是做法王子来代佛,再把他所属的这一段因缘给管好,这个因缘法中管好,所以这里的这些大比丘僧们都是法身大士来辅佐佛,来行布教化的,特别才叫做大比丘僧。

大家知道,这个大比丘僧是有意义的,你像我这丢帮跌底的也叫比丘,但是不能叫大比丘。因为人家是法身大士才来的,都是证了法性的大菩萨,或者他方佛土的大菩萨乃至诸佛,来护持释迦牟尼佛成就这场戏,演绎在我们这个国土里面的教法。特别是今天要称性说这个西方净土法门,所以来的都是顶尖级的,因缘中也一定是跟他别有因缘的人。就是他们因地在设这个局的时候,曾经在因地种因的时候,是最殊胜,最方便,最得心应手,主伴互为。其实就是咱们说俗了就是最合得来的,生生世世就在一块儿,后面我们可以看。

那我们现在来看,他讲到比丘含三,第一个叫做乞士。一钵资身,就是托个钵。大家见过钵吗?有没有用过呀?你看有的人还说用过,你不能用的,大言不惭,就乱成一糟了。这个钵是出家人用的。一钵资身,这个钵是我们受戒的时候,在斋堂里面过斋,吃饭的时候供养还是这么拿着,有时候叫龙含珠凤点头。这是出家人的一个根本标志,所以叫做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为什么说用钵能够专求出要呢?就是你啥也不用想了嘛。你不要想着早餐吃什么,午饭怎么做,下午去哪儿,下哪个馆子,不要想这些。为什么呢?就是托钵就可以了。托钵出去吃饭,这就是乞士的最基本的一个生活状态。

但是大家要知道,这里的乞士也有内外两层。如果向外来讲,向施主乞食,为什么?以滋养自己的色身,这叫滋养身命。向心地上来讲也叫乞士,向如来、向诸佛菩萨、向成就的大祖师们,云水生涯,去乞什么呀?参访学道,去乞法,这样的话叫做以资慧命。一个是色身的身命,一个叫做慧命。所以大家以道业为命、在求道,所以叫做专求出要。一心一意地,就行在这个出离生死的解脱之道上。所以这个钵,又叫做应量器,很多讲究的。记得我们那会儿受戒呀,现在因为受完戒了钵还在。有的受戒的时候把钵打烂了,气得哇哇地哭。因为你出家人来讲,这个钵就是什么呀?就是饭碗呀。你看,刚才讲到乞食的,就意味着你的乞法和乞食。所以它有表法意义的。那么这个应量器,现在你看,咱们这个所谓的大乘国地用不了。有的还在斋堂用一用,基本上我们现在吃饭也是用碗。可是如果大家到了南传,东南亚的国家里面,依然还是用钵。三衣一钵,就是一个出家人他的物资而已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钵呢,是用来乞食的。佛当时制乞食的时候,也是用心良苦的。我们现在有时候觉得依教奉行很难,依我奉行才容易。我认为怎么样、怎么样舒服了才行。佛那会儿制这个乞食,他为什么这样?因为当时跟着他出家的很多大弟子,都是贵族出身。我们要知道,贵族大富大贵的人怎么来的呀?首先一个,六度里面第一个是什么?他肯定行布施。就像我们现在有点钱行布施,你不经意,你会生什么心呀?我施舍给你呀。这个优越感马上就不由自主就油然而生。控制不住的,人的心念。

由这个习气,他很可能转到贵族,贵族再受人恭敬,他自然而然,这个业习前生后世这样不断地相续,他最容易生骄慢心。很多佛弟子,你像六群比丘,当时就是在僧团里边比较调皮捣蛋,为什么?他们出生都非常高贵。从小都锦衣玉食,甚至佛的这十大弟子里面,有一个谁来着,阿那律,他从长大到后来出家,就在他的生活中,不知道有一个叫做“没有”,听不到这个词。因为他要吃什么糕点,要喝什么饮料,要用什么资具,只要给他妈一说,他妈就拿来,派仆人就给他拿来,从来没听过说这个东西没有。还有一些,像这个迦叶尊者也是这样,过去布施圣人,供养圣人,九十一劫都从来不受这个贫穷的果报。

所以由于这些,佛就开始制戒。第一个,为什么让他们乞食呢?就是折服我慢。因为你乞食的时候,叫做求助于人嘛,对吧。你要有这个心态。现在我们有时候还说,在网上会传说,为什么你供养出家人,你还要感谢出家人。当然有这样的提倡,实际上可是没几个人买账。我们有时候,包括我在内,你真正去供养了,马上就会下意识地要观照一下自己的这种我慢心。所以第一个,乞食,就是折服我慢,降伏我慢。

第二个,为了让大家不贪口福。大家知道,拿到钵,在受戒的时候,还有一个规矩,就是你不能吃着的时候,就是吃着钵里的,看着人家盆里的。行堂的过来了,你偷着往那儿盯,看行堂那个碗里面放着什么,先就打好准备,哪个好吃多舀一勺,哪个不好了就摆摆手,不能这样。你这样眼神一瞟,一香板又下来了。为什么?就是不能让你吃着的时候更望得,那个叫做更望得。就是看过来什么好吃的,是馒头呢还是米饭?汤是酸的呢还是甜的?不许想。来了什么吃什么。所以,第二个就是说让你不贪口福,就是给什么吃什么。乞食,你看,次第乞已嘛。

再一个,为了让他专意地行道,就不用想这些后顾之忧。你看,真正有时候,你要是为这个吃饭饮食呀,你动心思,你说我们欲界的众生不就这个嘛,你说一日三餐,天天要想着吃什么都烦死了。现在的人下馆子还得想想去哪儿,哪家好吃,甚至下馆子也不想下了,要上什么美团。这是我刚才才知道还有这么个叫做美团。美团,就是上网就点,噌噌噌点一下,就送到门口来。对,昨天又看到说,现在的餐厅,有的去了没有服务员,就那个马云,说杭州弄了一个餐厅,没有服务员,就你进去了,把你的脸噌的一下,你就想吃什么点什么,还到这地步了。但是不管到哪种地步,你得起心动念,为什么?因为是主动的。所以这个乞食,你只要被动地给什么吃什么,随需而吃,也不要滋养贪求积蓄之心。你不要说这个好吃,给我打包带回去,没门。就这么多,你吃就吃,不吃拉倒。所以这几个是从自利上来讲的,对自己有利,心在道上。

那么从利他的功德来讲,你想,僧人的这种生活方式,会让见闻者生惭愧和恭敬心。就觉得有这样的一种人,还在这样的时代,托着钵去乞食,大家会肃然起敬。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人的一个,怎么讲呢,也是一个天资吧,这点儿功德还在,所以佛才制了什么呢?用这个乞食。这是从利他的角度。再一个就是能够让他们破自己的悭贪心,能够舍嘛。所以给大家机会嘛。为什么你看后面讲到罗汉的果位叫做应供呢?就是因地乞食的时候结的缘,他修成罗汉了,那么这个缘分还在,回过头来应供。这是从利他的角度而言。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就是为什么说,一钵资身,专求出要。第一点。

那么第二点,就是破恶,正慧观察。大家知道什么是正慧吗?正慧就是空性,就是《心经》里面讲的五蕴皆空,就是《金刚经》里面讲到的应无所住。这都属于正慧观察。只有这个法,这个般若空性,才能够破烦恼恶。我们现在烦恼的时候,因为都太粗重了,如果大家用心地用到相续地比较得力的时候,你真的会觉得起一个心动一个念就苦不堪言。因为一个妄想打起来,马上就跟那个爆破一样。本来有可能清清净净的,只要一念起动,越心地清净越撑不住这一念。一念起动,马上就等于说绕地球多少圈的这个妄想就嗖嗖地就打过去了,这个业习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说,有这个正慧来观察的话,就是观照,其实就是我们讲到的觉照。你想,为什么现在讲到修行,我们要使这么大的劲儿,要做这么多的功课?要持咒,持咒就叫记忆术。

就是因为你记不住佛法,你念头里面如果没有佛法的智慧,那一定就是全情地投入到这种烦恼恶中嘛。你只要记得住佛法,其实就叫观照,忆念起来。所以修行有时候也没那么沉重,你只要说一下子觉悟起来了,你只要把你平常听闻的佛法,这会儿突然间需要的时候,觉悟起来,调出来了,那这个时候你是觉悟的,这个因,觉悟因就种下去了。一念般若塞进去,他也是会爆破的,也是功德无量的。所以说这个正慧观察,不堕爱见。什么叫做“爱”呢?爱就是我们的这个烦恼惑,又叫思惑;“见”就是见惑,见解上的。这是我们在三界里面的最根本的烦恼,就是由我执而体现出来的这个见思烦恼。一旦把见思烦恼破了,就脱了三界,不堕爱见深坑,也就是了生脱死了。所以大家要知道,比丘,出家人来讲,他最核心的道是解脱道。比丘是以解脱道为根本,不是以菩萨道为根本。虽然我们也说菩萨僧应该发大心,大乘佛法,但是比丘受的二百五十条戒,就是以解脱为根本,是求解脱的。那么,这里的大比丘,第二个就是说不堕爱见。

第三个叫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就是魔害怕。我们都知道魔里边有:像我们的五阴,五蕴魔,色受想行识这也是魔;起的烦恼也是魔;我们的生死间的这个死亡,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经历,也是魔;但是最麻烦的也有天魔。我们常说的四种魔。这四种魔在比丘受戒的时候,他都会影响到他,甚至魔宫都会震动。为什么?因为他修的是解脱道,出离法。他不在三界安住的时候,他就是向三界之外的这个解脱净土安住,魔宫就会震动。因为一切都是唯心所现的。所以大家都听过,我以前这些内容都讲过。一旦有人发心受戒,羯磨成就的时候,这个夜叉就给报告。地行的夜叉先喊赞叹,天行的夜叉也喊赞叹,结果就被魔王波旬听见了,就害怕了。就开始想方设法,毁破他的戒体,来破他的解脱之道。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只要你发心受戒,羯磨成就了,魔就害怕了。

