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017/10/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四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一二群的同修、同学们,请大家合掌一起来三称本师祈请加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大家放掌。

各位同学,时间很快今天又是周一,好像我们学修也是如此,每天都觉得应该好好的,时间不多的,应该即刻进行下一次一定要怎样怎样,但是好像每一次还是依然如故,还是停滞不前,很多时候修行是很无奈的事情。那么借着这个听法的因缘,希望我们也在每一次的周一,都给大家提起来一个信念和激情吧。

今天是我们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第四讲,在此也希望大家在今天的听闻法义中,有更好的收获和领解。上一次我们讲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圣言。我们讲到“五蕴皆空”的时候,就说到我们的身心世界,我们这个自以为是的“我”,原来如此。是有这五样东西搭配、协调相互作用,然后一团麻的错认和颠倒才有了“我”的感觉。我们现在学佛也是如此,正因为《心经》的这个空性讲的如此的彻底究竟,它的究竟之处就是说要空掉我们的身和心的世界。这样才能到根本上的解脱,可是由于这种究竟又导致我们有时候其实怕解脱。为什么这么讲呢?咱们现在很多时候会接触佛法,接触三宝乃至到道场,也会有各种各样花样翻新的一些所谓的佛事活动吧。可是有时候不得已说一句,几乎都是增长我执的,很简单是哪怕是今天很休闲的去喝了杯茶,在一个很放松的地方就好像很非常舒服就像佛法很受用一样。其实可能真的是一种错觉,是一种更软暖的我执增加的一个增加点吧。

这样想起来的话,我们就觉得这个《心经》它的这种究竟观法要直击到我们本有的存在,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身心世界都本来是一种错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才叫说修行成功的标志,很多时候我们心力不够,就会觉得这都空掉了,那我们本有的存在都要彻底的解剖、认清,那“我”怎么办呀。就是等于我们对于这个色身已经相续轮回中不断的相续执著了很久,又带着我们阿赖意识第七识执著第八识为我的这种天然作用,所以就很难割舍到。割舍外边的可能物质也行,一切身外之物或者一些享受呀、一些平常的思想呀认知呀好像还都可以。但是真正要把“我”也解决掉的时候,这个时候这种根深蒂固的我执就会感觉到非常的不安,不愿意面对,甚至开始逃避顾左右而言他。这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学佛上不去,因为根本的点没有透过来。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就会有一些问题,世界发展那我都是错觉的,我们都解脱了这怎么发展呀。就像有些人问都当和尚出家了这社会还怎么进行呢。这是《心经》里面根本的一个见解,包括老子都说过“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身见乃至这个心的错觉对于我的执著,几乎所有的法门都是针对我执而展开的。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有一个弟子叫做离婆多,他在修道的时候做行脚云游这样的生活状态。有一次他经过一个村庄的时候,天气晚了他就求宿,结果村长告诉他说村中有一个破庙可以借宿,但是里面不适合住人,里面总是闹鬼。其他人都不敢住。他倒是还不信这个邪,晚上去了就睡在那个供神的供桌下面。到了半夜见到两个鬼,因为那个时候都是佛陀的大弟子,所以他们有很多通,甚至异道众生也能够沟通。见到大鬼小鬼拖着一条死尸就进来了,因为它们是啖尸鬼。正准备吃的时候两个鬼发生争执了,大鬼小鬼都说这个死尸是属于自己的,我拖进来的,争论不休。后来它们看见在供桌下躺着的离婆多,就让他证明说到底是谁拉进来的,让他判这个官司。离婆多也很聪明,看见这两只鬼都这么凶反正我说了也都不免一死,还不如说句实话,不要违世尊打妄语的戒律。他就说是小鬼拖进来的尸体,说了个真话。大鬼一听以后马上就暴怒了,就开始收拾他。一会儿把他的左腿给拔了吃掉,一会儿又把他的右腿拔了吃掉,左右胳膊,最后躯干、头全部给拔了。那个小鬼,因为说了向着他的话了,他还挺感激的。他等大鬼把离婆多腿拔掉的时候呢,他就把尸体的腿补到他身上,把胳膊拔掉了就把胳膊补上。最后彻底全身上下完全换了个,天亮了走出庙门以后,他自己就在那里反思,起了疑情说,我的感觉还在但是这个身体又不是我,到底“我”到哪里去了呢?因缘到了,刚刚碰到一个高僧在旁边点化他说,“本来就没有我呀”。一语道破这个真实的五蕴皆空的境界,他就开悟了。

