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2017/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六讲)

那么在上一讲中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了药师佛在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非常面面俱到的来感受一位菩萨最终修成一尊佛,他所经历的这种慈悲,修行上所付出的这种辛苦,在成就佛国净土的时候所得的这种福德。所以从十二大愿里面,我们可以尽情的去体悟不仅仅是药师佛,所有十方三世一切的诸佛菩萨在因地苦修的时候,都是这样艰辛跋涉,彻骨悲心,对众生的悲悯中来出生的诸佛。所以大家要晓得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说,一切众生如菩提树王和智慧花果的关系,没有受苦众生,那么菩提树王就不可能结出来解脱自在,神通妙用,诸佛菩萨的这些智慧花果。这愿力中我们可以去慢慢的感悟,去学习,特别是提起心来一心一意的要求解脱,所有的这些国土的依正庄严,胜妙具资,乃至跟我们国土这么大区别的这些物质也罢,神通也罢,都是通过修行解脱才能具足的一些功德资粮。

这一讲开始呢,我们再一块往下贯文,看下一段经文。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你看这是在说完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以后呢,释迦牟尼佛向文殊菩萨赞叹药师佛的功德庄严。说他的功德庄严这只是以点带面的进行概说,真正细说的话,一劫或一劫多都说不能尽。所以说“三祇修第六度,百劫种相好”,真真正正实实在在是这么过来的。

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这是说的国土的正报。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这是说的依报。当然下一句如点睛之笔,我们为什么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千经万论同宣,十方诸佛共赞呢,极乐世界是总持国土,法地之都,所以它就一定是一个标杆、一个参照物。在《药师经》里面这句话说,亦如西方极乐世界。琉璃世界的种种庄严跟西方极乐是一样的,悉皆具足的,十二大愿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所以这里说,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并且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上首菩萨。诸位都晓得药师佛的左右两边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日光月光菩萨。

那么这两尊菩萨呢,是整个琉璃国土的上首菩萨,就如同极乐世界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一样的。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你看,在说愿生彼佛世界的时候,一个药师琉璃净土,二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药师琉璃净土亦如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众生一定要发愿求生净土,去净土去净心。之所以在一代时教里面有一种愿生净土法,当然我们有时候,有一些同修或者看了一点经书以后会听到一句非常无上的妙言,也是佛金口宣说的,“心净则国土净”。理解这句话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它是一半。“心净则国土净”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唯一的要务就是要净心。那么净心也有难净和易净,什么叫难净呢,就是在这个娑婆国土当下显前境界中一点一滴的去净,叫做难净。再一个,通过愿力,真实的信心作为方便往生到佛国净土去净是属于易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理解佛法一定要两面来理解,你才称之为圆融无碍。因为我听过好多同修说,“心净则国土净”为什么要往生呢,不要忘了还有另一半,国土净心才能净,这也是相辅相成的。

我在暑假的时候,去年暑假的时候去过拉萨。去拉萨嘛,因为我去西藏已经三次了,那么这次去就没有特意的到处参访圣迹。每天另外两位师兄弟呢,他们没去过,害怕他们高原反应,我陪着他们去,号称要照顾他们。那么有时候他们出去在其他地方转转,我说我就不去了。刚好住在大昭寺旁边,每天早上准点的去大昭寺。大昭寺去呢,前面有一个礼拜区。因为游客太多了,大昭寺的游客呀,整个拉萨的游客分为两拨,一拨这边是当地的藏民,全民信佛,所以每天都要去大昭寺磕头,象长龙一样把整个八角街都饶了几圈,这样排队进去上酥油灯,磕头,献哈达。另外一边是走的游客,游客的这个门就是拿门票进去,买的参观卷。

我当时呢,在汉地呆的久了就喜欢走后门,我就觉得说随着藏民这边排队太久了,我一天去一回,就钻空子跟着旅游团进去。我说我是出家人,他一看法师,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天天见我,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知道我是每天进去礼拜。拜完了以后,我就出来跟大伙儿所有的藏族同修们就在大昭寺广场的礼拜区。当时我就想想,前后横竖全是磕大头的人, 在那种场景中,你觉得不要说你打坐在这儿,你吊儿郎当的说个闲话,散心杂话的,你在那你不拜,不顶礼,不磕头,你都觉得惭愧。为什么,大家都在磕头,都在修加行,有的在念咒,藏族同修们磕头磕累了,赶紧把珠子拿出来又念百字明。完了以后过一会儿,再把他的供具拿出来修曼达,修他们的加行。一个打折的心都不发,一定要把那个数量给修满,一个都不落。在这样一种情景中,我觉得我在那,哎呀说句心里话,一般咱们汉地的顶礼膜拜是五体投地,不是藏族那种大拜,纯粹一下子身子咵的进去。你没有得了那个窍,你还不会那么拜,身体好像不协调,舒展不开来。那我就只用常规的这种,咱们汉地的这种礼拜法。而且的确在拉萨有点高原反应,不是特别严重,可是一有这种大的运动就感觉到气不够用,心慌。可是在那种情况下,你就觉得坐在哪歇一会儿,或者散心吊儿郎当的放纵一下,你心虚的不行。