大家懂什么叫做“羯磨”吗?“羯磨”就叫做业。咱们说的造业,但是这个业呢,有时又叫做“作法”。就是大家共同在一起,把这个事给圆满了,宣告成就了,那么这个事就算数了。大家知道什么叫做羯磨呢?就是比如说在受戒的时候,受具足戒的时候,会有三个主要的师父,还有七个尊证法师。这个尊证法师是不多说话的,只说什么呢?就是受戒完了以后,说“这个成就不成就?”大家一起说,“成就了。”好了,你的戒体就得到了。但是在受戒,在说成就之前,其中有一个师父就叫做说羯磨师,一个叫做得戒和尚,就是我们传戒的一个主要的和尚、法师,还有一个叫做教授法师,还有一个叫做羯磨师,这个工作就由羯磨师来完成。

那么这个羯磨师呢,向在座的这些尊证僧众们要告白说,谁谁谁,提出出家的要求,这是表白。那么表白了以后,三次要问在座的僧众,你们是不是赞成,他能不能出家,大家同不同意。然后大家说,成、同意、没有异议。那么这就叫做三羯磨,三白羯磨,则批准他受戒为僧。因为羯磨师向大家问,大家三次说同意,这个统共加起来四个层面,就叫做白四羯磨,是僧人最慎重的受戒之法。这是给大家讲一下一个知识。为什么这里讲到了说羯磨成就,就是这个意思,羯磨成就了。那么这个时候魔就害怕了,魔即怖也。

统共这样的一个乞士、破恶、怖魔,就叫做比丘。具足这三个条件成为比丘。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中国的情况现在有点不一样,为什么?就是后面的两条,破恶和羯磨是没有变,托钵已经舍弃了。在南传还有,但是中国没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佛教传入到咱们东土,一开始的缘起是什么呢?就是由皇帝、国家的行为,去由皇帝去迎请印度的梵僧,把他流通到中国来。所以那会儿其实以国礼相待的,后来的出家人,甚至是国家来供养他的,再加上气候、风俗整个都与印度、南传不一样。所以,现在我们中国的这个出家人,基本上就不去乞食了。你现在乞能要得到吗?很可能有的缘份好一些,也许要得到。有些人去的话,你托个钵,你不要说托个钵,有的钵是那种大一点、不锈钢的,明晃晃的。他去了以为日本人来了,日本人打过来了,跑的无影无踪了,害怕。

所以大家要知道,现在咱们中国不乞食了,因为有时候还会误会,觉得你年轻人不干活。那么像我们这样的衣服,如果去到泰国的话,他有可能还不知道你是出家人。因为他们那个衣服跟咱们这儿的不一样。而且像泰国的话,你出家人,像咱们这还一起合掌说阿弥陀佛,同修吉祥。你要是到了泰国这个地方,你出家人绝不能还礼的。他合掌就合掌,顶礼就顶礼,你就受这个自己是僧的这个身份,这样的一种住持法道的发心就可以了,不能还礼。还礼的话,他就觉得不对,居士就觉得不对。所以你看我们现在也是,我有时候下意识,常说一个谢谢。或者大家礼拜呀、结缘呀,供养完就谢谢、谢谢、感恩。还被人说了,说,法师你不能说谢谢,你这一谢,谢的这些功德就两家都没了。你应该说随喜。好吧,我说随喜、随喜。所以就这样的,这真的是这样的。

后来我们的中国建立的是最适合我们此方的,叫做丛林制度。大家知道,这个丛林制度也是非常伟大的。戒律来讲是个人的操守,那么丛林是共住的规约。你从你一发心出家,到寺院里边开始培福,到厨房去做饭、烧火、切菜、包包子,老早起来,就不断地培福、培福,培得差不多了,再去各个堂口服务,总归是为大众僧服务。然后大家一起来相互磨合,个人有个人的性格呀,个人有个人的水土呀,连包括说话的方言都不一样。就在这个磨合中各修各的,你磨我,我磨你,相互成就,相互增上。所以,真的我们这里是大乘佛法,就是这样子的。现在出家人,具足后两条,那我们就称之为比丘了。

在中国,当然现在来讲确实如此。其实在咱们汉地,说好听点是说大乘气象,有时候当个和尚也挺难的,你们知道吗?也非常不容易。你看人家藏传来讲的话,几乎是全民信教,至少现在是。所以出家人,喇嘛、堪布、格西,甚至这个法王活佛,那绝对是这样的一个领众者,大家都是依教奉行,这个不容商量。那么在南传来讲呢,以国家的整个意识中,都把你供起来,你只管修行就可以了,外护你不用管,你只管修行就可以了。哎呀,托生到这个大乘之地可惨了。托生到这儿不行呀,你既然托生到大乘地了,你就要有大乘的根基,否则你当不了和尚。你像我现在就太当得枯燥了,就会磨磨嘴皮子。我不会做经忏,也不会敲罄,也不会放焰口,登座做金刚上师,什么都不会。

所以你去了人家道场里,人家抬举你,把罄拿过来说,法师今天您来领众。不敢拿,知道吧。就念念佛带领大家还可以。有时候再碰上一个要排八字,要布风水的,我又不会。说现在说有个庙让你去建,土木工程我一点都不懂。那么庙里的财务、水电都得走啊。好啊,那你就当个小资的和尚呀,琴棋书画我也不会,我也不会弄香道,我也不会弹琴。就打说心理咨询师,我又不会揣摩人家的心事。可是现在这些似乎都得会,这些会了还不行,你得著书立说,你得有代表作品,你还得会哄人。你不哄人了,说你没有方便善巧、不慈悲。怎么办呢你说,都没活法了。所以现在你看,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大乘佛法。不慈悲、没方便、没善巧、智慧不够,这一系列的劈头盖脸就来了。多为难呀!

所以大家以后要护持法师呀。真的是,他要有一招,你们就听他的吧。他只要有一招能够住持法道,就是大比丘僧了。这是我们的现状,就是如此。但是这就叫做,我常说的“大浪淘金”,淘出来了,你就好了,一了百了,真是大乘佛法,行的是六度万行,最后成的是圆成佛道。可是很多人就在里面夭折了,这就是各自有各自的因缘福德。这是我们说的这个大比丘。

后面蕅益大师还解释一下僧。僧者呢,我们现在说出家为僧,僧人、僧伽。你看,具云僧伽就是说全部翻译的叫做僧伽,咱们汉语叫和合众,就是一起和合共住的意思,到了中国以后就成了这样的一个意思。

后面讲到的这些就比较简单,我们常听,你看,同证无为解脱叫做“理和”,就是说他的最后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为了解脱道。这个法理上是没有二言的,这是从理上来讲。

那么具体从事上来讲有六个方面。一起共修、礼拜参禅、身业来和合共住,就叫做身和同住。大家一起来赞承三宝,大做佛事,让大众欢喜,一起来和合无诤,口业上没有争执,这就叫口和无诤。从意识形态上来讲,都是三宝之一,都是住持三宝,信心具足,内心法喜充满,这就叫意和同悦。包括后面的戒和同修,因为大家都是受的一种戒律,相互监督。还有这个利和同均,有利益大家来普同供养,十方利养,大家物资均分。最难最难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就是见和同解。现在我相信,诸位同修,你们在居士堆儿里也这样,见和同解最难。为什么?哎呦,我修的我学的是哪个宗派,我修的是什么法门,我依止的是哪个师父、哪个上师。好,这样一下子来了。你的是这样子的,我的是这样子的,说着说着,就开始唇枪舌剑了。然后完了以后就说,你这不如法,他得下地狱,就不断地开始互相攻击。这就叫做什么?见解上对于法门知见不同,所以就容易以法谤法,大家要注意这一点。

这六个全部和合,就叫做六和敬。你看,为什么要修六和敬呢?什么叫做“和敬”呢?就是从外相上来讲,跟别人相处,是和善的,是谦卑的,内心来讲是谦卑的叫做“敬”,外相上跟别人是和谐的叫做“和”,六和敬。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其实就是僧团的一个标准共住的一个生活状态。大家知道这里讲到的是僧。而且从单位上来讲,大家知道,其实一个人是不能称之为僧的。

一个人不叫僧团,只能叫做僧人。就像一个兵,怎么叫做部队嘛,对不对。那么你这个僧至少要四个人以上,多了那更好。可惜我们现在的话,像原来的上千人的大丛林道场现在很少了。最有影响力的,像平兴寺呀,女众的五台山的普寿寺呀,还有一些地方,像云门寺这些大的道场里面,那能够具足上百众,这已经是很了不得的大道场。甚至有时候,我们现在每个省会里边的主刹,其实这就代表这个省会里面的佛教,僧人多少?都有时候几十个而已。我去讲法的时候,有时候像广东这样讲,就是大道场里面才有几十个人,所以出家人越来越少。以后很可能就是说居士佛教的培养,大家要担当啊。这就叫做僧。

那对于僧呢,我们以后亲近善知识,也有这样的拣别标准。你比如说,有一种叫做无惭无愧僧。就是虽然着这种衣服,那么他也毁犯净戒,如果破根本呀等等这些,这就叫无惭无愧无耻僧,无有羞耻的僧。那么有时候有一种叫做哑羊僧,你们听过这个词吗?哑巴的哑,牛羊的羊。哑羊僧是什么呢?因为可能他生生世世有这个福德,他出家了,但是他跟经教没有缘份,也有这样的出家人。就是在经教上,为什么给大家讲法,哪世你们乘愿再来,现出僧相了,也有这个资粮了。