所以我们常说的这个修行修行,前面讲到“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就是反观,般若智慧来照了的一个状态,相续这样就能够跟空性相应。所以又说上一次给大家讲到“照见五蕴皆空”。在佛的经典里面呢也把我们的身心世界,就是色、受、想、行、识组成“我”的感觉这个五个因缘,也做一个比喻过,他就讲总明身体和身心色心二法是如幻如化的,是从因缘和合而有的。它没有一个真实的实在性。所以当时佛就给这个平沙王说这个比喻,就讲到这个五蕴皆空的时候做了很好的比喻。我们来听一下。他说我们的色法,就是我们的色身就像聚沫一样,水里的泡沫聚集在一起风一吹,像海里面的浮沤一样,体相没有真实的存在。他说我们这个感受就像水泡一样,大家想想我们的感受从哪里来的吗?都是由自己的六根领略外在的六尘境界,也就是我们当下碰撞外境所回馈出来,是好的不好的舒服的不舒服的。所以这种撞击性就等于像一个水泡一样,水泡是怎么成形的,就是撞击成形的。大家看到下大雨时地下的雨点打的一下子甩下来时碰,再撞地面就会形成水泡。所以我们的感受就像一个水泡。刹那刹那的灭、刹那刹那的起。那么说这个想就像阳炎一样,什么叫阳炎呢?就是我们在沙漠里面艳阳高照的时候,那个远远望去放眼旷野的时候看到日光发的炎像水一样。这也是一个我们众生因想念而成的一种幻相,终归也是虚妄的。你看从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炎,行像芭蕉一样。北方生活的见芭蕉见得少,像出家人长期行脚哪里都见到这些植物,南方的芭蕉比较多。芭蕉它有一个什么特色呢?非常的脆,大的芭蕉叶子很脆弱一碰一折就坏掉了,中间也是空的不是实的。所以说众生造作的诸形也就是迁流变化就像芭蕉一样。说到色、受、想、行,最后说识像什么呢?像幻师一样,就像幻术师变幻,一会儿变个人一会儿变个马,众生的心识也是这样变现不断地去分别诸法。随境身灭,如幻如化,没有一个真实的状态。菩萨就是以这种般若的智慧,观色、受、想、行、识五蕴。像色是从四大而有的,受、想、行、识是从妄想境界而生的,等等这一切就像空花水月一样,才能照见五蕴皆空。是这么个意思。

当然,我们下面就是要讲一下空性,什么是空性?因为对于佛门来讲,特别是我们现在学佛初机的人,乃至善根不是很够福德不是很够。他听到这个空的时候呢,很危险很危险,也很微妙很微妙。如果说会听的福报够的,很可能就长驱直入的一念或者几念中,真的能够领略乃至证悟空性。比如当我们烦恼生起来的时候,能够当下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五蕴皆空”的这个法,让他即刻烦恼的感觉能够消失,空灵的状态能够显现,哪怕是一念这也算证悟空性。但是可悲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听了空以后呀,只是一种空的理解,空的思维,空的分别。基本上触摸不到空的状态,包括咱们现在讲也是如此,所以什么东西都是双刃剑。像最究竟的法,那我们听到以后很可能得到了最究竟的受用,很可能走入最大的误区。

所以在这个空性上,我们下面还是要了解一下,从我们文章逻辑上来讲,首先,我们要理解空性是有差别的。就像我们修行的次第、所证的境界、法门、乃至根性,确实是有差别。一般从凡夫或者有一些外道来讲呀,他所讲的空性入不到我们这里讲的空性中来的,他很可能是一种顽虚空或者叫断灭空。什么叫做顽虚空呢?就是有色法的地方占据了,没有色法没有障碍的地方腾出来了,就像我们现在手在空中那么一划,这个地方没有物质,我能够随意这样进止左来右往前后进退,这是一片空地,虚空的空。他认为有东西占据了就叫有,没有东西占据了就叫空。块然一物,真的觉得这虚空之空就是一个空,这就叫顽虚空。一般凡夫我们下意识的,大家不要吹牛,下意识的我们觉得空就是像虚空一样啥都没有。所以为什么佛很多时候被迫都用虚空来做比喻,但确实真正的空性不是虚空的空。

其次还有一种误区叫做“断灭空”,什么叫“断灭空”呢?大家对于佛法的误区都认为是消极的,说顿入空门了就一切都没有了,一切东西都空掉了灭掉了,就是把物质的色法灭掉了才能见空,把它没了才叫空。人死如灯灭、草木一秋、人生一世这就叫空。以为消散掉了没了就叫空。这就叫“断灭空”。