你必须就随着他们念一会儿佛,念的差不多歇一下,又可以拜了,拿着念珠连着拜一百零八拜。我只能这样拜一串念珠,拜完了以后再坐着念半天。在那种场合的加持力中就感觉到说国土净才能是心净,它是一个净佛国土。不由自主你就必须修行,而你的信仰也自觉这么过关,无比的纯正,我真的是一个佛弟子。因为大家都是共同的气场加持力,没有人来坏你的道义和发心。所以我们常固执的认为心净则国土净,一定要在这个世界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不妨说国土净也心净,往生是上上的首选修行之道。要有这个概念,这才叫做应当愿生彼佛世界。东西你随意往生,不过下面我们要讲到其他国土里面还是有差别相的,哪个容易,哪个难,有分别。这段话是对上面十二大愿整个经文的一个总结,最后介绍了有两位上首菩萨,然后劝说修药师法门可以成就去琉璃净土。这段是这样的意思。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下一段经文特别有意思,为什么在六度里面,说完药师佛十二大愿以后整个摄他的六度万行,六度里面的第一度是什么,布施。看这段经文。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看看药师佛的名号有如此的加持力。这段经文我们有一个主题要学,就是说要好好学习布施这门学问。太有意思了,你看这经文里面说首先你不知善恶,在这种情况下惟怀贪吝。什么叫做不知善恶呢,最大的能分辨善恶就是明因果知轮回。舍呀,佛门六度首赞布施,就是你要舍,从舍财到舍物到舍家产,乃至最后成佛的时候,头足手目都可以舍,舍生,最后连舍都舍去了,你就成就了,归无所得法界圆满,成佛了。所以修行就是一个舍的过程。如果你不明白因果,不知道世出世间法,不知道轮回中有舍才有得的这个甚深微妙的道理,你就属于不识善恶的人。就以为都要得,要索取,要为我所用,要如我所愿,要为我指,要一切依我来支配。

舍不了呀,越收越紧越收越紧最后今在恶趣。或傍生趣。堕到三恶道里面去。所以这个里面就是布施的微妙法义,大家要懂得布施。你看特别有意思的这里有一段接下来我们看,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不但做惯买卖了,除非你给我怎么我才跟你交换,有一个来要的话就不能舍,而且稍微舍一点就如割身肉。深生痛惜。舍不得呀。你看说的多到位,太生动形象了,就象割自己的肉一样生起来这种心疼呀。那么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你看经文讲得多么具有现实情形,人最大的其实是自己嘛,吝啬到什么程度呢,给自己花点钱都舍不得。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太多了,真是这样的。你说给自己,人最怜惜最心疼的就是自己,给自己花都舍不得,何况父母亲,远了一层,妻子,再次子,奴婢乃至一切来要饭的这些认不得的人,一层一层的,就是给自己都舍不得花何苦呢,其他的就不用说了,就死死的守着一个存款存折。

特别有意思,我自己见我老家,出家以后我还回去讲到佛法,一块的也有皈依的我们那边的弟子,(说师父),说起张家长李家短的时候,就讲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为什么呢,其实我们所谓的贪著,所谓的存款就是一个数字。甚至你看小品里面就说钱没花了人死了,这是实在话。你现在存款上的这个数字不一定是你能花得到的。相信大家也都有点存款,那么你想想这个数字到银行去打一下,给你加点零,又加了几位,问题是钱在银行存着,你的无常一旦显前的时候,能不能花是两码事。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一个心理安慰,为什么呢,刚才提到这老太太,有个老太太儿女不太孝顺,所以她所有的期望都寄予在自己还有点体己,私房。