有的人生生世世没有这个经教缘,所以他完全不懂三藏教法。也是出家人,但是一问三不知,就叫哑羊僧。根比较钝,没有智慧这一类的。那么还有一种,比如说叫做朋党僧,这个也不太好。就不务正事,好攀高、攀龙附凤,交游权贵等等,一天就弄这些事。我们现在有时候不是还赞叹嘛,觉得说,哎呀,你看人家有福报啊,有方便善巧呀,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地把这些大护法们拢住,怎么怎么样的。大家要知道,僧是以解脱为根本,不会这个可以,但是没有解脱很难过。那不一定是个本事,所以大家要知道。再一个就比如说世俗僧,也有这样一种,昏昏度日,一天也在人世间也就这样了。你说问哪个车多少钱,他一下就知道了。哪个地方的一平多少钱房子也知道,但是就问其他的修行怎么样,他不知道,说一会儿就给你转个话题,这就叫世俗僧。

最殊胜的就叫胜义僧,也叫真实僧。以真实行,以这个心地上来,特别是证了这个四果四向,也就是朝阿罗汉的目标努力的,这叫做胜义僧,真实僧。所以我们这里讲到的僧,就是指的胜义僧,实行沙门。这也叫沙门僧,出家人。有时候有一些人虽然威仪上很安详,我相信大家也见过这样的,好像说话呀,也能够语言柔软,整个布局把自己包装得非常的如法。可是他根本上不入道。大家知道什么是道吗?就是很洒脱,甚至他连个求道之心都没有。为什么?他就是一心一意地想打理自己,或者打理自己的人脉圈子,打理自己哪怕是修行的人脉圈子。表达得很好,表这个法。可是如果他以有所得心一直做这些,这就属于,叫做欺诳沙门。本质上他害怕无所得,害怕这个空性,这个无为之道,等等各种各样的吧。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最殊胜的就是真实僧。

那么我们来看这里讲到的千二百五十人者,这是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组成部分。按照佛陀当时的常随众就这么多。我们现在想想,这个道场里边现在有多少人?二百有吗?有二百,二百多吧,没有三百吧。你看佛陀当时就千二百五十人,就是他老人家走到哪里,然后这些弟子就跟到哪里,坐下来就讲法。我们大家看,有去过印度的话,在那个金刚座上,灵鹫山金刚座上讲,当时有在地上坐的,有经行着听的,甚至还有在虚空坐的,就在虚空这样,就真是跟神话一般地这样来听法,多殊胜啊!这里边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三迦叶(shè),有的读三迦叶(yè)。一个是叫优楼频罗迦叶,还有一个伽耶迦叶,再一个那提迦叶,他们是三个兄弟。

那老大,就是最著名的那个火龙洞,佛那天晚上去为了度他,他就安排佛住在他那个毒龙洞里边,想让他的龙把佛陀给害了。最后这个龙没把佛给害了,却让佛把龙给降住了。他觉得这个人不凡,因为什么呢?世尊来到他那儿借宿的时候,他看不清楚世尊的来历。这个迦叶就是优楼频罗迦叶他已经一百多岁了,只要有人来,去他那里,他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来龙去脉,因为他有通嘛。只有佛陀去了他看不到,所以他就把他安排在火龙洞里面。佛陀一晚上把龙降住了,第二天把他也给降服了。他就带着他的两个兄弟归投佛陀座下,正好他有五百弟子,老二、老三一人二百五十个弟子,就是这一千人的组成。那么这里讲到的身子,就是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个人各有一百个弟子,就是二百人的组成。还有这个耶舍子有五十人的弟子,就叫千二百五十人。还有个零头,就是刚刚度的那五比丘,但是在这里不提了,舍掉了,就以总数来讲,千二百五十人俱。就是这么个内容,这么来的。

所以大家要知道,皆佛成道,先得度脱。你看,就是佛成道了以后,为了观察,释迦牟尼佛他能够有这个智慧观察,谁是谁的因缘先成熟了,能够先把他超拔度出三界解脱生死,他先去度谁。一开始就去度的五比丘,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他们因为感佛的深恩,其实也跟过去的愿力和因缘有关了,生生世世常随从也,就是常追随他而不舍。实际我们有机缘去看一下释迦牟尼佛过去本生的故事,你比如说跟目犍连,舍利弗,特别是这两位,还有阿难,他们生生世世过去都是眷属。大家知道佛出世必须有一个功德,叫做“眷属成就”,你的眷属不成就了,就凭你一个人你是怎么办嘛,千佛不出世护持,那你一个人怎么度众呢?我们现在的话,你单枪独马你能做成事吗?做不了事。所以这里就讲到这个功德就叫眷属成就,呈现成弟子相,一起来示现共修,弘法利生,同成佛道。大家看过本生故事里边,目犍连跟舍利弗跟佛三个人,那生生世世就没分开过。有时候佛陀是爹,他俩是儿子;有时候佛陀是哥,他俩是兄弟;有时候佛陀是主人,他俩是仆人;甚至有时候,六道轮回嘛,六道轮回不仅仅在人道啊,有时候,一个是狐狸,一个是蛇,一个是青蛙,就这样生生世世在一起,没有分开过。所以你看一直到眷属成就的时候,这一世释迦牟尼佛成佛,他们示现做首席弟子,常随从也。这是我们讲的这一段,讲到: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蕅益大师后面给做的解,我们又把它解了一遍。

好,时间关系,我们休息一刻钟,到十点零五回来继续,阿弥陀佛。

好,各位,我们坐定了以后,再把心沉下来,《净土十要》弥陀要解的第八讲,下半场的讲解。

刚才讲到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的经文,下面我们要讲到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后面的解文是:阿罗汉亦含三义。一应供,即乞士果。二杀贼,即破恶果。三无生,即怖魔果。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不同。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净土不思议法,故名大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大家来看,蕅益大师真的是一个禅风凌厉的,这样的痛快直截来讲净土的根本经典,所以我们学起来也觉得真是一目了然,层次分明。这里的大阿罗汉,众所知识,我们分开来看。前面讲到的“大阿罗汉”,是指他的位,他所证的位次,已经进入到罗汉的级别,了生脱死。那么后面的“众所知识”,是赞叹他的德,前面属于位,后面再赞叹他的德、德行,众所知识。那这里如果从因果的角度上而言的话,前面讲到的比丘乞士,功德圆满,就称为应供。破恶的功德圆满,就能够杀烦恼之贼。大家要听明白了,这是杀烦恼之贼,不是起杀心,犯杀戒了,杀贼是杀烦恼之贼,就是破恶圆满的果报。怖魔圆满了,出了三界,了脱生死,再不来此受生,就叫做无生,这是罗汉的三个意思。

但是我们后一句可能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要不然弄不明白。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不同。但是这里的罗汉叫做无疑解脱,无疑解脱来讲,那肯定是最究竟的,最圆满的。

那什么叫做“慧解脱”呢?大家要知道。从慧,就是慧上以你无漏的观慧,刚才讲到了观空性的这个智慧力。比如说你去修法,咱们都知道修法,依照自己的力量,开始要修什么念处呢?修什么念处?对,修四念处。你比如说一个是观身不净,我们现在因为一直在给大家弘修净土,可能有时候对这些我们说起来也干巴巴的,真正大家用智慧力去观身不净,比如说观我们所有的这种觉受,我们的境界,每一天心念上的这种迁流,全是一种“受”,是苦的,观受是苦。或者你就观这个心是无常的,大家的心是不是无常的?女众的心更是无常的,速度非常快,变得。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观自己的心,明明这会儿还是这样的,过一会儿又成了那样。

那么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个无常法如果你观得好,真的能总结出来一些人生的真谛。无常有时候不仅仅我们说是,好像无常就是变得境界不一样了,或者怎么样,无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迅雷不及掩耳,做不了主的。这两天还跟善知识们聊天也说起了,我们觉得想一下这个事儿,决定一下这个事儿,以为自己很有掌控力,其实事,特别是大事,咱们根本做不了主。我们所能做主的是什么呢?就是从做不了主的无常法中,你能把心能够做得了主。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不断地用智慧这样透彻这种状态,相续这种状态,那么他会有智慧产生,产生得慢慢如果你能把见思烦恼断了,观成断惑证真,把烦恼障断了,解脱生死了,就叫慧解脱。这里讲到的慧解脱,把烦恼障断了。

那么“俱解脱”是什么呢?就是说不但他有智慧的观照,他在事上面修的时候呢,他慢慢有了禅定了。不是光明白这个智慧之理去观,而且他在观照的同时,他有了禅定了,能够离烦恼障还能够离解脱障,比如说入到灭尽定,灭尽定叫什么?又叫灭受想定。那么这些烦恼就不会启动了,这样的情况下就叫做俱解脱了。

可是这里慧解脱和俱解脱还不是最殊胜的,最殊胜的是无疑解脱,就是通达一切法,智慧现前了。不单单是通达佛法的三藏十二部教法,包括世出世间法,天文地理,人起心动念等等,这些你都能够给人决疑了,可以表达为就是什么都知道。大家看过、遇到过这样的高人,你跟他讲,平常好像他不学,啥也没看到他怎么去学,但是你跟他讲什么他通什么,你把这个缘法给逗出来了,他就这方面跟你滔滔不绝地就讲,而且借着这个缘法他能够教化你,让你明白过来,让你在行善,断恶,观空,都能够引你引上道,这就叫无疑解脱的功德,叫无疑解脱。那么这里这些是无疑解脱,所以叫做大阿罗汉。