顽虚空,断灭空,这都是凡夫和外道,几乎是出不了这两种见解,邪知邪见。真正的佛法里面,迈入佛法咱们讲的空有三个层面:一个叫做“析法空”,分析的析,佛法的法。再高一个层次叫做“体法空”,再高一个层次叫做“妙有真空”。这是我们今晚必须要搞清楚的。

什么叫做“析法空”呢?顾名思议就是这个层面的空性,它是由藏教的罗汉、声闻或者缘觉这些根性的人所修的法。也就是说听闻佛讲法以后,悟到了一切色法、空法以后等等这些都是生灭无常假相的。所以说在这个上面进行分析,不断的说,比如说我是一,那么它就是我是五蕴组成的,原来是五个部位就分成五条了。再比如说色法是四大组成的,地水火风又分成四条了。就这样不断地解析解析解析,最后发现说原来是空的。很可能一切的色法最后都归于尘埃。所以这就叫析法空。二乘小乘人就叫析法见空。

那么真正进入到大乘的佛法,大乘就是说初门的菩萨,就是修行比较浅的菩萨,他所谓的空叫做体法空,当体即空。当体他就悟到不要一条一条逐个的去分析啊、阐述呀,最后说原来是空的。他是当体见到这个物质本性不生不灭,既没有生何来的灭呢?所以他们就是说当体悟到一切万法的本性就是空的,这叫做体法空。

大家听起来觉得过瘾,很难操作呦,我们基本上现在连析法空的这个本事都没有,但是真正的究竟的空叫做妙有真空、真空妙有之空。后面要讲到色空不二的空,既不是真的有个有,也不是真的有个空,彻底空掉连空不空都没有,就是一切本来的面目就是这样的。空有是不二的、中道的,这叫做妙有真空。

所以这里说“照见五蕴皆空”的空就是指的妙有真空。它既不是顽虚的、断灭的,也不是析法、体法的,它是妙有真空的究竟空性。那么这个听起来好像有点儿教条,我们打个比方吧。大家都知道我们有时候把这个妙有真空有时候也叫佛性、真如。这个佛性呢就像大镜子一样,我们常说大圆镜智,那么这个大镜子呢它是非常干干净净了然无一物的。但是它有一个功能就是,始终能够照天照地,只要有一物映在它镜子里面它就能照出来。那么这一物不在它镜子里边它也没关系。这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能够照的这个智慧,叫大镜。那么真正所照的这个境界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镜子和镜子里面所映现出来影子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对空性了解层次的深浅。大家来看,比如说镜子里面的所有的这些影像,投向哪里它就能够映现出来哪里,天上的蓝天白云、星星月亮、地上的一切万物、高楼大厦、江河湖海。反正总归哪怕你把它放到黑暗的房间里面,它也有一片黑暗的影像在上面。镜子没有任何影像是办不到的、这是绝对办不到的。

但是,比如说析法见空的这些根性的人呢,他就搞不清楚,他认为什么呢?这种空性来讲他认为镜子就是镜子、影子就是影子,而且是镜子里边不能有影子,有影子就不好了。这就是析法见空的二乘人,他是这样认为的。他搞不清楚,他认为影子不应该出现在镜子里边。那么这个当体即空这些根性的人呢,他就属于大乘的初门,他就能够悟到什么呢?镜子就是镜子、影子就是影子,他是都有的,不是说只能有镜子没有影子,他是都有的。也就是说空也是有的、有也是有的,从有上当体之下就是空的。但是他还觉得说空是空有是有。而且他觉得这个镜子是实的,影子可能是虚的,是这样一种认知。真正的妙有真空它是怎么样一个认知呢?它认为镜子和影子永远是不能分开的,镜子就是影子、影子就是镜子。虽然不能分开,可是二者呢又不是完全一回事,就跟水和波浪的道理是相同的,这才符合佛法空性的教义。当然说这种真正的空性呀,我们要告诉大家,语言永远是苍白的,一定要用心灵,我们常说用心灵的脚步才能达到空性的顶点,是需要去修证的。但是我们语言逻辑上首先要从理论上、逻辑上把它要搞清楚。将来心灵体悟的时候,你才用这个理论去印证,才知道是这么回事。所以真正这里讲到的就是妙有真空之空、第一义空、毕竟空、无所得空、中道的空,是这样的一种常住不坏的空性。