那么到什么程度呀,我们那讲到人特别会过日子的时候,说她很仔细,这是土话了,仔细就是完全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那种状态。就是想存,只想存不想出,只想进去。那么她有个什么习气呢,过两天就要从箱子里面,压箱子的那个存折拿出来,把本打开看一看,看完以后很舒心的包一个塑料纸又放回去。那么一旦觉得没有安全感,心生烦恼的时候,赶紧把这个存折又拿出来看一看。你看,以此来作为心里的依托。为什么,她也知道无常。可是就对这几个数字产生如此大的执著时,她对这个数字产生了信仰,那么她存款上的数字因果关系就确立了。看一下子因,就感到她心满意足的果,她是这样一种不识善恶法。所以从这点来讲呢,我们要知道要学会舍。

大家想想我们现在无非所谓的理财嘛,我们每次有好多情形,生活在都市里面比如地铁口出来,一迈眼神,这边是一个衣衫很烂的,身上很脏的,表情很狼狈的很羸劣的一个人手伸出来,或者拿着一个破罐破碗的在那要点钱,这是一种情形,从地铁口出来。那么等你已经出来了上到平整的马路上,突然再一转身回首之间又见一个很高档的轿车宝马或者奔驰,然后西装革履神采飞扬的一个人赶紧出来啪的门一开,很自然而然的上去开车走了。我们也不是说谁好谁坏,可是这就是福报三六九等的差别相就出来了,同样的世界同样的情形国土里面。为什么,因地所决定的。

就是由于布施所决定的,过去他施舍的多,他成就别人的多,这辈子他的资具就丰足,他的生活场景就富丽堂皇。你上辈子贪的多,悭贪的多,那得了人身生的这么漏劣已经算好的了,可是一辈子穷困潦倒从来都发不了,没有好的改善的时候,机遇。为什么,你从来舍不得布施。就这样的两种情形一对比,非常生动就说明布施的功德差别就出来了。舍,你会不会舍。我们现在说理财,一会儿又去买点黄金,一会儿去买股票,一会儿这个基金那个什么。诸位这些理财呀,都是愚痴的理财。真正的理财就是把你的钱布施出去,把功德存在于法界之中,任何时候一旦有难,八方支援。这叫真理财,这才叫你会存钱,往哪存呀,往法界存。你存到本上,存到银行里面能长久能保障吗。天天提心吊胆的这个又跌了,那个又降了,最后又经济什么的,天天提心吊胆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在病中。为什么,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懂的布施。所以布施是一门学问,要懂得舍。

当然对财富的认知,我们知道财富为五家共有,你别以为说现在到手的、怀揣的就是你的。首先,水呀,水火无情。水灾来的时候,海啸来的时候,大水来的时候洪水一灌,你拿什么去呀,一股水就给你冲得无影无踪,火一烧同样如此。再一个盗贼,家里来小偷了给你偷走了,骗子给你骗走了,抢劫犯给你抢走了。还有两大去处,一个官家,二一个败家子。官家就是抄家呀,《红楼梦》里面贾府曾经盛极一时,最后一纸圣旨下来满门抄得,还哪里有。穷了。败家子,你生了一个冤家的儿子话,一辈子把你所有的家产败得干干净净,那他来讨债的。所以财富为五家共有,你自己就要善于去布施,不要天天拽在这里。因为每个人的福德有一个承载的极限,除了佛为什么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他的福德是圆满的,任何东西都能承载的下,整个法界是他的一心体现。我们凡夫,你的福气,你上辈子修了多少,就这么多,你非得去强求的拽过来积攒起来,不懂得去放的时候,很简单的道理就象一个气袋一样,你只往进去冲,不去放的时候,它迟早会爆掉的。就象一个兜一样,你老往进去揣揣揣,这个兜就会撕掉破掉,会抻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布施,把自己福德的承载力扩大,这样你这个上衣兜就越来越大,就能装越来越多的钱,福气一定要有足够的福德去承载,福力去承载。福从哪来呀,还得从布施来。所以这段话你看为什么说,虽然这里讲到说曾经闻过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哪怕堕到傍生、饿鬼里面了,只要生了反悔,慢慢就能够随着修行对布施这种法产生好乐,你看到最后的时候说不但能够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何况财物这些小儿科呢。这说明药师琉璃光如来这句名号一旦曾经无意中称赞过,将来都能感到这样的果德。