我跟大家讲,就是这三种解脱还有一种说法又叫三种念处,有时候我们稍微用一点时间了解一下,否则以后再碰到这种词的话,你自己心解不开。

一个叫做性念处,也就是这里讲的慧解脱,就是他只修四念处,或者修三十七道品,断惑证真了,他没有禅定,这就叫做性念处,本性的性,自性的性。

还有一种叫做共念处,不但是性念处的功德具足了,还有三昧禅定与四念处共修,所以修到共念处的这种行者呢,他就有功德出来了,比如说他能够具足三明,因为没有禅定的话,他没有神通嘛。三明是什么明,知道吗?三明是什么明?就是宿命明,就知道过去世的事,天眼明能看到障碍之外,然后漏尽明,这叫三明。我们常说的三明六通,明比通层次要更为高一些,这叫做三明。还要具足八解脱,具足这种功德才叫做共念处,因为他有禅定功夫。

八解脱这个词听过吗?又叫八背舍,听过没有?八解脱来讲,你比如说有一个叫做“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有色想这个色不仅仅光局限于酒色财气的色,包括物质,色受想行识的识 ,那么你对物质的想念引发了贪心,你就得观这个,外面来观这个物质的这些种种不清净,使这个贪心不断地生起,那么你不断地观不断地观,就叫做“内有色想”,因为你内心来讲,对物质有贪婪,对吧?观外色,那你就从这个物质下手,比如说桌子,比如说拜凳,比如说山河大地这些,都是砖石瓦砾,都是不究竟不清净的,是我们的漏业所感的,还能引发你颠倒的贪心生起,那就这样反观,慢慢能够得解脱。这就叫八解脱的其中的一个,就叫做“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比较涩,大家知道一下就行了,记不住不要紧。

还有一个叫做“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这是什么意思呢?好像比刚才那个高级,高级到哪里呢?就是他心中已经把自己对物质的贪著控制住了,不起贪念了,但是他不断地说服自己、观照自己,“我一定要把对物资的贪念要控制住”的这个心,反而又成一种障碍,特别坚定,又摆脱不出来了,因为又生了一分执著嘛,说我不能对物质产生障碍。这就包括我们大家平常用功修行的也是这样。好像说在用功,在断烦恼,把烦恼给收拾得不知道要怎么怎么样,其实越收拾越烦,就是这个状态差不多,比原来更加坚固,我执参与进来更加的,其实修不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毛病出在哪里?还是其实是对物质的贪婪,知道吧。因为他贪得太过了,他又觉得我应该控制住,结果又不断地控制,又过了。其实源头还是对物质放不下,那么就要更进一步地不断观想整个物质整个世界的不净,烦恼染污,使贪心永远无法生起,这种解脱就叫做“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

内无色想跟前边的区别在哪里?他明明知道自己对物质有贪,他控制不住。这里是我想控制住,可是控制的这个欲望越来越强,还一样。能听明白吧?我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叫八解脱,有这么八种状态。

还有一种状态,比如说这个就是叫做“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就是一心比如说观想光明,观想清净,观想包括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等等这些,这就叫做慢慢他观想这种净色的时候,不是咱们这儿陋劣的这种色法,那么他心地里就不起贪心了,就证明自己的心性就已经没有染污了,已经是解脱了。这就叫做“身作证”,已经到了这个层面了。具足了这个解脱的功德了,所以他的观想圆满了,安住在这个观想智慧禅定中,这就叫一种解脱。所谓种种这些,这就叫八解脱。具足了三明八解脱就是修共念处来的,也就是咱们这里讲到的俱解脱来的。

那么无疑解脱叫做缘念处了,就是各种因缘中他都能够让这个念处产生作用,能够通达世出世间法,能够决断众疑,这个时候就像这里的大阿罗汉们,他就有一种功德叫做能够破外道。为什么?因为你破外道你得知道外道说些什么,对吧?他怎么个修法,有的外道很厉害呀,甚至他的学说比你哲学都多,那怎么办呢?就需要他的这种叫做缘念处,也就是咱们这儿讲的无疑解脱。他可以破一些小外道,还可以破神通外道,因为神通外道是有漏的五通,他没有漏尽通,也没有漏尽明,前面讲的三明,八背舍,八解脱。他没有漏尽明,他只有外道的这种通,前五通,那你这个缘念处无疑解脱的罗汉,就必须破他,为什么?因为他的这种通你也有,但是你有漏尽了他没有漏尽。特别是当时还有外道叫做韦陀外道,他通达四韦陀典,就是整个天文地理各种宗教之书,智慧之书,他统统通达,那么你要去破的时候,你必须要有无疑解脱的功德。这里蕅益大师解的说,这里的“大”就是因为他具足了无疑解脱的功德了。

你看这里: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这个就讲到这里的大阿罗汉,因为他们都是破了无明的法身的菩萨的别名,隐去了本来的面目。就好比像舍利弗,过去舍利弗早已经成佛了,叫青龙陀佛,我们叫阿弥陀佛,他叫青龙陀佛,就那个青色的龙,就是那个龙飞凤舞的龙,青龙陀佛示现的,所以叫做法身大士,示作声闻。干什么来着?为了证明净土法门不思议法,所以叫做“大”。这是他的位,那这里讲到的德,就是他的众所知识的功德。我们常听“知识”这两个字吧,知识常和什么连在一起?对,善知识。

从佛转轮,就是随着佛来转法 轮,为了广利人天。大家都知道法 轮,法 轮有什么功德呢,一个是像轮子可以碾碎一切的烦恼,把所有的烦恼都给碾碎,一马平川。二一个法 轮就像车乘一样,可以运载烦恼的这些业力凡夫到解脱的彼岸,所以大家常念法 轮常转法 轮常转,那它有两层意思。那你要碾碎这个烦恼怎么办啊?你得使劲儿啊!使劲去闻思修,使劲让正念住心,使劲地念佛,你不想念就要念,你不想往生就要说服自己,你不想往生是错的,是业障现前了,是烦恼伏住了。不能够专一的修行,今天想弄弄那个,明天想弄弄这个,你就要告诫自己,你修行是为了什么?你是为了知识学得多吗?是为了炫耀自己看的经书多吗?还是怎么样?还是为了真的把这口饭吃进来,要使劲,这才能够碾碎,不使劲碾不碎的,这才叫转法 轮。

那么你要承载也是这样的,你看这里讲到的,从佛转轮,就是随着佛来转轮,佛心包太虚量周法界,我们也要这样。要想方设法地让众生得度,让他生信心,让他修法,要引领他,一样的往这走,往西方极乐世界走,这才叫做车乘运载的包容要大量。想方设法的你要发心,你不发心的话,你不会有想方设法的这个心。所以我们都要把这些文字换成自己的发心,动机很重要啊!动机很重要。因为人家具足了这样的动机,所以才称之为众所知识的善知识,这才能叫善知识。

大家知道善知识是有几个点的,第一个,为什么尊称他为善知识,他一定是有益于我的道业的,如果没有道业,天天拽着你去造业,这不叫善知识,叫恶业恶知识。那么第二个他要教会你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层次非常分明的。我们现在至少你世间的善恶你要明了。那还有出世间的善恶呢,世间的善恶告诉大家是包容在道德和戒律这个层面的,可是大家要知道,出世间的善恶要超越这个。出世间的无为道,有可能不在道德上论了。当然不是让大家破坏道德,断善修恶,不是这样的,可是你真正要出世间的,你不但要断恶修善,你还要把善恶的对待心要泯掉的,否则包不了这个,只能包得了善你包不住恶。你行不了恶法,你在恶法中你一定是动了恶心才能行恶法。

那什么叫做真正的善恶呢?善恶法中你都不动,没有善恶的分别,这才叫出世间善恶法,这个更为重要,要教会你、要教会我们怎么去操作,怎么入到这个道里边,这才叫善知识,教给我们这个法。所以出世间的善恶法更重要,这是解脱道。这里为什么叫做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他还有这一层。那如果说我们从世间法来讲,这个善知识至少他学的比你多,对不对?他的知和识要一般人所不及,才能叫善知识。你看我们世间的工艺里边也有啊,学一门技艺,对不对?你就是世间的,不要说我们去工作了,在哪个行哪个业里边,那都有善知识。我发现北京人那个年代过来的,他学个什么流水线或者机床上操作个什么,他都有师傅的,也叫师傅好像,是吧。

但是是那个,司机师傅的师傅,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父”。现在我微信上老是噌地“师傅你好”,就那“师傅”就出来了。我也懒得说了,累了,太多了。为什么?因为一打字打一个“师”就跟着这个“傅”,他就懒得再打了。有时候不是“阿弥陀佛”,是“阿尼陀佛”,就给你打字就打过来,错了一大堆。所以要知道,他的见识人所不及,这才叫做善知识,这样的善知识才能具足众所知识的功德。

什么叫做“众所知识”?一个,他能够识得本地风光,开了悟的,所以他这里是“众所知识”。二一个,他能识得众生的根性,什么人来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非常惭愧,现在我只能,你来了,念佛吧!只有这个保本。任一根机来了,我这个不会害你。那其他的大家想想,如果不识根器的话,有些对的话,让错的人听了,就让他起烦恼,这就不叫善知识。大家能听明白吧,就是深的话被浅的人听了,他听不进去,反而依着深话去做去了,也会麻烦。所以为什么这里讲净土,唯有这个法门又不会委屈了谁,又不会害了谁。

