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2019/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生中成为亲友的,因缘散了以后,这种关系就消失了。

其实佛教不排斥亲情,并没有说所有的情感全部都要抛弃,佛教中的修行次第各不相同。大家对亲友特别执著,心里时常忆念,打电话时也经常表现出对亲友的爱执。然而我们对亲友不能太执著,因为这样也会对修行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即生中也不能修行成就。

以前有一位叫做阇夜多的尊者,是禅宗的一位祖师。他开悟后,有一次和弟子一起外出时,他看到树上的一只鸟后便开颜微笑,弟子回来问他原因,他便诉说了自己前世的一段经历:

“过去九十一劫以前,我身为一个富人的儿子并准备出家,当时我的父母并不同意,而且强迫我娶妻生子,最后我就在家人的逼迫下成家了。

当孩子六岁的时候,我又产生出家的念头,准备离家时,孩子抱着我的腿痛哭流涕地说:‘爸爸,你不能出家,不能抛弃我。’因为孩子的阻挠,我没有出成家,从这一世以后已经过了九十一劫,我们父子再也没有相见。

今天我通过神通了知这只鸟就是九十一劫前我的孩子,而想起了我的前世。”

他述说了这样的因缘。

所以,对家人特别关心和贪著,是对修行有影响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家人的执著并不合理,对父母感情上的执著是有条件的。

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你们也学过圣天论师的《中观四百论》,论中说:“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果对方不随顺,我就不爱他,如果特别随顺,我就爱他,这是一种交易。

子女对父母的贪著,或者夫妻之间的爱,如果对方不随顺你、不喜欢你,那你就不应该爱他,为什么呢?他跟仇人没有差别,仇人也不爱你,你也认为不应该爱他,你会说:“他都不爱我,我为何要爱他?”父母不爱子女,或者子女不爱父母,互相因为不爱的原因,甚至因为像仇敌一样恨的原因,为何还要贪执呢?不应该。

如果因为他爱你,你也要爱他,那这不是佛教里讲的真正无私的大爱,而是有目的的爱,“因为你爱我,所以我爱你,如果你不爱我,我就不爱你。”世界上很多人都是这样,很多夫妻之间的吵架,“战争”的来源,都因为“你不喜欢我,所以我就不喜欢你”等等。

爱恨、亲疏的关系都是因缘

亲友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因缘,当因缘聚合时,没有特意去造作,这种关系也会一直存在,一旦因缘消散以后,你怎么哭、怎么跳、怎么喊都无济于事,甚至跳楼也无法挽回。世间中很多爱恨、亲疏的关系,都是一种因缘。

佛教里经常讲,除了我们眼睛看到,或者人与人之间能感觉到的因缘以外,还有更甚深的、背后隐藏的因缘,世间人大多不知道这种因缘,如果你从小对佛教具有信仰就会明白。很多人会讲:“这辈子我没有恨过什么,但可能是前世的因缘……”这时就自然而然相信了因果的观念。

我去玉树地震灾区,听到很多人在讲:“我的一家人全部都死了,但是也没办法,一方面是无常,另一方面是一种因缘,虽然我们这辈子没有造过什么严重的恶业,但可能是前世我们这一家人共同造了什么业。”

虽然他们不像城市里的人那样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他们的因果常识深入骨髓,这种常识直接对他们的生活有帮助,而且是遇到人生中最大的困难——家人全部都死了,但心态还能保持淡定、平稳地度过难关,这也需要一种修行的力量。

学佛不能堕入两边

既然如此,有些人可能讲:“佛教是不是要求把所有的亲人全部抛弃?”并没有这么讲。佛教只是讲到不该执著亲人,因为太执著会令自己苦恼,很多佛缘也会断掉,但也不能像个别的佛教徒一样,“我学佛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不能接,你是仇人,你就是我修行道路中最大的违缘。”没有善巧方便,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修行尚未达到那么高境界的时候,对前世和今世的有缘人,应该用一种善巧的语言护念他们的心。虽然你去学佛、去出家、去修行,这很好,但是也应该用慈悲心善护别人的执著心。很多人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毕竟对方也是众生,对你特别执著时,用比较和善的语言进行解释或安慰,这也很有必要。当然,在最关键的问题上,比如你的修行真正受到一些障碍,这个时候你要抉择。

所以,学习佛法千万不能堕入两边,很多修行人要么堕入这边,要么堕入那边,走极端。中道呢?中观里有一种中道,名言中也有一种中道。比如说打扮,有些人太过于打扮,天天擦拭身体,这是一种边;有些人又太过随意,早上起来脸都不洗,从来都不刷牙,旁边听他说话时都臭气熏天,这样也不好。

我们对亲人的关心,要么他没有做任何坏事,却把他当作仇人一样看待,这样不行;要么执著前世的因缘,自己的修行完全随他而转,这样也不合理。因此学习中道非常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体性、作用、分类以及欲为根本苦的原因,...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十件事会吓跑快乐之神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

梵天劝请佛陀说法的因缘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国,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善胜...

中年失子之痛--感爱别离之苦

2012年6月17日下午4点多,在河南信阳读书的小儿子的同...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本焕长老:修行,功夫,开悟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忏悔依教理有三种

忏者忏前愆,悔者悔后过,忏无始至今所造罪业,期仗佛...

发了不好的心就会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现都和你的思想、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佛教词典】三相安立诸识成唯识性

【三相安立诸识成唯识性】 p0223 摄论二卷四页云:复次...

【佛教词典】六气

据翻译名义集卷六载,以观想之法,经由吾人之六种气息...

证严法师《四十二章经》

现代生活已迈入高科技,而讲究科技的结果,往往容易使...

面有菜色者五谷杂粮帮你补

常宜清轻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唐孙思邈《千...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

副经中的正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到净土的部类门。此前讲过...

孝顺慈悲的光目

一天,佛陀开示定自在王:无量阿僧只劫以前,清净莲花...

一偈治病并能身相具足

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

斤斤计较,很难获得快乐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确,生活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