布施,我们再来从理论上讲讲布施。为什么在六度首先赞布施呢,大家知道来生避免贫穷艰苦,一个人的贫穷艰苦可以影响他事业的成败。我们修法上也是第一个要修福,你的福报不够你根本就没办法修,试想一下你的日子都过不了,你怎么学佛呢,学佛需要福德资粮。那么佛法的进行首先就贵在布施,这是佛当时为了具足物资建立起来人间的这种和乐,才提出出世间圣法的根本以布施为开头。如果你的资具物资都缺乏到无以为生的时候,就很难再去进修佛法了。所以说人间的三种福行就是布施,持戒,修定,布施还在第一位。那么我们这里讲到说布施为五家共有的财富,你要善于去运用,可是布施在严格讲起来它也有说法的。你到底布施的如不如法,你的心态是不是圆满的,佛法佛的正知正见的心态去布施,不一定的。

我曾经在《普门品》里面也讲过,比如说有几种不正确的布施心态,我们就需要调整。首先,有时候我们的布施不是主动发心的,而是被迫的送上门来不好意思拒绝,或者不是看到机会自己马上去布施的,而是随顺着,好像半推半就到这个点上没办法了就掏点吧,这是第一种不正确的心态。其次,觉得自己的财产地位害怕难以保持了,好像说有大祸临头了,在这种情况下力求去逢凶化吉,带着这种念头尽量避免,一般我们现在的布施很多时候这是常态。当然法师们也会给你们讲不管怎么样你去做点功德,能给自己积累福德也可以改良改良现状,可是从真正的严格来讲这也是一种不正确的布施心态,这叫做另一种布施的名称,是怖畏的“怖”,布施的“施”,因为害怕的心理而去布施。

再一个还有以酬谢的心,人家给了你,比如两个人都是同修,那同修的话可能他帮了你,你老不想欠他情,那么就以酬还谢的心态好像说我供养布施你结缘怎么怎么,其实是带有一种还债,不想欠你人情,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不是太正确的心态。再一个反过来有的人是为了求人家的回报,对他别有用心,希望他给我效力,希望他给我卖命,我给他大量的钱怎么怎么样,这样好像出手很慷慨,其实是想收买他,这种也属于不如法的布施。

那么再往下讲的话还有一些,比如说自己没有布施的意向,但是祖上流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亲都信佛,为了孝顺父母就像例行公事一样的说,初一十五的了到庙里面功德箱放一百块钱等等这些,这也不属于如法。那么我们现在最常见的一个布施是什么,为面子,沽名钓誉。说有些手头也有这个能力,不能说他不慷慨大方,但是他的出手很大方可是一定是要沽名钓誉,要名要利。为了更好的投资,为了建立某种不管是名分上或感情上的一种投资以后,为了获得更大的辐射力。

当然我们现在有时候社会上也在提倡要高调行善,这只是对善法,慈善事业的一种倡导,这另当别说。而我们身为一个正知正见的佛弟子,如果你是怀着,比如说吧,今天去捐点钱或者怎么样,你有没有发心说的的确确为了用在刀刃上给他解决很大的问题,而不是说我做了好事,我是一个佛弟子,一定要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为了名,我修行好别人赞叹我,他能舍得怎么怎么样,一旦掺杂了这种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不算正知正见如法的布施。当然从这几种来看,虽然这是属于不如法的,可是仔细反观一下好像我们每天布施的心态基本上都被圈进这几条中了,这就要调整心态。最好的布施就是跟菩提心和三轮体空相应,不执著,但是我还继续去行布施道。这是布施,这是几种不如法的布施。那么平常我们去布施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怎么样去调整自己的心去把布施做到功德最圆满和究竟,甚至出世间菩提道业上会呢。

有两点,一个叫“舍”,一个叫“利”。一个,我是的的确确对这个物资有舍心,以充分主动的心理去,不是说被人家借了或者调了,勉强的说我这算布施,这不算。有舍心。再一个这个东西给人家能够得利益,建道场、印经书大家看了能得智慧,做慈善去放生,可以让别人得到受用。你比如毒品和烟送给人家起害作用,不好。这个叫以“舍”,以“利”。再一个从布施的对象上,也有“悲田”和“敬田”。悲田是说对于孤寡、贫穷咱们经文里面说的这些人,产生了怜悯心。比如说我们这次芦山的地震,雅安的地震,的的确确我发起心说,对这些灾区的民众我要发一份力。