那再一个,这一些人,人家聚到一起来,都是互相知根知底的,叫做众所知识。互相知根知底你们了解吗?就是一看说,你是舍利弗,其实是青龙陀佛,在你的国土里怎样怎样。这个人可能是又一尊佛,他们两个相互都知道。然后其他的人不知道,听法的以为就在咱们这个娑婆国土,就在印度,就在祇桓精舍呢。结果人家已经通通透透,都知道说你是从哪儿来的,我是从哪儿来的,两个人偷地在那哈哈一笑。我相信在座的诸位也有,你们在这个拜垫上坐着,他在那个拜垫上,你还知道说他在哪个国土里正在讲经说法,常随众多少,正法几劫。他也知道你,在哪个国土里面成了佛了,在哪个国土里面做上首菩萨,在哪个国土里边示现成一个乞丐,到处要饭,甚至跟人家强行给我点儿,给大家种福田,都不知道啊。然后就我一个人傻乎乎地在这儿,还以为我在讲法。众生,国土,菩萨功德都不可思议。你说我们能知道多少点呢,就光阿弥陀佛,我佛真身不可量呀!你想想他到哪里,他变现成什么,真的都不知道呀,这也叫做众所知识。就是他们互相知根知底,咱们都被骗了,到了极乐世界就明白了。所以一旦往生以后,才能称之为众所知识。

那真正的要知道这个知识来讲的话,自性无漏才叫做罗汉,我们每个人都是罗汉,但是现在自性有漏的。不分男女,不分凡圣,自性无漏才叫罗汉。自性不迷就叫知识,善知识。大家每天我们的修行中,你能观到自己的自性,没有迷昧,那么你就是自我就是最大的善知识。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大善知识,一样的道理。这个我们了解一下。

下面开始就要说这么多的人了。看到了吗?十六尊者。我们先把经来读一遍: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看到了吗?一开始是讲的长老,大长老,我们先把经文这样地依着蕅益大师讲的贯一遍。大长老有几个条件,最基本的,我们常认为就是要年龄高,对不对?年高嘛。年高为什么叫大长老,年高见多识广。大家知道,在佛法上他积累够了,阅遍了世事沧桑,就跟虚云老和尚当时讲到的说,坐阅几个朝代多少皇帝他都经历过了。我们现在没有这个经历,就没有这个德行。经历多了,德行就出来了,就能够慈悲,智慧就积累。你看我有一个师兄弟,他就说了,他说师兄,我以前就觉得,说是这么说,那个心上没这个胸怀,但是最近两年,他生病生得比较多,一直请假,也没办法在常住上发心,去医院成了家常便饭。他说,哎呀自从我生病了以后,他发现真的有加持力。

为什么,他什么事他都不太那么计较了,而且也能理解别人,别人有脾气或者什么,他能够理解,觉得说为什么,他心烦。他能够包容理解,自己有什么事也能放得下,不爱争,也不爱非得要辩个青红皂白,或者争一口气。他说没有用,为什么,这就是生病的功德,这也是一种经历。所以大家知道,经历多了就能出成果,就叫长老,所以一定是他年龄比较高。

那么还有一种智慧比较深,也叫做长老,这个就不在年龄上论了。他能够照了明白佛法,照了法性,有的人他虽然年纪轻,可是他跟道是天然相应的。这就要知道修行不是一辈子来的,读个书你都到了今生读已迟了,何况修行呢,智慧的积累修证它不在年龄上论。为什么有的出家的小师父,你跟他聊一聊,他的智慧非常高广。为什么,投胎转世来的。咱们汉地没有这种转世灵童制度,有的话,到处都是灵童。为什么,他生生世世,这些曾经的祖师爷们,这些大修行者们,高僧们生生转世往哪儿转啊,他因缘在哪儿啊,还不在咱们这儿吗。所以说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体制,但是这些智慧深的这也叫做长老,他具足这个功德。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得福气大。福气大,你很大的福报,可是大家要知道,福报在佛门来讲,不是让你去享福和损福,知道吗。不是让你去享这个福,去消这个福,那就叫痴福了。可是你要知道,修福修到位了,他能代表庄严供养法。福气大的,人见了就想供养,一供养他拿到手里,你看他的手都这么厚,一伸出来这都有五个坨,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手么。那也是一种福气啊,捏一下软绵绵的,跟佛的兜罗绵掌,有的老和尚是这样的手,知道吧。所以这也是福气大,堪为福田,能够让大家受用,他能承载你的供养,这也叫做长老。所以年龄高,智慧深,福气大,这些统而言之才能称之为长老,大长老。

那这里开始讲到了长老,我们从舍利弗开始,看解文。这讲到的舍利弗是什么呢,首先介绍说德腊俱尊,德就是德行,腊就是他受戒的年代比较久远了,受完戒,安居过一年增一腊。以德腊来看,那么名为长老。下面看:身子尊者,声闻众中,智慧第一。这是指的长老舍利弗,又叫鶖子,他妈妈叫做鶖鹭鸟嘛,因为漂亮,所以他的辩才生下来以后七天就能通达佛法,所以叫智慧第一舍利弗。这个我不给大家细讲了,因为在此之前,好像我们也有过涉及,我们主要是讲《弥陀经》,《弥陀要解》,后面给大家总汇一下就可以了。具体的这些大家想知道的,下来去查一下也行。

像这个目连尊者,神通第一。上面讲到摩诃目犍连,叫做大采菽氏。这个菽是豆类的意思,就是他们的祖先那个时候,修法的时候,爱吃这个东西,以这个为供养,所以就是这么传统下来了。他叫目犍连,最早证得阿罗汉得六神通的,就是目犍连。

饮光尊者就是迦叶,身有金光,传佛心印为初祖,头陀行第一。就是迦叶,因为他修苦行。过去的时候,跟一个贫女,一块装佛像的金了,所以九十一劫不受贫穷报。饮光是什么意思呢,饮光尊者就是谁跟他站一块儿,你身上再怎么有光,都比不上他的光,他的光就把你的光给盖住了,这就叫做饮光的意思。

文饰尊者婆罗门种,论议第一。文饰就是摩诃迦旃延,他因为辩才无碍,当时在佛的弟子里面叫做论议第一。

大膝尊者问答第一。大膝尊者是谁呢,是舍利弗的舅舅,知道吗,有时候又叫做长爪梵志。他外甥被佛给收得出家了,舍利弗怀在娘肚子里的时候,他们两个辩,他就辩不过他妹妹,那么他就出去学法去了。回来的时候,指甲都这么长,都忘了剪,为了学法。回来准备找他外甥辩一辩,外甥被佛给度出家了。他后来又去找佛辩,找佛辩的时候,佛说,你是怎么个道理,你说说。说我这个道理说没有道理,什么东西都不受,不认定真的有一个道理,什么道理我都不受,我是以这个为道理。佛就问他说,那你这个道理你受不受呢?就把他给问住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说受的话,就给他自己什么道理都不受,就有违背了,对吧。那他说不受这个道理的话,那自己这个什么都不受的道理,你到底是受还是不受呢。佛一句就把他给问住了,就玩完了。所以最后被佛给度得出家了,就叫做大膝尊者,问答第一。

那么这个星宿尊者是离婆多,无倒乱第一,因为他证得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胳臂腿都被鬼给吃掉以后,到处找他,我哪去了,我哪去了,结果说,一切法无我,就证道了,这是离婆多。

周利槃陀伽是什么第一呢,义持第一。大家看到了,为什么呢,因为就是最钝的那个钝根就是周利槃陀伽,最后没办法了,在佛的弟子里面都混不下去了,要自杀上吊。最后佛陀就教他说,你就念扫把,就念笤帚,笤帚,念了前忘了后,念了后忘了前,两个字都这样。结果人家七天,最后用功修行,成道了。这就叫做继道尊者。为什么叫做继道呢,他哥哥在路上生的,他也是在路上生的。为什么呢,那会儿印度的闺女嫁出去了,生孩子要回娘家生,不能在人家那儿生,结果回去的时候,两次兄弟俩都已经来不及了,就都生在路上了,哥哥叫做大路上生的,他叫做小路上生的,所以叫做继道,继就是继着他哥哥也在路上生的意思,这印度人起名字太怪了。

喜尊者是佛的弟弟,仪容第一,就是难陀,长得最漂亮的那位。结果最后被佛带到天上去了,他舍不下他妻子,带到天上去看到天女了,就说他妻子丑得跟猴子一样,就看不上了。最后到地狱里边,见了油锅了,说这是难陀天福享尽了,堕下来,给他准备的,吓死了,就出家修行了。所以叫做仪容第一。

庆喜尊者就是阿难,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第一。这个大家都知道,阿难是多闻第一。他的功劳有两个,一个叫结集经典,二一个,你们女众要感恩他,为什么,他向佛求情,允许女众出家。这是阿难的功德,也是由他祸害的,为什么呢,女众出家,正法早灭五百年。后来不知道阿难又怎么使了个什么,又恢复回来了,又正法久住五百年。这是阿难。

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就是罗睺罗。这为什么叫做覆障呢,他生下来的时候,佛陀说了,罗睺罗有般奴,就是把我给控制住了,是我的障碍。因为生了儿子,出家就得格外地又割舍一层,所以叫做覆障。再一个他过去,他把一个蚂蚁窝给填了,整整填了蚂蚁窝给塞了六年,结果他也在娘肚子里怀了六年,生不出来,这个果报,所以叫做覆障。在佛弟子中,他随时随地都能够秘密用功,随时随地都能够入定,所以叫密行第一,这是罗睺罗。

牛呞尊者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这个人过去笑话老和尚吃饭跟牛一样,结果就五百世转为牛了。转为牛了以后呢,都跟佛出家,证了罗汉了,这个习气还断不了,吃饭还跟牛一样。佛就害怕所有的弟子里面都变成像他这样,受牛果报,说你赶紧上天去吧,到天上去应供,人间受不了你这个样子,再讽刺你,挖苦你的时候,都得转牛。最后他上天上去应供去了。所以叫做牛呞尊者天供第一。