当然我们具体为什么前面讲到“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嘛,那就是我们也讲到时间久、功夫深,具体操作上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在析法空和体法空上,要进行一个有为的、有造作的修行,而不是当下就入到这个妙有真空的一个本来面目的境界、如来藏性中。所以说,我们常说“照见五蕴皆空”的这个毕竟空,它要破掉我们对于人、法、空的三种执著。我们大家都了解说我执我执,有一种叫人我执、有一种叫法我执,这两种执著就迷掉了我们身心的一个总的一个相状。你比如说,我们说什么叫做空?我们再换个角度,从人空、法空来讲。人空的话就是说,五蕴中你求一个“我”的存在是不可得的嘛,这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你观到色蕴,刚才讲了,你观察它、解析它,它就是用地水火风来组成我们这个色身的呀。我们对身体里边这些坚固的这些东西、骨头呀什么的这就是地的元素、地大的元素,坚固性;我们身体里有液体,有血液、有唾液、有水分,这就是水的元素组成的;我们身体有温度,这就是火的元素组成的;我们身体上有呼吸,这是什么?风的元素组成的。就是我们色受想行识、我们的色身呀,它是四大组成的。那你不断地这样观照观照的时候,等你真正看清它是四大的缘起组合,那么你只见缘起的时候呢就不见组合了,这个“我”就没掉了。包括受想行识,它是我们心相的一个感觉,最后我们只要一一观察就发现说,只有五蕴,没有“我”的存在。就是色受想行识,人人皆是这样的一个组合,这么一堆身心世界。那么能到这一步的时候呢就叫做“人我空”了。

但是大家不要搞错了以为说破了五蕴就真的“照见五蕴皆空”了,他还有“法我空”,是什么呢?就是你只达到了人我空、你认为“我”是没有的,但是五蕴的这个法是真实的,色受想行识它是决定存在的,这就叫法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观照到说,五蕴中的每一蕴其实都是因缘所生的,都没有一个真实的、不变的、永久的、有主宰的这样的自性,它就是因缘所生刹那生灭法。所以,在其中你求一个真正的五蕴的道理也罢、见解也罢、概念也罢,它没有这样的一个真实状态,也是不可得的,这就叫法空。所以我们如果大家有在心性上去体验的,我们当下就可以马上就有这个感觉。比如我们反观一下自己,大家现在不是都在听法吗?你反观一下自己的色身,这是四大的组合;你的思想、你在听法的时候你的想法、你的感受、你的意识的分别;而且刹那刹那的这种身心世界的走向、生灭、流动等等这一切;都是幻相。这个时候是极容易相应的。那如果有的人再能更进一步的微细的差别中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呢,你再尝试着说,原来说人是五蕴所组成的这个道理,它也是一种执著,你再把它放下,说:人我法我都是空的。这叫“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心还能够进一步微细的话就会再反观,说:没有了五蕴呢是法我,没有了法我呢就是人五蕴和法五蕴都空掉了,那么你认为有一个人五蕴、法五蕴都空掉的时候是不是下意识其实有五蕴在前、空掉在后呢?还是一种不空呢。这个时候呢,就是最究竟的叫空空,人空、法空、空也是空的。但是大家不要搞错了,空也是空的只是让我们在执著的相状上不要说认为有一个五蕴,人我的和法我的五蕴被空掉了,而是它本来就不存在的。不存在的情况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只不过你不要在它上面动念就行了。这叫空空。一切的概念施设都是假的,连空也是空的,这才叫做这里“照见五蕴皆空”的真正的空性表达。

所以诸位大家看看,这个空性从逻辑上次第都非常难以理解,那么真正我们去实修去证的时候呢,很容易把握不住。这种把握不住并不是说没有操作性,而是我们往往自以为是说可能我就得道了,这个时候你就完蛋了。因为本来是不可得法,你认为有一个得到的时候就错了。就跟我们常说的诸法无常,它是指的诸法无有常,不是说诸法有无常,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就认为说诸法无常是诸法真的有个无常。

大家仔细体悟,其实理论就是境界本身,只要你心行能够跟进得上,一致就可以。但是呢,这里我还必须要补充说一点,因为毕竟我们学佛呀,大家都讲修行修行,要付诸行动实践上来。不管我们能做多少,我们一定要从知见上说要去做。讲空呢,真的有时候是险道,因为它在理论依止上听起来好像畅快淋漓,可是它脱离了事修的话,一定一定,不是说很容易啊,是一定会落到顽空或者断灭空中、或者偏空的,其实析法空就属于偏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达到妙有真空的这个空,就是说我们怎么见空呢?就是一定要把“有”的法修到极致,才能见到“空”,那么这个“有”才能转为妙有。也就是我们说事修跟理论空的结合。切不可说听到“空”以后,就不在“有”中去行了,这是一个最麻烦的后遗症。所以说我们很多时候其实事修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必须去做。打个比方吧,我们的善法没有做圆满,空性出不来,这是一个必由之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一听到空就以为说没因没果了、没事没理了、没前没后了,什么也不要干了、反正都是空的,这是很多人犯的毛病。

