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绍云老和尚  2020/08/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谈到业力)

在这个世界上啊,不论在家还是我们出家人,每个人呐都有不同的业力。这个业力在什么时候显现出来呢?那说不定。所以讲我们这个修行人呐,就怕这个业力现前,做不得主那就可怜了。

那么按照《楞严经》上讲呢, 如何来识得业力?如何来转业力?也讲的比较细致啊,现在我们的业力啊,关键就是我们个人的爱好,也就是习气,能转变过来,习气就能减少了,习气减少了,就不随业转了。现在人们普遍地讲,他那个人,你不好讲,他脾气犟得很,他要那样做,他就要那样做,实际所谓犟,就是业力。那业力一现前的话,你怎么转,它都不行。

礼拜忏悔可消业

(师父讲到昨天来打普佛的那人,临走前跟开结师他们几个人讲话,讲讲就哭起来,“哭什么呢? 这样伤心干什么?”师父问,他讲:“不能讲啊。”师父叫他早上不要走,不要出去。他讲:“不要紧呐。”结果车开出去出车祸,开车的人还没受伤,他在副驾驶室里,撞死了,后面人只是受了伤,没有伤性命,车里三个人, 凭什么他死呢?而且车不是他开的,他也不是在要害部位,为什么他非要死呢?师父和大家讲这就是业力,他过去生造的恶因,遇到股力量,就结这个业果了。)

我有这个感觉,恐怕在座的你们也有这感觉,你自己如果烦得很,坐也不是,睡也不是,走也不是,你就要注意了,注意什么呢?早晚一早上早点起来,晚上晚点睡——在佛前忏悔。

晚上不方便去大殿的话,你就在你房间里,把条桌搞干净,把经书往条桌上端正放着,把衣袍穿起来,就在地下拜。要真正生惭愧心,有的时候你惭愧心一生的话呢,二十拜以后,马上心境就渐渐平下来了。才拜不行,才拜几拜确实还不行。

这个业力现前烦的时候,不论谁人都有啊:遇个什么事,认为自己被冤枉了,或者这事对我不利,心烦。你要真正能够坐下来诵经,把这关过掉就好了。如果诵不了经,还是用这个办法拜。晚上开大静以后啊,外边才安静,你那个心也会比较集中了,你就对一部经拜,你把它当成佛像,哪个经书上没有佛名字啊。真正业力现前时候,你要“罪从心底将心忏”,光坐在那里不行。

所以我们要到业力现前时候确实是大麻烦事。尤其是用功办道的人,你自己要掌握自己的当下这一念,到了能够平静的时候,你才能把功夫用上。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持咒也好,心不能平静的时候,你搞什么都搞不上。光是勉强还不是办法。

其次各人的根性不同,过去的福德因缘不一样,打的妄想也不同。如果你要老是打同一个妄想,你就要自己觉察了,觉察什么呢?就是“我今世没干过这个事,也没有打过这个主意,它为什么老是打这妄想呢?”你觉察觉察,它又来了,甚至一天要翻了多少次,晚上睡觉它都翻。

到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缘了,所谓缘,就是你过去种了不好的因,现在若遇到不好的缘,它就要结不好的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绍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业障会因为你拜忏而提前现前

你拜头一天,没离开;拜第二天,最多七天,这些灾难都...

念佛可以忏除我们的三障

宿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三障,障碍着我们让我们...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神通为何不能保人平安

有一信众问我:听说佛陀的弟子大目犍连是被外道杀害的...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

恳切至诚念佛诵经,决定可以消除宿业病苦

世人病苦,多属宿世杀业所感。无论何病,若能恳切至诚...

学佛转不了业力是什么原因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

【推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里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推荐】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

用佛像来代替qq头像

近来看到很多佛友的QQ头像,各种各样的都有。有男人的...

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

【佛教词典】诸欲当于三处应观过患

【诸欲当于三处应观过患】 p1361 瑜伽九十七页云:又此...

【佛教词典】惊觉

(术语)三昧耶四义之一。秘藏记本曰:若众生有归依者...

精进念佛--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

沙弥的发心

过去,在雀离寺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的长老比丘。一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

不要再问我你的前世是什么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不要整天为了不确定的事而...

两个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亲厚关系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见诸佛,...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但是,...

若论幻身,则生同傀儡死作尘土

夫前之无始,后之无终。包太虚而无外,入微尘而无内。...

【推荐】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

我们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

不喜不忧,善调自心至清凉

也许我是那种不是闲人闲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时候,...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