不动尊者,福田第一,为什么,久住世间,应末世供,就是这个谁呢,宾头卢颇罗堕。他因为当时佛不让弟子们显神通,结果他有一次就显了神通了,佛就呵斥他,说你永远不得入灭,你在世间久住,你喜欢出风头,你给我就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住世出风头去应供,给他设了这么一个,所以叫做福田第一。

黑光尊者为佛使者,教化第一。为什么叫黑光尊者,他长得黑,他长得黑就罢了,他还天天晚上出去晃荡。晚上出去晃荡,把人家害怕了,你想想黑咕隆咚,再加上整个黑的一个人。印度人你们知道吧,身上黑,他眼珠子白,就这么一眨一眨的,过来一个孕妇,一看见他,吓死了,吓得人家流产了,就这样出了乱子了,所以佛才制戒缘起,就是比丘晚上不能出去。但是他有一招,教化第一。随着他教化的,佛都摄受不了的人,他能摄受了。夫妇两个都被他摄受了,证了阿罗汉果的就有一千家,你看他多厉害。所以长得黑不溜秋的但是他教化行,所以叫做教化第一,迦留陀夷,黑光尊者。

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这是摩诃劫宾那,他能够在天文学里边一目了然。摩诃劫宾那译成汉语就叫做房宿,而且也是他爸妈祈祷星宿二十八天,二十八星宿,才生了他,所以叫做知星宿第一。

善容尊者寿命第一,善容尊者是谁呢,就是薄拘罗,因为他也长得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没有把他称之为容仪第一呢,他更绝得有一招,活了一百六十岁,所以叫他寿命第一,怎么也死不了。他这个怎么也死不了,跟咱们现在业力到了,怎么也活不了,是一样的不了。生下来的时候,他坐在那儿就笑。他妈妈害怕了,以为生下来一个怪物,就把他怎么样呢,扔在锅里面,想把他火烧熬了,也烧不死;放在锅里面熬了,也熬不死;扔在水里面也淹不死;最后没办法了,扔到水里面,鱼过来,把他一口吃了,还没死,为什么?这个鱼正好被打鱼的给捞上来,把肚子剖开杀的时候,他又出来了活着;就怎么也死不了,刀也没割死,所以他号称叫五不死。大家看到了吗,这就叫业力,能敌须弥,能深巨海。为什么,你不该死的时候你死不了,就是死不了,该死的时候你活不了,可是你不该死的时候你还死不了。他想死死不了,一开始他妈妈想把他弄死但死不了。为什么,生生世世持不杀戒,九十一劫从来不夭折。这么个果报叫做寿命第一。

无贫尊者也是佛的堂弟,叫天眼第一,就是阿?楼驮,无贫尊者。因为他过去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他用最差的饭,但是只有这么点饭了,大家都吃树皮吃黄泥的时候,他把这点饭供养了一个辟支佛,所以就感得也是九十一劫从来不缺资具,一切所求皆能够如意,就被称之为无贫尊者。但是因为日子过得太好了,他怎么样呀,犯困,天天睡觉,结果就被佛给呵斥了,最后七天七夜不睡觉修行,双眼失明了,得了天眼通,三千大千世界就跟在手里看一样。这就是阿?楼驮,无贫尊者的功德。

到这里就结束了,这十六位给大家介绍完了。大家看看这十六位在佛弟子中,都是干什么的,此等常随众,本法身大士。示作声闻,为影响众。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悉檀之益,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都是来听净土的。

那我们就会问,这么多的罗汉,这十六尊者这么介绍一下,大家已经都知情了,他们也是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可是为什么讲净土法门,讲《弥陀经》的时候,都让这些排名第一的大罗汉弟子来。你看,每一位尊者都是在他的功德中排名第一的,对不对,为什么要这个功德呢。我们来看一下,首先大家知道,在这里边,你看,我们讲到说,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因为不但有舍利弗的大智慧,还有目连尊者大神通,还有周利槃陀伽,愚痴成这样,只能会念扫把,这样的人也行;舍利弗这样的人也行;迦叶尊者是禅宗的第一代祖师,也行;罗睺罗是密行第一,还行。大家想想,这个净土,《弥陀经》摄的机有多广,包括后面的无量诸天大众俱,就是这个法门太不可思议了,这里都是排名第一,还要来听净土一门,这里面也有表法的。

为什么说迦叶尊者头陀第一,要来听这个净土法门,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太苦了,大家想想,为什么把他号称苦行第一,不知道一天要带一百零八件东西,就这个修苦行,为什么呢,因为娑婆世界就是个苦啊。极乐世界没有苦行的,大家知道吧,用不着你苦行,你极乐世界再给我苦哈哈地行,你会障道。为什么,因为你叫做乍现威仪,故意现成这个苦,骗取大家对你的恭敬,没有这么一道的。人家都该怎么活就怎么活,该吃饭就吃好的,该听法就听法,该住就在七宝楼阁里面,什么苦不苦甜不甜的,没有这味道。所以大家要知道,头陀来这表,表我们什么呢,娑婆世界苦不堪言。

周利槃陀伽,就是说下智反成上根。就念个笤帚,就跟我们念阿弥陀佛,你只管念佛,念佛念得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下下根有上上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结果人家周利槃陀伽反而成了上根,走了,就会这个,我只会这个。

那这里讲到的阿难的仪容第一,表的是极乐世界都是清一色的童男子相。

笑了一下,都证了阿罗汉了,吃饭还跟牛一样在那吃,为什么,因为有习气,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就是让他们来表这个法。

福田第一的宾头卢,为什么,我们虽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不会住在那享涅槃境界,还会乘愿再来,依然在这个娑婆世界广度众生。这就是福田第一。

薄拘罗寿命第一,没有生死,死不了,就表极乐世界光寿无量。

这个阿?楼驮观三千大千世界如掌中果,表极乐世界,不是看三千大千世界,整个一大法界都在掌中,一目了然。

所以这些都是极乐世界四十八愿里面,就是他们排名第一的法,极乐世界随处可见,不用你排名第一,在那全部人人是第一。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这里把十六尊者,排名第一的罗汉弟子来召集到这里,听这个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的法。

所以第一点我们要知道,排名第一,光这个第一功德也是有表法的。你看: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尽。为什么,就是在佛的第一缘起中,这个法门第一。特别是在咱们这个末法时代,我们常说末法时期了,最首选就是修净土法门。我告诉大家,正法时期还是排名第一,相应的匹配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些弟子们,排名第一的各路神仙,还来这儿听闻净土,当机表法。这是第一个第一。

第二个来讲,大家想想,这些排名第一的功德,你看为什么,他们虽然是功德互俱的,可是在娑婆世界,他只能有一样脱颖而出,叫做第一,为什么?因为咱们这儿的法门不能够总持。你在修行路上,你修了这个,你就只能修这个,他示现的都不全面,只能表一方面的功德,一方面的法,他没有总持的功德。可是如果念阿弥陀佛的这个净土法门,它是总持法门。就是你在这修也罢,往生到西方也罢,不仅仅你这些方面第一,而且各各都是本具平等的第一,每一个往生者都是第一。不仅仅都是第一,而且各种法门全部第一。大家能听明白这个吧,不是像咱们这表的说,舍利弗智慧第一了,神通就不能第一了。迦叶尊者头陀第一了,仪容就不漂亮了,因为他老兮兮的满脸都是皱纹。极乐世界不是的,什么都是平等的,什么都是本具的,人人各各都是第一,这个法。

第三个大家要表什么法呢,就是表如此的上根,第一之人,尚且在此听世尊开口就是讲西方境界,后面勤劝往生,当信是不可思议功德之法,那咱们还等什么呢,你说我们还敢不依教奉行么,我们哪一条能比得上人家这十六尊者啊。咱们哪个第一呀,诸位,我们现在什么第一啊,倒数第一吧。当然我们也有第一了,造业第一,刚强难化第一,不知好歹第一,懈怠不堪第一,这些都是第一。所以大家知道,这样的上根人尚且来此当机,何况我们这些下下根里面的下下根。我们给大家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们这个末法时期的剩货,处理都处理不出去了,只有阿弥陀佛不嫌弃。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的这一番深意,我们要善知佛意,善满佛愿。

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总是让佛菩萨好像满我们的愿,求一下,我要怎么怎么样,我们这些愿都是自私的,向外攀缘的呀,就被我这个我执给打了折扣,这些愿。所以弥陀才在此设这么一门,让我们满他的愿。大家发现了没有,只要我们满阿弥陀佛的愿,那么就等于说愿生西方净土中,满他的愿,其实正好是圆满地满了我们的愿。大家想想,阿弥陀佛的这一番苦心,把这些大弟子们集合在这里,来同闻西方胜境。这个要了知一下,这才是真正这里叫做影响众,你看:示作声闻,为影响众。

现在听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什么叫做第一义悉檀,大家明白吗?这个法义应该以前听过吧,听过啊,什么叫第一义悉檀,四悉檀是什么悉檀?对,有的知道,看来还不错。什么叫做悉檀?好像我这个法台上就不止讲了一次两次,至少有三次。这个悉檀就是说成就的意思,最早的翻译,后来翻译成普遍的布施,就是成的意思。让这四种方法成就一切众生的佛道,就叫做悉檀,成的意思。那么成的方法有各种各样。

首先有一个叫做世界悉檀,就是这个人呀,他刚开始吃不消这个解脱法,那就给他说点世间法。陪着你转悠转悠,让你心生欢喜,闻者适悦,心生欢喜。随着人我的这种假名,我给你讲,咱们在这个世界里面慢慢地修点善法。这就叫世界悉檀,是让你生善的。