哪怕一点点的功德都功不唐捐,真的。这样这叫做悲田,对于弱势群体。如果对于父母的供养,对于三宝的供养、对于师长等等的恭敬,出于这种的供养呢,这叫做敬田。这是两大功德渠道,一个是向下的悲悯心,一个是向上的恭敬心,这样的一种心态来布施。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悲心和恭敬心比较到位的,功德就大于半推半就的,或者表面文章的,或者碍于大家一块的,今天去见哪位大德,大家都供养了,我也好歹掏一个,可是心里极不情愿,没有这种法喜,这功德就有差别。

再一个心田中,如果你布施,比如说悲田。你看到一个老年人,或者缺胳膊少腿的这样的人,这种情况下你去布施。就会比看到一个少壮不努力,天天蹭吃蹭喝的,你也发心给他。比它功德要大,有差别。这叫做心的不同,然后对象的不同,再一个心和对象都同了以后,事相上就有差别。的确是你布施的多比布施的少功德要大。当然这也要建立在你俩的能力是等同的范畴内,这个我还有特别说一下。就是比如说,很可能你是个亿万富翁,而他只是一个每个月领几百块钱救济金过日子的人,那么你们两个同时掏十块钱的话,领救济的这个人的功德要大的大得多。因为他心力足,他一个月就那么多点钱,他能在这种情况下掏出来十块钱。可是你花十块钱,可能十块钱掉到地上,对于你来说都不会捡,这就有差别了。所以布施一定要去思查,所有的源于我们的发心,发心正不正,是不是舍,是不是菩提心,是不是空性见,三轮体空。

那么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在讲这段的时候说到。还是要给别人受用,不要自己舍不得。说白了,就是你得掏钱。佛门里面说,你做点功德吧,你是大功德主,你出多少呀,等等。好像听起来很俗,大家都听滥了。觉得说,学佛学着学着就让干这个,每一个人根性不一样,我条件也不好嘛。当然随分随力,这个不能勉强,勉强你去的就是刚才那几种布施不太如法。可是如果你要想得福德,说白了还就得拿钱。昨天我去放生了,放生这一法里面就具足了三种布施。我们刚才讲到的只属于财和物上面的布施,通称叫做“财布施”。那么你今天花净资把这些活物买来,你一定会掏钱,这叫做“财布施”。 在过程中由师父领着,大家排班好了以后,给它正授三皈作为将来菩提道业种,这叫做“法布施”。

那么今天如果我们不去买,那所有这些活物必定就会被洒向京城的各大餐厅酒店,被蒸了,煮了,炸了。救它于危难之中,这叫做“无畏布施”。放生一法就具足了三种布施,所以昨天我还讲到说。于心最难的事就是舍财,于身体最难的事就是断命。那么放生这个佛事既能对治我们的难舍之心,又能救下马上将断的命,何乐而不为呢。我们现在有时候觉得,当然现在放生的环境不好,你看我这几年在北京到处找水,就找不到一个比较满意的,要不就是污染,要不就是撒网,设地笼,垂钓已经属于环境比较好的了,放这么多终不可能被全钓光吧。这就是我们现在国土比较陋劣,人家净土,琉璃世界。

我们这染土,放个生,围上来一堆人要把你放生的再抢掉。这充分说明不但我们做点善事,因缘这么的不具足,我们的福报不够。二一个所放的畜生福报不够,为什么,你想救它,想方设法都不能圆满的顺理成章的让它放生逍遥。很可能刚这放了,那边今天的定业转不了,其中一条又被钓上去了。我有一次在门头沟那边,眼看着哗哗哗放进去那么多的鲫鱼,正撒欢地游成一团钻上来,好像很感恩是样子,突然间那边一只专吃鱼的鸟,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嘴就这么长,噌得沿着水面滑了一下子又把一条鱼给叼上去吃掉了。你看过去这个定业,果报转不了。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还是要坚持放生,放生能把布施如此究竟圆满地摄在其中。

再一个消业障,所有的修行法里面,放生的确是有为法中第一功德,要多放生。而且因为放生消业障,它的违缘也特别多。比如旁边说风凉话的,很多时候。为什么呀,我心好就好了,非得形式主义地去吃个素还要戒杀,放生,干什么呀。佛教不是说以心为主嘛,心净则国土净嘛。但凡这些浅见的人都是没有设身处地,你想想你心好,那一切众生都最爱惜的就是生命,你用它的生命饱你自己的口福,这是好心还是坏心呢,能说的过去吗。借口。没有设身处地,你把自己大卸八块给你弄成一盘端上来的时候,你能受得了,不要你自己,你自己的六亲眷属端上来给你吃,你受得了吗,没有慈悲心、没有平等心。九法界的众生一样的,最爱惜的就是生命。所以不要冤冤相报,现在之所以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夜半声。杀业杀的这么重。

