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来果老和尚  2018/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今人则不行,何以呢?古人道心充足,百折不回,一勇可以超过去;今人道心不坚,一折就回,一勇再勇,也超不出去;不但超不出去,不勇不敌还好,一勇一敌,反过来要降他了,不降不得过。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我们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他们一万人个个都是力量很大的。万人是什么?是贪、嗔、痴、慢、疑,种种的烦恼无明。这一万个念头,是一向纯熟的,不要你去近它,它会自然的随顺你。这一种自然随顺的一个念头,有无量的力量;万个念头,力量更大到不得了。今天用功的一个念头,是向来没有见过,又没有做过,它那里会随顺你?不但不随顺你,还要你去寻它、顺它,可见得一个寻它的念头,极小极生疏,力量很小。

譬如:一个家庭,儿、女、孙、侄,以及眷属,都是自然团结一致的;忽然外面来了一个生人,说:“你们出去!这个家是我的。”你们看这一家人还肯让他吗?不是要敌他吗?你一人向他们要,他们一家人向你敌,你还敌得过他们吗?

我们这一念敌一万个念头,也是如此,一万个妄想是熟的,是家里现成的;这一念用功是生的,是才有的,与它们不同伙。你们想想:如同一个人要他的家,他一家人跟你拼命,你一人还敌得过他一家人吗?同是一理。

那么,敌不过,又是怎么办法呢?不能随顺它去就罢了!办法是有,先要你们明了不能敌它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明白了这个地方,当然才有办法。因为,你一人要与万人敌,你早已有了敌的念头——就是敌的心;心既有敌,念头的形色自然是一个敌的形状,你有了敌的形状表示,当然是因敌人而有的;敌人见你要敌他,他当然要敌你。

譬如:一个人预备与人打仗,一定手上要拿刀,头上戴盔,身上穿甲,站在一个宽大的地方,你有了这个预备;不是对方一万个人也就要来与你相打?他们各人不是也要拿刀、拿枪?这一万个人的刀、枪汹涌地来了,你一见还敢打吗?不是一见就要降他吗?次则,你能预备拿刀、拿枪打人,不但一万人要来与你打,就是一个人、两个人看见,也要与你打。何以呢?你与他是对头,他当然视你也是对头,岂有不打之理?对吗?这都是譬喻,我们要合喻法。

你们以为妄想来了,赶快把“念佛是谁”打开,把眉耸起来,“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就这么与它敌,三敌、两敌,不知、不觉,随妄想去了。半天知道了,以为:“奇怪!我参 ‘念佛是谁’降伏妄想,怎么打了半天妄想,还不知道呢?”再来参“念佛是谁”一刻业障翻起来了,你还照前一样敌它,三敌、五敌,不知、不觉又随业障去了,还是翻了半天才知道。你们照这样一天到晚与它敌,不知、不觉随顺它,这就是你们用功“一人与万人敌”;实在今世人不能用。

要怎么样使这一万人化恶为善,一律投诚呢?我们单单的“念佛是谁”,不明白,究竟是谁?还不知道到底是那一个,妄想来了,我不问它,业障来了,我也不问。总之,不离“念佛是谁”。佛是那一个念的?任它情来、爱来,种种的不得了,来的再多,我也不问。我还是“念佛是那一个”?清清爽爽的,历历明明的,不慌、不忙、不急、不缓地参。

正是你打你的妄想,我参我的“念佛是谁”,各人做各人的事。你打妄想也好,你不打也好,我的念佛是什么人,不知道,总是参。它们的妄想打够了,打到不打了,看看我还是这样参,挠也挠不动。久久的,它不是要向我投降吗?令它至心投诚,不是返妄归真吗?

譬如:我穿一件破衲袍,搭一顶衣,头上戴一顶合掌尖的帽子,我是站着或盘腿子坐在路旁;任是千军、万马,拿刀、拿枪,走经我这里,有什么关系?不是他走他的?因为我不是他的敌人,他那里会打我?久久的,久久的,他跑来、跑去,跑熟了,他还来请教,请教我谈谈心,很友好的,还不是归顺我吗?你们大家想想,对不对?我与他为敌,他就与我拼命;我不与他为敌,他就亲近我,照常随顺我。

你们想想,我单单一个“念佛是谁”不明白,任什么妄想一概不问;不以它为恶友,亦不以它为良朋,不去近它,亦不远它;这样子参禅用功,何等好!足见得这一句“念佛是谁”认真参究,不与一切妄想、业障为侣,不与天人、修罗为侣,亦不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为侣。

你们恐怕又有一点疑问:“说‘念佛是谁’不与妄想、业障为侣还可以,不与诸佛、菩萨为侣,我倒有点不相信!”

对罢!不相信不怪你,我要问你:“念佛是谁”你参、没有参?假使没有参,你信我的话,参参“念佛是谁”到底是谁?究竟是谁?你这么一天到晚不断一下子,一点空档子也没有,正在疑情得力的时候,你打开眼睛来望一望:还有佛在,还有祖在吗?这,就要你们自己行到那里才可见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来果老和尚文章列表

一切苦因缘,全由妄动取

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

三种念佛方法可对治妄想

这里有几种念佛方法,都可以对治乱想,防止思业。我今...

妄想是心里的影子

有的人怕生死,有的人怕进禅堂,修行办道也怕辛苦又怎...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

印光大师嘉言录--分禅净界限

●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

只要话头得力,不拘动静,自然不被他转

问:古人云:参究,在搬柴运水行脚处参。今之学者,要...

佛家如何看待自杀

佛教虽然说有生皆苦,但并不代表佛教认同自杀。相反,...

专注做事少成见

在修行中我们的智慧是因为我们的成见给障碍了。要想开...

【佛教词典】经量部

又名说度部,或说转部,小乘十八部之一,是佛灭后四百...

【佛教词典】法子

(杂语)凡随顺佛道,为法所资养者,谓之法子。观无量...

悲智双全的小猴子

在一座山林中,有只小猴子,非常天真、无邪、清净,对...

生气了怎么办

一、生气是怎回事 我们每个人当事情能顺自己的心意时...

香积厨中出高僧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

妙华法师: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六祖大师对智通法师说,你...

放弃就会丧失积功累德的机会

这个不迷不取不动,我们一再强调,关键在不迷。其实,...

持名念佛如何达到一心不乱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要达到一心不乱...

言归于好

有个人的好友住在另一座城市,虽然相隔三十里,他每年...

本焕老和尚: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103岁的本焕长老豪言要活到120岁 我还是个小和尚 晨曦...

面对诱惑,孪生兄弟不同的命运迥异

今天这则故事,出自《人鉴》,编者为李圆净。李圆净(...

邪淫之事为天地所不容,神鬼所愤怒

非正式夫妻而行淫事者,是为邪淫。此事天地所不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