那么这个各各为人悉檀,就是让你增善的,增加善根的。每个人随你的根基,宿世种的因缘的深浅,每个人所应该让你生正信,起善行,好,让你增加善根。这是第二个。

对治悉檀呢,就是你哪一个,贪欲重,让你干什么。嗔恨心重,让你干什么。种种的法药,对症下药,遣除众生的这个恶病。你哪一个方面的陋劣性体现得特别突出,那就这样来对治。

可是大家要知道,这三种都是为了最后一种,就这里讲到的,第一义悉檀的利益。见大家的机缘成熟了,给大家说,诸法实相,实相诸法,让你入真理境界,这就叫第一义悉檀。

所以以前跟大家讲过,净土法门不在世间法上论,只要你今生就得解脱,在这个法上论。蕅益大师的解释也是说,今闻净土摄受功德,让大家得第一义悉檀的真实利益。听到这个净土法门,念念入中道实相,念念破无明烦恼,所以叫: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这些都是,正好这个时候,该听这个法了,该学这个门了。如是等诸大弟子,因为是大比丘,大罗汉所以叫诸大弟子。不管你怎么大,终归是一个往生以后再乘愿再来的净土行者而已了。大家要知道,在这个法门中呀,他们往生了,是大阿罗汉弟子,我们是个大业障鬼往生了,还是一样的,在这个方面是平等的,全部都能够同得第一义悉檀真实功德。这个确认无疑。

好再往下看。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这是经文。我们再来看解:菩萨摩诃萨,此云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双运,自他兼利之称。你看这个就解释得很到位了。我们就不要再多讲了。大道心众生,觉有情,就叫做菩萨。有时候也就做大士,有时候也叫做高士。

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你看连文殊菩萨,哪一部经都缺不了他,就是这部经里边,菩萨众里边首推他来。为什么要讲文殊菩萨呀?后面有一句话特别重要,大家要听明白了。因为菩萨呀,法王子呀,大家都知道了。非勇猛实智,这两个修饰词,一个是勇猛,那么他的境界要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证解啊,这里既不是信解,也不是理解,是证解。你看,文殊菩萨他智慧第一。那我们常给大家讲到说,净土法门的这个原理,只有佛跟佛能够究竟圆满,这个等觉菩萨只能知道少分。文殊菩萨在这里示现的就是等觉菩萨。那在这里他当然以文殊菩萨的功德来讲,他是可以在这个极乐世界,是在的。

将来我们往生的时候呢,前来迎接的,如果你偏有因缘,文殊菩萨也许会来。反正你一入净土法界,就能见得着他,包括弥勒菩萨也一样。但是他们为什么这里还要用说,只有这样的勇猛实智,才能够证解。证来讲,就是现前看到,对吧,已经生在净土了,这个没有问题。可是证和解还不一样。这个解,像文殊菩萨这种水平呢,他能够肯定在极乐世界能够性相圆融,能够依这个解,能够像《华严经》里面的十玄门,等等这些都是圆融无碍究竟圆融的这个解。可是他的这个解呀,只能够证解到极乐世界的现象和本体,乃至圆融无碍。他不能够完全解到,像佛这样的说,这个法门为什么这么设置,原来法藏比丘为什么那么发愿,这个愿力跟设置,现在再折射到娑婆世界,为什么这么容易得度,真的能够变成现实,就这里面所有的千丝万缕的这些功德,文殊菩萨还不能完全了知。所有他只能在极乐世界看见是这么个样子,这么个情形。可能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就跟刚才我们讲到的三通和三明一样,只有佛能够究竟明了,但是文殊菩萨为什么他又有这个功德呢?

因为他有勇猛实智。我们千万这里觉得勇猛实智,说哎呀,这个智慧高深,不知道怎么修来的。他是什么呀?以信心入的勇猛实智,还是用文殊菩萨来表信。为什么叫做勇猛才能够信呢?我相信大家都有体会。这个法门,不要说这个法门,就跟佛法一样,你每天不在这个道儿上,不勇猛地来去相信它,你就会怎么样儿?就会退,就会懈怠。就是这个信仰的这个信,这个勇猛的信呀,你一直要这样信,就跟精进一样,勇猛强劲地我信。我在信上面,我再不加一点点的,怀疑也罢,琢磨也罢,思维也罢,我就这样长驱直入地信,这叫勇猛。

只要你在上面犯了一点儿思惟,有可能你对净土的信心就会松垮下来。是不是这样子?你看我昨天,还一个法师,微信上还在说,说就有同修问他,说他听了以后一直在听课也对呀,可是他下来琢磨一下,他起了怀疑,为什么?他说极乐世界到底在哪儿呀?是方的,还是圆的,跟地球一样儿吗?那里的人是怎么个活法呀?怎么个存在呀?吃喝拉撒具体说是,念头一下就吃饱了,这是怎么弄的呀?为什么?他懈怠了。

所以你看,这个净土的这种勇猛,你就信就好了,就这样的,你勇猛不勇猛,你勇猛,你就往前信,不勇猛了,就开始琢磨。为什么?得相信自己了呀。我得搞清楚,我得弄明白,可是弄明白也可以,你需要看净土的根本经论。你净土的根本经典论著你也没明白,你说在哪里了?在十万亿佛土之外呀。是地球吗?它不是地球呀。那为什么不是圆的,都是一马平川呢?因为地球是一个世界里面的一个小小的分子呀。各种各样的世界,你看《华严经》里面讲的各种世界,有的像咱们这儿的须弥山,有的是螺旋形的,有的是马蹄形的,有的是平的,有的是弯的,搞不清楚,爱咋地咋地吧,反正先去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大家要知道这就叫做勇猛实智才能够证解净土法门。

第二位弥勒菩萨,当来成佛,现居等觉,这句话又更重要,以究竟严净佛国为要务,故次列。就是为什么排名第二。因为弥勒菩萨他也是等觉。他在见法身佛性已经即将马上就要圆满了,可是为什么就圆满不了了?万德圆满还没有够,所以必须要用这个万行万德来庄严清净他将来的国土。这个国土怎么清净呢?现在他要以极乐世界为蓝本,知道吧。弥勒菩萨在庄严他的清净国土,现在他要参照阿弥陀佛。

《弥陀经》里面说,彼佛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怎么怎么个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他要参照这个,以这个为他的愿而起行,才能够圆满佛果。所以为什么在这里排名第二来听这个法,因为大家知道等觉菩萨,他再破一品无明就入这个常寂光土。大家知道,常寂光土它不是一个死的国土呀。就法性身来讲,它叫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怎么表达呈现给我们呢?你怎么把它呈现得最圆满无缺憾呢?极乐世界就是一个范本。它的这个无缺憾最佳状态是什么呢?它把法性能够发挥到这个现象中来,让你一入这个现象,就见当体的法性。最难的就是这个。弥勒菩萨必须按照这个样板儿,将来把他的佛国净土也建设成这样,他才能弘扬净土。到时候儿说,也是同步往生到这里。所以从庄严上来讲,他一定要把这个法性发挥到最佳的状态,才能够不负成佛一场。所以这里讲到的以究竟严净,你看你必须发挥到究竟,来严净佛土为要务。

那么第三个是不休息者,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此等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大家看,常精进,不休息,旷劫都不暂停,自利利他,从来不疲倦。大家想想,他为什么能够这样的放开身心去度化众生而做菩萨。你现在我们来修行,包括我也一样,咱们也算个菩萨,也天天不是度化众生么。害怕呀,说哎呀,度化众生,度化众生,把我自己的道业耽搁了怎么办?是不是?说入到红尘里面去度,这才是真正的大菩萨,可是我们无疲倦地入到红尘里,一下就疲倦了。为什么?就害怕说,我这行吗?能度吗?为什么?总归后边没有靠山,没有仰仗到这个,完全仰仗到,害怕呀。一切恐惧中,我们不安,不是有大安呀。

所以为什么人家这两位菩萨,我们抛开他们不休息常精进的功德不说,就是为什么能够放开手脚身心地去利他精进呢?因为已经把心彻底无疑地安住在弥陀大愿海中了。人家已经彻底相信,就是不管怎么样儿,我将来在极乐世界,保准有保障的。他们的保障不是不堕恶道的问题了,是毕竟能够圆证三不退,保证能够成佛的问题。所以他才能毫无顾忌地去当做菩萨,积累什么呀,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所有的这些成佛之道,资粮。都把自己的心安住在弥陀愿海了,现前他只要做菩萨就足够了,只要精进就可以了,只要不休息就可以了。什么时候儿,怎么样儿,一切人面前,只有度众生,没有任何事。因为他没有后顾之忧嘛。大家尝试着去悟一下啊。这可不是说光说菩萨,你试试,如果你的心,真的安住在我保证能够往生了,这个后顾之忧一搞定,是个什么状态。我们现在真的有恐怖,有颠倒,这个状态一旦出来了,就叫做自在人,就自在了。

所以大家看看这样的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哎呀,我就想起《念佛圆通章》里了,大势至菩萨与什么呀?与什么?与五十二菩萨。那五十二菩萨就代表,不但这么些深位的菩萨,还有浅位的菩萨,全部他就给带到这个净土这儿来了。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想起《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华藏世界海,所有的菩萨,导归什么呀?极乐世界,往生西方。

为什么这样选择呢?我们要从源头上推起。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他最重要的经典居然都这么讲,最深位的菩萨居然都这么做,而且不断地格外地赞叹这个法,而且它的因缘如此之广,让我们听不到其他的,这个必然能够听到,能够上手修行。要反思,为什么这么选择,为什么这么设置。为什么?你看,往生到净土,怎么样呢?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速疾圆满菩提。大家看,不离见佛,你能干什么呀?礼敬诸佛功德就具足了,对不对。你只要磕一个头,都是向佛磕的。忏悔业障功德也具足了,佛前发愿功德也圆满了,就这些功德念念都具足了。不离闻法,就是你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也是念念具足的。