诸位同修,我们现在的杀业是分批分批的杀,成批成批的走。你看一个养殖场里面,不断的催,甚至吃的那些饲料,几个月以后就必须要杀。那说明现在的畜生轮回的节奏如此之快,一次又一次还杀业仇的间隔越来越短。为什么,它过去杀业也重呀。我们如果再加进去,再跟它共这个业。将来倒霉的是我们,一拨翻过来又是。他吃他杀,我是被吃被杀的一样的道理。所以从这点来讲,要发心放生。再一个,还有一些风凉话说,你们放生呀,你们是放死。这属于嫉妒,你掏了钱放生了,他舍不得。他在旁边又觉得舍不得见不得人,就希望把你拉过去跟他一样,这就皇而堂之了嘛。舍不得钱呀,就是舍不得钱,不要说别的,就是舍不得钱。

这不是让我们倾家荡产呀,你买件衣服,没用的那些东西买了一大堆,你买那些积攒了放个生多好呀,刚才讲了布施功德存于法界呀。你买来很多东西其实有时候没用,用一下就再也不用了,或者最后又送人扔了。所以从这点来讲,希望我们讲到《药师经》这段,药师佛嘛,药,药就是救度众生呀。施这个法药嘛。那么放生的时候你给它救下了危难,它那会儿生的就是将要断命的病,你一定要给它让它断不了命的药,就是把它救下了。这就是药师佛的精神,药师。你当下就是观音菩萨就是药师佛。所以放生这一法里面所摄的功德就是我们这里讲的布施。要会布施,要学会布施。

那么这里讲到,就算不布施,这么悭贪的人。我们刚才讲了这么多善业,他一点都不造,那他堕到恶趣,如果无意中曾经闻过药师琉璃光,药师佛的名号的话,能够意念起来的话,那个果报完了,生到人道里面后,就会对布施升起极大的信心,循序渐进最后布施到究竟圆满。这是讲到这段经文主要提及的就是布施。你看经文里面说到药师佛怎么成就的佛国净土呢,和六度万行有关,六度万行中首推布施。

所以我们讲到布施是一门学问,大家一定要学会如法如理的布施。当然,首先,如理如法在其次,首先你要布施,要舍得。你别说今天听了这个法了,终于知道布施是怎么回事了,看见他这么掏钱、他那么供养,马上就用这七条,这十几条去框他,最后发现无一是处,你不行。这就错了。首先他是个布施者,这是前提条件,然后再去调自己的布施心态。不要搞错了,今天讲的是让你布施,不是让你不布施。不许今天听了这么多如法不如法以后,马上又用这些去框别人,框同修,最后把别人判定了,你这个造的是生死业,布施不如法还有罪过呢。好,我们再看一段经文,往下贯。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尸罗是印度话,就是清净,安稳,安静的意思,我们称之为戒律。)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就是公共的道德、公共守则、规约。)有于尸罗轨则。虽则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你看,“趣于非家”就是说,能够出家的意思)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那么接下来的一段经文,下面我们要讲的就是屡屡说“暂得闻如来琉璃光名号”,为什么叫做“名号”,从“复次。曼殊室利”这里,到下面“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最后到一直到这里说,“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这段经文。我们来看一下,从刚才我读的这段经文一直到第三段经文,就是“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种比丘比丘尼”之前这段经文讲的就是能够闻这句名号所得的功德。那这句名号,接下来的这个版块就要讲,一句名号为什么如此的殊胜呢。我们常说南无阿弥陀佛,要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到底念佛得怎么个好处。怎么就有如此大的功能作用。

首先你看这里,除了刚才布施以外,这段经文循序渐进。我们修行有多难,首先,你得不破尸罗,不破戒律,不破规则,这是从事相上来讲。其次,虽然戒律,规则不坏,假使你毁正见,你对佛教的领悟,认知是错误的。比如说学佛来了,认得个法师,我觉得学佛是一种很高的品味,人生境界。或者说到庙里去,泡个茶,弹个古琴,觉得说这是超然于物外的,跟道家一样学无为去了,享受生活去了。或者玩票,反正现在都流行拜师父,有上师,带佛牌,大家就跟着好像玩票性质。跟风。最最麻烦的就是来指点江山,带着自己满肚子的社会学,这个学了一大堆,那个学了一肚子,然后把这些七拼八凑的说不出来个所以然。结果还带着这些成见来指点江山,来讨论佛法,没有信仰。等等这些都属于邪见,不是正见。

