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来果老和尚  2021/0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参禅人,切宜恒心远固,不得碰着即退。要知参禅事,大无可比,任世间一切千万重要,莫如参禅重要。

何以故?尽世间人向外驰求,参禅人向内奔走。但走非脚走,非身走,非心走,只是提起这一句“念佛是谁”,心心参,刻刻参,绵绵参,密密参。走路一脚,有二尺多远为一步;参禅绵密,一针之空尚不能有,有则世间生也。不但一有,亳厘之有,皆不可有,是为参禅行处。

如此之行,必耐烦行。何以?如人行至荆棘林中,虎豹群中,粪屎堆中,女众人中,此处向所未行,亦未到过。今既猛进,一任平心静气,尚难直行。是知外路之难,内心之急,不是嗔火炎炎,即是忿怒不已。如此之路,加以如此之行,真不敢行,不愿再行者,办道之人,必做到非行不可而后是。

其中巧妙者,必先明心之处境,是逍遥的,是适意的,是自在的,是快乐的,所以六道轮回之窩臼,皆如此也。今行旧路,贪恋不舍人世者,已非今日也。直到今天,只是来过一回,尚未回过一次。大家看看,今拟原路回归,原路之路,渺不自见。是知此路,虽然来过一次,时间很久,顿尔全忘,再想回家,不知去向。

有一妙法,即“念佛是谁”;有一苦行,即“耐烦”二字。我人今天欲想归家,抱定一句忍中忍,耐中耐,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耐烦既久,已成习惯,叫他做别事不会,唯耐烦一事,熟加惯会。如此行处,大地不够行,虚空更不够行,一行即了。先用耐行,后用心行,再用法行,到此一拳打破无明,一脚踢翻识臼,自此家庭不离大路,大路尽是家庭,快也,何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来果老和尚文章列表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

看见心的本来

《六祖坛经》是禅宗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汉传佛教...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

难忍能忍的须赖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

这个就是参禅下手的窍门

要想从这个话头入手,以念佛是谁入手,那没有别的巧妙...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

「中道」的财富观

小乘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

【佛教词典】净饭王千佛父

(本生)杂宝藏经一明鹿女之缘云:昔雌鹿咶仙人尿便生...

【佛教词典】授决集

凡二卷。日僧圆珍着。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系撰者为...

印光大师:诚与敬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

念佛是众生出轮回的捷径

净土行人要努力让自己念出的这句阿弥陀佛,如沉舟溺子...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

平静乐观的处理困难与挫折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

附体这种东西,赶紧念佛把他送走

这个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让其他的东西附...

念佛超度先亡,俱生西方

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

如何面对两性关系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摘录自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俗话...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散载与很多的论中。...

末法时代怎样寻找善知识

问: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怎么样去寻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