大家知道真正的妙有真空呀,我们换个角度,从因果上来讲,因果其实就是空性的最佳阐述,只有空性的圆满才能表达前因后果的相续不断,它是互为注释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证到空性了以后,当然没有因果,为什么?它是没有了因果相,不是没有了因果的实在、就是说它相续的这个功能没有了,还是因果相续的功能。只不过我们离开因和果的相,全体都是当下的生灭中所见的不生灭状态,是这样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呀,大家听这个讲的空法还是要有一个最基本的保本的认知。

你看以前祖师们也讲到说“深信因果者,必大明于心性”,就是只有深信前因后果善恶报应的人,才能够悟到这个空性。然后说“大明心性者,必不弃于因果”,就是真正悟到空性的人他还是强调因果,不是就说离开因果就光说超然于因果之外还有个空。这一点为什么跟大家讲呢?就是要告诫我们要知道,从事上修,从理上透,一定要同步进行。纵然不能同步进行,理上透不过,你只管去事修,比你光说理而不去事修还要保本和稳妥得多。就是以前祖师也讲过说:“事有显理的功能”,就是修善事、做善事、修善法,它有慢慢显现空性的功能。但是呢,“理无独立之功”,就是空性它没有独立存在的能力。如果独立存在一定是断灭空或者顽空,它是从事相上修到地步以后悟到了一切法了不可得,就是一切法当体就是空的、了不可得的。所以希望大家在听到这个空性的时候,能起到这么一个可以说是有次第的、双保险的见解,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沦落到很多时候容易犯的以空为借口而不去修行的一种错误的境地。这是“照见五蕴皆空”,我们把空性给大家做了一个分享。

那么下面我们再看“度一切苦厄”。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一旦有了自在的本事,就说明他已经把般若波罗蜜多的法已经深度地具备了。那么有了“照见五蕴皆空”的功夫,自然就能够度一切苦厄的效果就出来了。所以说,这四句话才是《心经》的纲宗。当然,这里讲到的“度一切苦厄”,其实就是指的有苦有厄,就是我们有漏有为的状态。当然苦和厄也是如果从字眼上来讲也是不同的,苦是指的痛苦、或者是我们说劳累的辛苦;厄是指的危险、灾难这样的一个境地。当然,苦和厄也不尽然,为什么呢?就是说有厄的时候不一定是苦的。比如说,我们社会上说大家都觉得,要有一些东西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的质量,有一家子人才能够天伦圆满。但是出家人他就把这些都抛弃了,那么,从世间来讲呢没有这些呢就比较算苦了。可出家人他是觉得,我出家了以后这些都没有,一个贫僧,那反而是他向往的一个境界,反而成了乐。所以有时候呢,在一样的境界和状况里边,可能个人的心地、发心和因缘,还是感受的苦乐是不一样的。

那么在我们通常中再把苦分为三种状态:有时候是心理的,有时候是生理的。生理的苦就是人道里边的生老病死;心里边呢就是我们常说的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还有一种是五阴炽盛的苦,五阴炽盛就是我们讲到的五蕴不断地组合、一生又一生地牵缠着我们在这个生死中打滚。我们很难观察到这个五蕴是炽盛的,在生死的轮转中,它的力量是很大的,就跟五条大蛇扭曲、交集在一起一样,这叫五阴炽盛。

这是我们常说的分段八苦。在咱们人来讲,现在这个社会最容易能够领略的就大概是病苦,病苦比较多,因为我们的福报越来越浅。当然这个生死之苦也是很苦的,可是呢,因为它要么在最初、要么在末尾,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我们在体悟的时候都没办法细细地体悟或者加深记忆,但是它确实也是最苦的两个关口。特别是现在大家看看,我们几乎生和死都得去到医院,生的时候有时候都是剖腹产,死的时候呢必然要抢救,这种又加重了好几重的这种痛苦。在这种因果相续、投胎转世中不断地增上这种恶业、恐怖的这种业力,所以确实是非常苦的。一般我们人道里面都是生、病、死。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老也是一种很大的痛苦,我们常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不小心就是黑发变白首了、老态龙钟了,刚刚还觉得是豆蔻年华,即刻就步入中年,等等。