学佛唯一的正见就要从因果入,从解脱出。—定不能绕开这个,为了究竟解脱,为了放下,自在,为了得智慧,为了出轮回,这叫做不毁正见。所以说“然毁正见”,有的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不爱听法呀。不爱听佛法你哪来的正见嘛,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你不去听,或者说看了一本经就觉得另外所有的经都不对了,只有这个经是最高的。我遇到一个同修就是什么经都没看,就是一本《六祖坛经》。从此以后极乐世界都是虚妄的,都是给一些没有知识的老太太,学佛学得迷掉的一些怎么怎么样,就哄他们念念佛。《六祖坛经》里面说的才是真的。佛言祖语相信谁呀,就一本《六祖坛经》。当然《六祖坛经》说的是真的,可是那是从理上来讲。

那种修行功夫只有六祖在的时代,大家的善根非常好,已经到了那个点上了。这一部坛经,六祖一出现,还用得着一部坛经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足矣了。但是我们现在,这些最上妙的法被我们一听就成了毒药了,害得身心世界就被毒了,受害了。为什么,智慧,福德都已经不够了,没有积攒够,不敢去下这个猛药。所以这里你看,不去多闻你怎么去建立正见。

佛的经典三藏十二部,由于法会,背景的不同、所受的众不同,他每一个讲的角度都不一样。你一定要有足够的悟性和修行,天天在里面琢磨,去闻,去思,才可以把它打通呀。所以从这点来讲,你看,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所有经典的深意是什么,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有的是从事上讲,有的是从理上说,事理圆融,好好修行,起真正信心,就这点。那么还有个最要命的,有虽多闻而增上慢。你看,你戒律持的好、你正见具足,你又学了好多佛经论典,最后放不下“我能持戒律、我具足多闻,我学了好多经典论著,具足正见,有多闻”,你放不下这个更倒霉。为什么,增上慢呀,一旦增上慢,我见必兴。

现在佛门里这种居士不少呀。越学得多越害事呀。为什么,他觉得自己,也不去尊敬三宝,最后成了二宝居士了。认为说反正出家人现在也不怎么样,到处都是假的满天飞,佛门也一塌涂地等等。而且一旦去猎奇佛教,稍微有个害群之马就被无限的放大,所有的盆子都扣在佛教上。好了,佛是真的,法是正的,僧人我不搭理。这就是第一魔头。印祖以前开示过的,你不要贱弃出家人。当然印祖也是呵斥当时教内的情形,因为曾经的佛教出家需要度。怎么度呢,官府国务院来亲自考,皇帝要命令发度牒,非常严格。后来到清朝的时候,人根比较具足,大家都有很好的出家愿望,所以就放开了,为了更多人来出家,来弘扬佛法,来充实僧团。

那么这个法在当时有很大的利益,慢慢地形成流弊,现在作奸犯科的,逃难的,也有这样一些,所以就使得僧团鱼龙混杂,这也是事实,我们没必要回避。可是从一个修行者的角度来讲,你不能因为看见一堆乱石在表面,你就把所有的乱石都掉到,真正的翡翠宝石,它的外表也跟乱石是一样的。你有信心吗,你能认出来吗。

