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净界法师  2021/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讲到正报的身心,讲到五个主题:第一个,远离恶道;第二个,身相庄严;第三个,衣食自然;第四个,具足五通;第五个,寿命久远——构成整个极乐世界正报的功德庄严。这以下再说明这五种的功德庄严所产生出来的作用。

这五种功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个作用我们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自受用的作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就是你在受用这样的种种果报体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先讲自受用。他受用就是供养佛陀乃至于度化众生。

我们看这个经文的消释。就是说,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天人,凡圣同居土的这些天人,今天我提供给他这个果报体,当他去受用这个果报体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感受。而这种快乐的感受就好像是漏尽比丘。

这个“漏尽比丘”什么意思呢?就是四果阿罗汉入了灭尽定以后。他要入灭尽定,阿罗汉入灭尽定。没有入灭尽定的时候,他色身还有微细的苦,但是阿罗汉入了灭尽定以后,他会产生一种非常殊胜的寂静的快乐,类似于涅槃寂静的快乐。而极乐世界人民的果报体所显现出来的快乐,就好像是阿罗汉入了灭尽定的那种寂静的快乐。

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而这个四大的结构体是跟你的烦恼、业力有关系。烦恼越重的人,他那个地火水风的结构就越粗重。烦恼比较淡薄的人,他的四大产生的力量就比较轻安。你看你刚开始出家的时候,你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因为你那个时候烦恼很粗重,所以你那个地水火风表现出来也是很粗重。慢慢地,你开始拜忏甚至于打坐以后,就会有变化,经常打坐的人色身会比较轻安。虽然说不可能没有病痛了,但是经常打坐的人,身体结构那个四大就有一点随顺于禅定的四大,有比较精妙的色身产生。

那么极乐世界的色身,它本身是一个什么结构呢?《无量寿经》上说,它是一种“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轻虚之身是指的它“非饮食所长养故”,它不是饮食所长养的,饮食所长养的是一种很粗重的。第二个,无极之体,指的是无老病之干扰,所以无极之体。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因为它不是胞胎所生,它是莲花化生,是弥陀的本愿的法身所变现出来。这“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它的结构体,照《无量寿经》的形容,是若有若无、如梦如幻,所以这样的一个果报体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感受。

这种快乐的感受,在《无量寿经》当中做一个比况。它说,世间上的小国王的色身,他那个地水火风的四大,跟转轮圣王的地水火风的四大,就像乞丐跟国王一样的差距。福报力不同。转轮圣王跟天王的色身,又像是乞丐跟国王的差距。天王跟阿罗汉的色身,又像是乞丐跟国王。阿罗汉的色身跟极乐世界的色身比起来,又像是乞丐跟国王。

所以我们讲,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寿命这么长,你今天这个果报体要用很久。我们讲借假修真,你一下子在极乐世界修学念佛、念法、念僧,一下子跑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一下子跑到众生的世界去度化众生,都必须靠这个身体来支持你。那当然你会说,这个身体它到底释放出来的感受是什么感受?这个地方讲出两个消息:第一个,极乐世界的色身给你的感受是安乐的;第二个,它这种快乐是寂静的,不是躁动的。

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他的本性。什么叫本性?就是没办法改变,你怎么修行都没办法改变。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在痛苦的地方会躁动不安,想要离开,这个是没办法改变;我们到了一个快乐的地方就想要安住下来,这个也是没办法改变。我们人的本性是想要离苦得乐。

所以,太过于痛苦有助于你修出离心,但对你生命的安住是有障碍的。你不能让自己的身心世界长期处在痛苦当中。成长过程太过痛苦,对你发菩提心会产生障碍,因为太痛苦了你会产生偏激的思想,你很难去产生大悲心。你很容易生起出离心,但是很难生大悲心。

当然,你说天上的果报体很安乐,但是天上的安乐是躁动的,这个不可以,因为那种躁动的果报体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烦恼。极乐世界的安乐是寂静的,这个地方你要知道,它是寂静的安乐,就好像是漏尽比丘入涅槃的快乐。当然,这个果报体还有很多作用,后面会讲这个果报体很多的妙用。

总而言之,极乐世界给你这么一个长的、无量无边阿僧祇的寿命,当中没有病痛,有光明的照射,感到身心柔软,而且又释放出快乐寂静的感受,这个就是你未来正报身心的相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在前面的博文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中提到: 南...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

如是利益,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

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

净界法师:何谓「一心不乱」

问: 《阿弥陀经》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所被根机之信愿

四所被阶品,分二:初料简,二总收。初料简。已知此经...

七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开示

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 净土法...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念佛法语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

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

问:师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没...

【推荐】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

【佛教词典】三节放生

(名数)岁末与安居竟及父母之忌辰也。圭峰盂兰盆经疏...

【佛教词典】七步蛇

(动物)有毒蛇,人为所螫,行七步必死,故曰七步蛇。...

岂能一日不拜佛

《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可见佛法修持要...

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遇到魔障如何面对

前面的经文讲到安住真如,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 何期自...

改变一生命运的微笑

小李是一个事业有成的青年,从小继承了数目庞大的家产...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只要真信切愿必定往生

【原文】 如来悯念众生自力了脱之难,于是特开一信愿念...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推荐】往生的人要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

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

人贵有自知之明

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位被公认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

生病后医治效果不明显,如何才能好

问: 我得皮肤病多年,多方医治效果不明显。现在吃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