那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于爱别离、怨憎会的感受更加的,怎么说呢,就是天天在这里边打滚吧。大家对这个感情上、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感情上这种随便也罢、不负责也罢、纠结也罢,都会导致特别是一个心动了就会扯到一圈子人的烦恼。这些都是苦的因、苦的果。而且现在有时候,为什么有爱别离、怨憎会?就很可能宿世有这好的因缘聚会在一起了,那么迅速地干柴烈火相亲相爱得不行了,就把因缘发挥完了,即刻又要离别了,就不能够长久,有时候还反目成仇,又转成怨憎会。所以这样的一个娑婆苦海呀,真是就是一个苦字就道尽了。包括求不得,我们现在人人都在享受求不得,看着人家的自己得不到,那怎么办?你有理想,要拼搏、要付出、想回报,结果呢付也没付好、回也没回到,就这样郁郁寡欢,甚至抑郁了,解不开疙瘩等等这一切,真的是一个…你看为什么我们人生到人世间来,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的脸就是一个“苦”字。两根眉毛在上边,中间鼻子,下面一个口,这不就是每个人都写一张苦脸、哭丧的一张苦脸。

这是从就我们人道而言来讲的,因为空不掉五蕴,就有分段八苦。那么,如果从再大一点的范畴,我们就说六道来讲吧,六道轮回中,你如果堕到地狱、饿鬼、畜生的三途里边呢,这就是特别苦,我们称之为苦苦。那么从三善道来讲,人道、天道,包括阿修罗道,特别是天道来讲,他就属于坏苦,人道也是有坏苦,为什么?乐极生悲呀。纵然你人道苦乐参半,可是,好的事情它一定要过去要消失要散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那么这个时候乐尽了享尽了苦就来了,这就叫坏苦。纵然三界来讲不是还有无色界嘛,可能有的人会问,像人家那样的生命状态怎么会有苦呢?只有一个意识的相续状态,你说人家没有身体了哪儿来的生老病嘛?也不会有坏呀。错了!真正的无色界的众生他还有行苦。所以说总而言之,有漏皆苦。

整个我们从十法界来讲,谁都有苦,除了佛一人之外。像罗汉他也住到空性里边不出来是很可悲的,再不能上进;像小一点的菩萨呢,他有时候观照的时候不能够一心起观,一样一样地观、慢慢地修,很痛苦;包括有的这些登地的法身大士菩萨,他的法身还不圆满,他的真常境界还守不住。所以总而言之都是苦的,唯有究竟成佛了才能够了苦,才能够度一切苦厄。所以说这里讲到一切都是有漏的,有般若就没有漏,有漏就没有般若。以前祖师们讲到说一个修行人不可以一天、一刻、一念中没有般若。

那我们大家想想,归根结底这么多的苦,就我们自身而言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有“我”呀!有我的身体,我们的一切分别、欲望、贪著,你说我们的这些苦能有一点点能逃出为“我”而服务的这个范畴吗?都是由“我”而导致的。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说佛法的智慧如此的高妙呢。咱们也不要说这样严谨地去观照去修次第地修空法,就是有时候我们说“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这么一句话,我们一听以后很多时候就能够顿然释怀。这就是跟几分相似的般若空性,说你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马上就能点醒你,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说“最后都是一抔黄土盖风流了”。那大家想想,我们的一辈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我记得那会儿有一次去藏地去参访,他们那儿有天葬。天葬这个事呢,后来人家也觉得好像我们去看好像真的跟猎奇心理一样,就慢慢地没有这个方便了。早几年我那会儿还去五明、甘孜去看过这个天葬,那真正是如此。我记得我住在五明有一个扶贫招待所,进进出出的时候呢,旁边好多觉母,觉母就是藏地的女众的出家人她们叫觉母。她们每天都在那儿念,念经、念咒,我觉得为什么她们躲在这个棚子下面在这儿念呢?心里还没什么感受,觉得这里又不像个法堂,还很凌乱,好像还有一股什么味道,当时没有在意,后来才发现,我住的这个房间的窗户就直接朝着这个地方原来是停尸房。因为刚开始觉得有几个袋子在那儿绑着,好像他们这个人死了以后呢就把身体卷曲起来绑得紧紧的。

那么有的呢可能袋子比较大点儿的还能绑得住,后来又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过了几天,他们有的等于说开半个月车,有的从青海过来的,就是要在这个天葬台、他觉得对这个地方有信心,那么有的袋子大概是没有绑得住、都兜不住了,我仔细一看上面有个头在那儿露着,突然间我说阿弥陀佛呀,这一天一天怎么窗子对面都成了停尸厅、停了十几具尸体。就是那些觉母都在那儿念经,那么才打听到了,他们都是来天葬的。