而且佛说,末法时期的众生怎么去求福报,于破戒比丘中去陪福呀。听起来这么不近人情,你替和尚说话,你破戒了你还去怎么怎么,可是我们现在上哪里去求福报,当然戒,定,慧,戒为第一,可是大家要晓得,如果没有比丘了,有一个破戒比丘总比没有强呀,佛法上哪找去,所以这点呢,不是我们替自己威风,不是这样的。具足正见没有增上慢,你护法你就把护法的位尽到就好了,应该怎么样,你就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依任因缘,自己修自己的嘛。不要因为,当然佛门里面有时候有些不好的话听了以后,不好的情形出来就马上对佛法退失信心了。要知道当然有乱石,可是刚才说了,翡翠宝石也在其中呀,你有择法正眼,你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嘛。再怎么说,哪怕所有天下乌鸦都给你看见了,你一口咬定佛法是真实不虚的呀,僧团里面有大力的在弘扬佛法是真实不虚的嘛。所以从这点来讲,不要有增上慢。你看,我们说修行难,难于上青天呀,不坏尸罗,不坏正见,不坏多闻,不具增上慢,在这种情况下,你才能开始使劲。祖师们以前说过,修行依靠自力难,到现在末法时期,难比手举三千大千世界。就自己凡夫一只手把三千大千世界举起来。修行的道路上是一进九退,就好比说一个人要进,九个人往下拽你一样。这样的一种难度,在五浊恶世,于此五浊恶世,欲想要修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说,这段后面我们不读了,这三大段经文讲的就是名号功德。刚才我们讲到修行上到了如此的,这样一种艰辛或者不具足,暂闻名号--过去闻过,那么可以去转过来,不堕恶趣。哪怕你没有闻过,药师佛可以以他的本愿威力令你现前能够听到药师佛名号。所以我们在一开始讲经的时候,题名的时候,我就很感慨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设教的时候真是良苦用心,大殿里面供的三尊佛,这边药师佛来救济我们之生。这边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来超度我们之死。在生死的过程中,真的是这两大法门刚好一铆一环,这样来学习《药师经》。

那么下面呢,我们刚才讲到说。曾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怎么怎么样,我们要讲到倒底为什么说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这句名号有啥了不起,这么的好处多多呢。在坐的诸位都是学佛这么久了,不论说南无阿弥陀佛,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这些人都是圣者,圣人,都是以名号来救度众生。这样的话就让我们觉得费解,觉得很奇谈。成了佛教徒了,觉得这么一说,其实心里还会有疑情,乃至我们号称学佛的资深佛教徒也会觉得这不太可能——为什么一句名号就具足这样的功德呢。为什么,说六字洪名出乾坤,阿弥陀佛一句,“莫讶一念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包括三乘圣教,六度万行都在里面,横超往生,凭什么呢。不是说一切世间都是假名吗。

而且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依着通途,我们这个世界的情形一定要有付出才有回报。让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等价兑换状态的,习惯了付出才可以合情合理的得到,不心虚的、觉得不会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一种长期的知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的,这样一种情形社会里面,觉得就靠一句名号,就能体现出来功德作用,不一定吧,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有这么好的事儿吗。在这样一个代价与回报的社会中不能信受,一句名号功德度众生,很难信受。总归就算修了佛法,我也怎么样修观呀,持了多少咒呀,天天去布施放生功德。当然这些都属于六度万行,可是究竟极果一乘佛法中,念佛为因,成佛为果。要具足信心。就是靠一句名号可以圆满究竟,对于名号的认知呀,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认识。那么第六讲时间到了,待第七讲开始,我们再给大家说说名号功德。南无阿弥陀佛。

0:00 / 0:00
药师经1
药师经2
药师经3
药师经4
药师经5
药师经6
药师经7
药师经8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药师佛国与西方无异,何须定愿西方净土

又问:东方药师佛国,依正庄严,与西方无异。又有八大...

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

讲《药师经》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怎样拥有健康的身体...

药师法门的特质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唐玄奘、义净法师等译...

如何修持药师法门

修持药师法门,与修持极乐净土法门一样,需要信、愿、...

药师法门为末法必修法门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

消灾延寿的药师佛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感应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

拜《药师忏》可以替代别人忏悔

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何以应当戒杀?

杀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现在有一...

为什么要以「和」为贵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

弘一大师劝人听钟念佛文

近有人新发明听钟念佛之法,至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

想离苦必须念佛

夫六道众生,无一不欲离苦得乐。尤以我人道欲求离苦之...

【佛教词典】十二恶律仪

杂阿毗昙心论云:十二恶律仪。恶律仪者,谓法所不应作...

【佛教词典】师子游戏三昧

(术语)八三昧之一。譬如师子之搏鹿,自在戏乐,佛亦...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

大师在开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做过与修行悟道极有关...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

【原文】 问曰:想即无想,谨闻之矣!然《方等经》中,...

佛陀开示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多少福

迦叶菩萨问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

烧香作炭

佛陀在舍卫国说法的时候,感化了一位青年发心跟随佛陀...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

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

净界法师:测试自己有没有出家的因缘

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我们也可以测试一下你...

两头鸟

从前,在遥远的雪山下,有一只两头鸟。这只两头鸟,为...

忏悔常识问答

问: 何为忏悔。 答: 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

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

骨不吓人,人自吓;癌不惊人,人自惊

我先说一件趣事或许您可以从中去体会:以前我在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