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净界法师  2021/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第二个处理外在众生的问题,你跟众生要怎么样保持互动。处理内心的问题这个部分我们先不谈,你在佛堂当中怎么用功这个部分我们先不谈。但是我们走出了佛堂,你迟早要面对信徒,男的信徒、女的信徒,很多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他们,这是一个问题。这个地方,不同的心态就会影响到你的转依,也就影响到你未来的果报。

当然我们会说,那我们应该看看佛怎么说,佛陀对菩萨是怎么开示的。事实上,佛陀在大乘佛法当中对众生的开示,是有两个不同的开示。你看在《遗教经》,佛陀说众生是“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

说你是一棵小树,众生是鸟,一两百只鸟站在你这棵树上,就把你这棵树踩死。踩死了,众生又去找另外一棵树了。这样子讲,从《遗教经》来说,我们应该跟众生保持距离,因为我这棵树太小,这个鸟太大,一脚就把我踩死了。

但是从《华严经》来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才能够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所以菩提属于众生。说你希望得到华果,你必须要注意你要有树根,没有树根就没有华果,而众生就是你成佛的树根,所以你还不能够舍离众生。

所以我们看经典,我们一个菩萨对众生的心态其实是相当复杂,又害怕,但是又不敢离开他,这种心态。我们应该说是程度问题。当然,你初心菩萨,应该暂时不要跟众生太接近,因为初心菩萨你内心那个转依的力量太薄弱,你没有去转他,他转你去了。我保证,你去度化众生,你没有影响他,他的烦恼影响到你。因为你一个人面对这么多人,你怎么有办法去转他呢?

但是这个地方,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如果你有志于成佛,尽量在过程当中不要留下后遗症。在《瑜伽菩萨戒》里面告诉我们菩萨说,初心菩萨为了加行缘故,可以暂时息诸缘务、远离众生,跟众生保持距离,可以的。但是你内心当中的意乐要保持,就是我为了要利益有情的缘故,我才做加行。我现在暂时不能利益众生,但是我现在所有的加行是为了利益有情而修加行。你有这种想法,就不会偏离你的菩萨道。

如果不看菩萨戒,有时候你会觉得说,虽然我们息诸缘务修加行,但是我们的心态偏差了却不知道。结果你得到一个功德,你又产生另外一个过失,就是产生后遗症。

我们可以这样子讲,其实,作为一个资粮位的菩萨,你一辈子都不度众生,没有人说你有过失。你没有这种行动,没有人说你有过失,但是你心中一向“不顾一切有情”,那一定有过失,你的心态有过失了。

所以我们在《瑜伽菩萨戒》常说,菩萨对众生的一个基本心态,不能有怨恨心。你说我一个菩萨,我做僧团的执事,发发脾气,可以理解。他也不是深位,他是浅位菩萨嘛。但是发脾气以后,你自己要转,要转得过来,过去就算了。一切法因缘生,缘生性空的,把它当作一个过程,把它当作一个经验,给自己一个反省的过程就好。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讲,菩萨生起广大转是很重要的,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看到《华严经》的菩萨、《法华经》的菩萨有种种的功德庄严,种种自在的功德,我们看到《维摩诘经》的阿罗汉,辛辛苦苦成就了阿罗汉以后……你看天女散花,花掉到阿罗汉身上,他根本是沾了满身,拨不开来,不得自在。

我们看《维摩诘经》里面的菩萨证得不二法门,这个花到了身上的时候,自然掉落。我们在诵经的时候,对大乘的功德非常的羡慕,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你要注意你的因地,你在作修行的时候,可以等同声闻人来修学,可以,但是心态肯定不能一样。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就是你要保持对众生的意乐,你这样子叫作广大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慈悲喜舍,我们平时可以这样做

第一个慈心。这个慈心,先发一个减少别人的负担,减少...

初心菩萨亟须亲炙阿弥陀如来

疏文: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

三年苦功抵不住亲情一句,实为可悲啊

正在机场候机室里看书时,一位白发斑斑的长者,坐到隔...

菩萨度众生的「八所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不能谈转世,否则风险...

【推荐】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一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

两个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亲厚关系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见诸佛,...

佛灵和心灵是两码事吗

我们正式讲净土要义。净土三要就是信愿行,也是往生极...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

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怎样对佛号产生胜解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

若要相貌美,先要心灵美

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财...

【推荐】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

【佛教词典】四土

【四土】 又称四种佛土、四种净土、四种国土。唯识宗所...

【佛教词典】种子

【种子】 p1259 瑜伽五十二卷十五页云:复次种子云何?...

念佛三昧,无上真法

念佛一法,虽然我们有种种的认知,满怀的欢喜,无尽的...

人生七种无形的财富

人生有许多无形的财富。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质财...

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甚深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至心信乐应如何理解

问: 至心信乐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我们讲十八愿...

富在福慧之中

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问: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大安法师答: 我们要...

福报越大越危险,还是要欣求极乐

没福报容易个性偏激 布施是一个福报,跟佛道其实没有直...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

极乐世界有十种乐

慈云忏主说:极乐世界有十种乐: (1)无不常值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