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祖师们提倡的念佛方法

2018/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祖师们提倡的念佛方法

十念法:唐善导大师说十念法是念够十句的佛号。北魏昙鸾大师强调了心无杂念,认为十念是没有杂念的忆念佛号并缘佛相好。唐道绰大师和新罗元晓大师的说法也大致和昙鸾相同。近代日本学者望月信亨,考梵文“念佛”的“念”字,应是“心念”之意;而《无量寿经》所说“念无量寿佛”的“念”,应是“随念”之意,或有“思惟”之意。

五念门: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五念门:礼拜门:心中愿生安乐国土,礼拜阿弥陀佛;赞叹门:称念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弥陀异名)名号;作愿门:如实修奢摩他(止);观察门:如实修毗婆舍那(观);回向门:以所有一切功德善根,为欲拔除一切众生之苦,而作愿摄取彼等,同生安乐国土。五念门方法其实是:礼拜信愿往生、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发菩提心广度众生。

五方便念佛门:智顗五方便念佛门: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五种念佛由浅入深。第一称名念佛,第二观相念佛,第三第四实相念佛,第五发菩提心。智顗认为,深层次念佛可通达一切法门。

高声念佛:唐飞锡法师提倡高声念佛。飞锡认为,高声念佛能定心消祸,甚至能够达到心佛两忘的实相境界。

五会念佛:唐法照大师提倡五会念佛。依据是《无量寿经》中五会音声的描写和《阿弥陀经》中微妙音声的描写。但经中的五音声指古乐谱曲用的宫商角徵羽,而法照的五会指五个阶段的音声汇集。以五音谱曲,抑扬顿挫缓急有致,使念佛人不昏沈散乱,通过专精持续念佛,达到念佛三昧的境界。

十念记数法:印光法师提出十念记数法。从称念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至第十句,每一句念得分明,记得分明,至第十句称念完,再从第一句称念数至第十,周而复始。印光法师认为,十念记数法可以全心投入佛号,而且非常适合钝根之人修持。

佛七:又叫结七念佛。七在印度有7天的“小七”和49天的“大七”两种,结七指在一定时限中专心修持。佛七即是在七天中专心念佛,另外禅宗有参禅的禅七。因为平时念佛是散心的念佛,不容易专精达到“一心不乱”,所以净土宗有结七念佛的加行法。

三时系念:《三时系念》传为中峰明本禅师所制。有《三时系念佛事》和《三时系念仪范》两个版本,两者主要内容一样,仅有细节差异。元代始便作为念佛仪轨流传至今,目前此仪轨的举行也十分普遍。三时系念虽重要普及,却不见于藏经和其他净土文类。如清彭际清在《净土圣贤录》记载明本的多种成就及影响,并无提及三时系念。甚至中峰所制的《幻住清规》也没提到三时系念。另中峰禅师门徒所编撰、朝廷应允编入藏经的《中峰和尚广录》,以及目前收入续藏的《明本禅师杂》,全无载录三时系念。印光法师认为,三时系念是后人伪造而非中峰禅师所制,并且反对用三时系念来助念。

念佛三昧的理论和方法

有关念佛三昧的经论很多,如《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经》卷下、晋译《华严经入法界品》、《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大智度论》卷二一、《十住毗婆沙论》卷一二、《思惟略要法》、《摄大乘论》卷下、智顗《五方便念佛门》、圭峰宗密大师《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卷四、《安乐集》卷下、《释净土群疑论》卷七。

修念佛三昧应具备:有定处和定期;信愿往生;至诚心念佛不断。

念佛三昧的方法次第为:称名念佛:舍诸乱意,念念相续,口宣佛号,心系佛号。观像念佛:舍诸乱意,念念观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众中说法。观想念佛:舍诸乱意,念念观想,佛国净土,依正庄严,佛菩萨众,悲智解脱,功德法身。实相念佛:舍诸乱意,不取于相,念念相续,观想体验,心佛众生,一切诸法,实相无相,真心无心,不空不有,即空即有,真俗不二,万法平等。初修一般从称名起修,若身心安稳则深层进修,至实相念佛则相当于禅宗的明心见性。

智顗和蕅益大师都认为念佛三昧是诸三昧之首。蕅益大师认为,卢山派念佛是念他佛,达摩所传禅宗是念自佛,永明延寿派是理事双修禅净兼顾的念自他佛。莲池大师将念佛三昧视为净土宗的圣教根本,他将持名念佛分作出声念的明持,无声的默持和微动口唇念的半明半默持(如密宗金刚持)。

莲池大师又主张《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并将执持分为“忆念无间”的事持和“体究无间”的理持两种。莲池大师认为,执持至极可以达到和本心相契的“一心”境界。蕅益大师也将“执持名号”分为事持和理持两种层次,他认为:事持并没有达到《观无量寿经》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境界;而理持是相信阿弥陀佛即心本具为心所造,并且以心所具的名号来作为系心之境,暂不忘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

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乱,久久烦恼能圆伏圆断...

修念佛法门有两种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修念佛法门有两种:一者...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第一,人身难得,要求究竟的解脱。...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如何让生命中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一个佛友对我说她的困惑,因为收...

清定上师《心经开示录》

观自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

在这世间我们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

依佛法看,怎么样才快乐?少欲才能够满足,随缘才能自...

【佛教词典】地论宗

我国十三宗之一。又作地论家、地论学派。系依十地经论...

【佛教词典】二种破着

据大智度论卷四十三载,即:(一)破欲着,指人于好色多...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

心定如须弥山,任何境界都不动心

我们要借假修真,效法诸佛菩萨超人的智慧,难思的神通...

气盛不谦虚的后果

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

没皈依但精通佛法,算是佛弟子吗

问: 有一位居士,还未到佛堂皈依,但精通佛法、研究...

无意义的悬想是一种自我损耗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

六祖悟道时的五句话道尽了一切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

慈心不杀有好报,肾脏破裂能复原

大约是一九九三年,也就是我三十九岁那一年的某一天,...

【推荐】如何看待夏莲居的《无量寿经》会集本

问: 印祖是否见到了夏会本?有无文字记载?许多大德都...

提不起极乐世界的乐,应当怎么办

问: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来极乐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