不离亲近供养僧众,你的福慧双修绝不会偏,也不会走斜,也是具足的。所以大家看,越到高处越要精进勤修,辛勤地去修。因为就差那么一点点了,赶紧赶紧快点儿快点儿,必须这样,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我们现在这里想离呀,一下儿就离开了。到了佛堂,出了佛堂就叫离。在极乐世界念念都不离。这样的快速精进有保障,就能够圆满菩提,成就佛道。所以我们现在因为离得远,凡夫的知见,就觉得成佛来讲就说太遥不可及了。你想,到了他们这个地步,他们觉得,成佛马上就要成就了呀,就跟我们百米冲刺一样,那还不更快点儿啊。那快点儿怎么办呢?你需要能量呀。能量从哪里来?从三宝中来。极乐世界依然还是从三宝中来。就这个概念很简单。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就叫做菩萨众也还是发愿往生西方的。

那么天人众就更不用说了。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这个比较简单了。蕅益大师注的,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什么叫做“能为主”呢?就是他能够堪任忉利天之主,就叫能为主。释提桓因的福报是怎么来的呢?过去有一世是女众,发心跟别人起立塔像,召集了三十二个人,所以她就最后做了三十三天的天主,那三十二个人在四边各有八天。这个及释提桓因等是什么呢?从下面来讲,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色,无色,无量诸天也。就是整个这二十八重天都在其中了。大众俱,谓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都来了。我们一般都以为说,呀,《地藏经》里面形容得不知道来了多少人,觉得简直是那个法会太殊胜了。这个法会更殊胜。

这只不过是罗什法师是以意译的,他嫌我们读起来烦恼了,在序分里面就不断地这样引用,所以他,你看,就是无量诸天大众俱,没有一个不在场的。什么天龙八部,什么阿修罗众,什么人非人等都来了。都是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看看这个法门有多广大有多微妙。从罗汉首席弟子,到如此的甚深深位菩萨,乃至零零散散的这种天龙八部,全在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的这个国土,所摄所成就中。所以回过头来大家想想,阿弥陀佛发的愿力辐射面有多广。相信我们将来往生了以后呢,再到他方国土里面去看的时候儿,就会觉得说,这个净土法门在那个国土里是怎么讲的,怎么说的,大家怎么成就的;在这个国土里边,又是怎么讲的,甚至人家那儿不是讲的。管他怎么样呢,反正是摄十方法界都归于西方净土。

因缘呢很有意思。正好我们今天第八讲就把序分给讲完了。那么这叫做大众序。后面开始要讲发起序,就是: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是不是从这儿?啊,是从这儿开始了。从这儿开始就不能在这儿讲了。那给大家汇报一下,刚才我们也讲到说,大因缘呢我们做不了主,本人宏海,从03年来到这个帝都,京师,在法海真源内寄居了十五载吧。现在因缘到了,这个观世音菩萨,普陀山的这个大善知识们呢,善观因缘,现来了一道函,要邀请我呢回普陀山常住。所以呢非常抱歉,当然也不会给大家爽约。就是这部《净土十要》呢,要改换因缘来讲了。在这个法座上呢暂时要告一段落。当然今天的时节也恰到好处,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就是你们看着办了。那么因为近期呢,我在这边佛学院的手续已经也腾利索了,要回我的这个老家。当时在那儿金刀剃下娘生发,出来这么十五年。非常惭愧,我说修也就这个样子,也没有给菩萨增光。但是呢菩萨不嫌弃,现在召我回去,在那儿常住,那我想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非常感恩居士林的这个法堂,维摩讲堂,也感恩在座的诸位。不管这几年来,林林总总来听法,我们一起的这个法谊,在法上的情谊。那现在因缘既然是如此呢,原来我还有点儿想不开。那么想不开中呢,因为在北京呢结了这么多法缘,念皈依的所谓的弟子呀这个法缘,最舍不开的,一个讲法,一个这些听法众,弟子随从众。那后来想想说,大概菩萨要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因为比丘们在一个树下都不能超过几天,一住熟了就得挪。哎呀,我这十五年住得真好。就觉得北京是又有优势又倍加温暖,一回到法源寺屋子里,心就落停了。现在不行了。不让你这样,让你挪窝儿了。那就随顺这个因缘。可能下一个月吧,回去了以后就在普陀山常住了。

那么我现在发愿呢,就是回去安顿下来以后呢,我还会去请一套更加好一点的摄像器材。那哪怕我在山上,一定把这个《净土十要》还以各种方式,想方设法供养给大家。好在为什么,我们现在网络如此的便捷。海内存道友,天涯若比邻!当然回去安顿下来,也欢迎诸位可以去普陀山,在拜观音的时候儿,观音菩萨的时候儿呢,我们也可以再续前缘,一聚。当然我也会,肯定还会有缘法再来北京。包括咱们居士林呢,或许以后还会有这个时间段,或者密集型地来这儿,讲一小部经典或者怎么样跟大家来,或者把这《十要》里边的哪一要,隔段时候,把某段内容呢专程来这里讲,看后续的因缘。这个不在话下。也请大家共同来随顺这个缘法。因为我自己也想一下说,这离开北京了就舍不得,那将来还要离开这地球,离开这娑婆世界,那可怎么舍呀。所以这也是难得的一次训练机会,迅速地就把它摆平了。

那其他的话呢也不说了,就是大恩不言谢。在这个讲台上,成就了我讲这个《中观》系列课程,一部大部头的《首楞严经》,在此呢又开了净土一门,我也觉得非常知足了。对我的成长呢也是非常大的,感谢大家。然后呢以后要联系,刚才也有同修跟我询问了,我在这里就公布一下,大家也可以辗转相告。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微信,可以加微信号。我的微信号是,宏海法师的汉语拼音。如果有加微信的就加微信,没有加微信的,如果以后有法义的话,可以在微信上去询问。那我在微信上也会发布一些法务,或者是说近期讲什么,发到网上有什么,都会在微信里通知大家。在回普陀山常住之余,那这是我的一个主线,决不会断。所以大家呢以后也一定能够依然听到这个《净土十要》的法,这个因缘决不会断的。

当然加了微信了以后,你们也就有问题可以祈问。可是我的那个微信群里人确实不少。然后大家也,我起这么个名,他起那个名,不是真名,我也认不得。所以这个请大家先见谅一下,有时候儿呢来了我未必能够及时回。所有真是有问题或者什么,大家可以问。平常的话就看我们微信上,我会发朋友圈儿的一些动态。然后我们现在在微信上也有讲法群。有一个闻思讲堂虽然满了,但是正法学堂已经有四个半,这半个里边呢是预备群里边也可以加进去,现在正在讲《金刚经》。这些都不会断。我闻思讲堂里也正在讲《印祖文钞》,也会发到这个我的微信上,作为音频大家也可以听取。所以你看,这就是我们现在本具的神通,显的这个连接的法的这个不断。当然有问题可以问,也不要就是说没问题了也要问。有时候儿现在微信上也怪得很。很晚了,叮一响,说打开一看了:师父吉祥,您在吗?那我说:你说吧,什么事儿,你说。有一件事情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说呀,都十一点多了,你什么事儿,说呀。哎呀,我害怕有不敬。就这样儿,光前面没用的就磨了三四个。说你要什么问题,你就说。我懂的,我就给你回答。不懂了,你再另请高明,就这样儿。所以这些就不用了。有时候,即使有法务也回答不了,大家发上去就可以了。就这样的,大致如此。其他呢,就废话少说。

总归,万法就是因缘生因缘灭,但是我们的法身慧命不会灭,我们同生西方的心不会灭,将来一旦这几十年的光景,管他怎么样儿过去了,一旦在极乐世界再相会的时候呢,那就是别有一番真常的风景了,不会有这个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了。散只是在生灭法里面散,我们的法身一直在一起。所以感恩大家,随喜大家。希望在以后的道业和闻法中呢,我们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好现在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阿弥陀佛!

(待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散念佛号要做回向吗

问: 对平时的散念佛要做回向吗?应如何正确回向发愿...

不是念了几声佛号,就是念佛人

我们要思惟自己够得上够不上念佛人,不是泛泛悠悠念了...

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

问: 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吗? 大安...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

以净土法门作为自己安心立命之所

业缘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受业力所牵引,有种种的因...

大安法师:净土同修如何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问: 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

【推荐】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

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

「香光庄严」是有何含义

问: 请法师开示下面一段话的含义: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

饮酒会有很多的过失:饮酒有可能破坏家庭,饮酒有可能...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有一个人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上帝就对他说,清早,...

可以来代替「肉」的七种素食

黄豆 黄豆中的蛋白质,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

莲池大师:人生的爱好

【人处世各有所好,亦各随所好以度日而终老,但清浊不...

【佛教词典】转轮王

【转轮王】 p1408 俱舍论十二卷九页云:论曰:从此洲人...

【佛教词典】沙弥六念法

亦名:六念法 子题:化教六念、五众通制六念、生年、出...

心灵的残缺

古时有一个裁缝,出门访友几天,归来后伙计呈上一份订...

念佛时常见佛像放光,这个该怎么处理

问: 念佛时常见佛像有放光现象怎么处理? 大安法师答...

当死亡到来时,除了佛法的功德,其余的都带不走

你思惟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余的都带不...

以平静的心去处理

有一位富家小姐,据说她也是名企业家之一。她对现实有...

要过哪一品的人生

人生的舞台上,有各种角色:有帝王将相,有忠贞爱国之...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

妙莲老和尚《持戒念佛》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之日,佛陀入涅槃,...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

一袋宝石

早上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出来,一个渔夫到了河边,在岸...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容人与结缘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