那天打听到了,我也租了一个摩托,驮着我就一起去看。去到那个天葬台,一去了以后这个味道就极其地难闻,大家想想那地方不知道已经被吃了多少尸体了。有的人还有人的执著、我执呀,有的人为了消灾免难,还去到那个天葬台那个有一块石头就是把头躺在那儿把尸体给剖解了,有的人还去那儿故意让那个天葬师在头上这样做一个势、假动作砍几刀子,然后就觉得说消灾了、免难了。可能唯心所现,他有这样的发心可能就会得到这样的加持吧。但是真正的状态呢,是把那些死人在那儿一展开、绳子解开以后,这个天葬师呀,当然藏地的天葬师都说是由大菩萨金刚转世吧。

确实他们也就司空见惯了,拿着个刀子把这个头皮给一刀子抹开,把这个两只胳膊两条腿都给这样把皮给拉开以后,因为后面不是有好多秃鹫嘛,一去的时候我感觉到怎么山头好像有东西,一看,半个人、大半个人高的大秃鹫,好几百只就在那儿等着。结果呢,一开始它们不下来,等到这个天葬师把这个尸体这样剖开以后,头一次看的时候距离非常近,当时就是一股尸臭味扑过来,再看一下把这些人给剖开了,有年老的有年少的,再加上那个秃鹫呼呼呼跑下来蜂拥而上,等第二次跑开的时候所有尸体上的肉都不见了,只剩下骨头。

当时我就是在想:这个人人都这么一生都珍爱的、最钟爱的我们这个色身,最后就这么一个下场。确实那种加持力、当时就觉得说,真的是什么都无所谓了。可是这种人的我执它不是那么好断掉的,那个情境中无所谓了,过一会儿它又萌发了。但是当时确实那么讲的,就觉得真的最后人人皆如此。不但是把那肉吃了,又把那骨头给敲碎了,第二轮上去,吃的一点儿都不剩了,只剩下几件破衣服在风中被吹散。这就是我们每个五蕴之身的众生最后的、真实的展示,就这么回事儿。

所以说,这个苦厄就是,你越对这个身见、包括你的心里的见解这种执著越重,那么苦厄就越多,痛苦和危险就越多。如果你没有了这个,那么就等于说把这个苦厄给度掉了。只要把自己的身体的这种执著放下,再放下我们心里的这个妄想,身体和心里都放下的时候五蕴皆空了,就不会有这个苦厄的感受了。这就叫度一切苦厄。虽然说,真正的空性讲五蕴度一切苦厄空掉了以后,一句话就道尽了。那么下面开始的经文就是依着空的原则来解释,进一步的细分的阐述五蕴空的道理。

大家来看,经文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几乎就是说太流行在佛门内和外。几乎好多人都对这句话在没学佛的时候甚至还有一些错解,认为色不异空就是酒色财气的色,他说的时候会讲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甚至有一些歪门邪道的解释和戏论,这些都是可能也是一种大家不能够了解信受佛法的一种悲哀吧。那么真正要把这句话吃透了,整个宇宙万法就搞定了,这四句话。那首先我们要把这个舍利子要吃透,舍利子是谁呢?就是舍利弗,这个经的当机者。可能我们另外说一句,就是我们在学《心经》的时候发现,《心经》里面没有说从如是我闻呀,一时佛在哪里这样,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心经》一个是当时玄奘法师,他翻译是观音菩萨化现的梵僧给他授的版本;另外一个《心经》是从《大品般若经》里边的小品,就是一小段的核心内容。所以有另外其他版本,就是《心经》还有好多翻译的版本,其他的版本里面也有讲到佛在哪里,当时有听法众在哪里,那么个时候一时怎么怎么样。但是我们现在学的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就是直接就是从观自在菩萨起的。虽然是这样它还是有一个听法的主要的领纳人就是舍利弗。你看在《弥陀经》,也是舍利弗来听闻佛法。那么这就是特别要给大家说明般若法门与净土法门其实是无二无别的,都是最殊胜的法门,理上没有差别,只是在事相上有差别。

那么这里讲到的舍利子,就是佛当时要给他讲色空不二的圆顿妙法,就呼唤一下他,就跟我们现在说,你们听着啊谁谁谁你听着,就是这个意思。舍利弗是佛的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他跟目犍连原来是在印度的一个大外道,依着外道学了很多年,就是为了寻求宇宙万法的真理。但是在外道那里没有学习究竟,就放弃了外道学习。再找一个圣者,中途的时候碰到佛的另外一个弟子叫马胜比丘,看到他相貌非常威仪就问他说你这是跟谁学的,怎么会有这样的气象。马胜比丘就给他们俩说了,我师是大沙门,说这个一切都是因缘生的,缘谢了法还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俩就去见佛陀,因为听了这句话就得度了,就是归顺了佛陀,成为了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

舍利弗当时他的妈妈很有特色,为什么呢?这跟他的名字都有直接的关系,舍利在印度来讲是一种鸟的称呼,这个鸟叫做鹙鹭,秋天的秋下面一个鸟,秋天的秋下面一个走路的路,叫鹙鹭。鹙鹭在印度叫做美目鸟,也叫智慧第一,由于舍利弗的妈妈她的形象上有一个特色,就是她的眼睛非常像鹙鹭的眼睛。那么鹙鹭它是以眼睛漂亮而著称的,所以就形容舍利弗的妈妈非常漂亮,她得了一个外号就叫做舍利,由于她叫舍利,那么舍利生的儿子那当然理所当然就叫舍利子。印度人起名字特别有意思,就称之为舍利子了。舍利弗在他妈妈怀他的时候就很有感应,为什么呢?自从他妈妈怀到他以后呢,舍利也就是他妈妈老跟她弟弟,也就是舍利弗的舅舅辩论嘛,每次辩论的时候呢她都辩不过她兄弟。

然而自从怀了这个舍利弗以后,一跟她兄弟辩论,兄弟辩论不过她了。所以大家都说这是舍利由于怀了舍利弗以后得到的这个功德,可见她的儿子也是不一般的,有来头的。那确确实实舍利弗生生世世追随佛陀,最后跟目犍连两个人还曾经过去有过大愿力,说要发愿成为佛陀最大的上首弟子,后来果然成就了。这是他们这一世跟佛陀的因缘。由于舍利弗他的智慧第一,所以佛每次讲重要的经典、高妙的经典的时候,一定是针对他为主要的听法众而开宣讲的。

所以既然《心经》是我们讲到是佛法的核心,当之无愧这里也是呼唤着舍利子,意思是你来听这个法,我要说了。就是说的这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妙法。这句话当然很多人张口就能来,可是这一句话其实是又进一步非常到位的来解释般若的这个空性,这个毕竟空的真意是什么呢,是色和空,也就是缘起和性空完美的结合的这种毕竟空义,中道空义。这是我们知道的,因为般若的空性虽然是一空到底,但是绝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空掉我们的执著心,回归到我们的自性清净心,所以什么时候真正我们证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时候,才能够领略真正大乘佛法的真实境界,宇宙万法的真实状态。

那么今天的时间正好要到了,我们只能够说什么是色、怎么个空,为什么又是色即是空、空又即是色呢?下回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声,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的《心经》第四讲就到这里,随喜诸位同修的闻法功德,愿以此功德同生极乐国。希望大家有空性的受用,同时也有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的锲而不舍,这两个最后打通了以后,就是色空不异的境界了,我们能够领略的时候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念观音,学观音,做观音》

2006年11月9日,这一天正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圣...

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问: 我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

【推荐】观世音菩萨

《一》前言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

憨山大师《观音赞》

大悲观音像赞 我闻大士本无住。但在众生心想中。众生既...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推荐】要走出你的妄想,才可以感应道交

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必须...

阿修罗界的因果相

本经的修学重点我们把它归纳起来,简单的讲就是要破妄...

吃素放生的真义何在

吃素的真义何在? 就佛法而言,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人人...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

【佛教词典】身清净

【身清净】 p0675   集异门论六卷五页云:身清净云何...

【佛教词典】诸法皆常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亦曰伊师迦ī?ika外道。主张...

如法放生需要遵循的行为原则

放生是指解救处于生命危险和恐惧之中的众生,使它们免...

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

如来有十种力量,具足十种力。 (一)处非处智力: 他知...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这段时间,我协助冯先生编修...

感恩、忏悔可以清除业障垃圾

修蓝博士说,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不要想因为什么问题...

怎样才能到佛学院上学?都有哪些课程?

提起校园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起佛学院的校园生...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

问: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听说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在家佛教徒可以经商吗

佛教徒可以经商。而且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就有许多经商...

【推荐】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

注意足下 细微处见精神

日本的禅寺,往往都在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注...

星云大师《伟大的佛陀》

各位法师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在座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