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净界法师  2021/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讲到正报的身心,讲到五个主题:第一个,远离恶道;第二个,身相庄严;第三个,衣食自然;第四个,具足五通;第五个,寿命久远——构成整个极乐世界正报的功德庄严。这以下再说明这五种的功德庄严所产生出来的作用。

这五种功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个作用我们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自受用的作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就是你在受用这样的种种果报体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先讲自受用。他受用就是供养佛陀乃至于度化众生。

我们看这个经文的消释。就是说,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天人,凡圣同居土的这些天人,今天我提供给他这个果报体,当他去受用这个果报体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感受。而这种快乐的感受就好像是漏尽比丘。

这个“漏尽比丘”什么意思呢?就是四果阿罗汉入了灭尽定以后。他要入灭尽定,阿罗汉入灭尽定。没有入灭尽定的时候,他色身还有微细的苦,但是阿罗汉入了灭尽定以后,他会产生一种非常殊胜的寂静的快乐,类似于涅槃寂静的快乐。而极乐世界人民的果报体所显现出来的快乐,就好像是阿罗汉入了灭尽定的那种寂静的快乐。

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而这个四大的结构体是跟你的烦恼、业力有关系。烦恼越重的人,他那个地火水风的结构就越粗重。烦恼比较淡薄的人,他的四大产生的力量就比较轻安。你看你刚开始出家的时候,你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因为你那个时候烦恼很粗重,所以你那个地水火风表现出来也是很粗重。慢慢地,你开始拜忏甚至于打坐以后,就会有变化,经常打坐的人色身会比较轻安。虽然说不可能没有病痛了,但是经常打坐的人,身体结构那个四大就有一点随顺于禅定的四大,有比较精妙的色身产生。

那么极乐世界的色身,它本身是一个什么结构呢?《无量寿经》上说,它是一种“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轻虚之身是指的它“非饮食所长养故”,它不是饮食所长养的,饮食所长养的是一种很粗重的。第二个,无极之体,指的是无老病之干扰,所以无极之体。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因为它不是胞胎所生,它是莲花化生,是弥陀的本愿的法身所变现出来。这“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它的结构体,照《无量寿经》的形容,是若有若无、如梦如幻,所以这样的一个果报体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感受。

这种快乐的感受,在《无量寿经》当中做一个比况。它说,世间上的小国王的色身,他那个地水火风的四大,跟转轮圣王的地水火风的四大,就像乞丐跟国王一样的差距。福报力不同。转轮圣王跟天王的色身,又像是乞丐跟国王的差距。天王跟阿罗汉的色身,又像是乞丐跟国王。阿罗汉的色身跟极乐世界的色身比起来,又像是乞丐跟国王。

所以我们讲,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寿命这么长,你今天这个果报体要用很久。我们讲借假修真,你一下子在极乐世界修学念佛、念法、念僧,一下子跑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一下子跑到众生的世界去度化众生,都必须靠这个身体来支持你。那当然你会说,这个身体它到底释放出来的感受是什么感受?这个地方讲出两个消息:第一个,极乐世界的色身给你的感受是安乐的;第二个,它这种快乐是寂静的,不是躁动的。

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他的本性。什么叫本性?就是没办法改变,你怎么修行都没办法改变。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在痛苦的地方会躁动不安,想要离开,这个是没办法改变;我们到了一个快乐的地方就想要安住下来,这个也是没办法改变。我们人的本性是想要离苦得乐。

所以,太过于痛苦有助于你修出离心,但对你生命的安住是有障碍的。你不能让自己的身心世界长期处在痛苦当中。成长过程太过痛苦,对你发菩提心会产生障碍,因为太痛苦了你会产生偏激的思想,你很难去产生大悲心。你很容易生起出离心,但是很难生大悲心。

当然,你说天上的果报体很安乐,但是天上的安乐是躁动的,这个不可以,因为那种躁动的果报体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烦恼。极乐世界的安乐是寂静的,这个地方你要知道,它是寂静的安乐,就好像是漏尽比丘入涅槃的快乐。当然,这个果报体还有很多作用,后面会讲这个果报体很多的妙用。

总而言之,极乐世界给你这么一个长的、无量无边阿僧祇的寿命,当中没有病痛,有光明的照射,感到身心柔软,而且又释放出快乐寂静的感受,这个就是你未来正报身心的相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系缘念的念佛方法要怎么修

大家都知道我们念佛的方法里面有一个叫做系缘念,这种...

修十大愿王为何能往生极乐世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

有四种人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往生极乐的三种不可思议功德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

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

从脸上的颜色看自己的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际生物医学特征...

道证法师:临时助念也可往生

还有人有疑问,说如果这个临终的人他一生都不信佛也不...

修学楞严咒有十妙

(一)妙清净:至心持咒,身口意三业就能清净,诚意诵...

【佛教词典】随喜

(术语)见人之善事,随之欢喜之心也。法华玄赞十曰:...

【佛教词典】摄僧三小界解法

亦名:解三小界法、三小界解法、小界解法 行事钞·结界...

常用佛语的背后义理

你的业障重啊! 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

【推荐】求人不行,求自己还做不到,这叫业障

我们经常问:怎么修行? 看你遇到什么事就修什么法,一...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

只隔了一世见面,就彼此不知不识

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帝释天,虽居崇高显荣之...

【推荐】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就看他少年时期

美国富豪洛克菲勒每次出差,到了酒店只开普通房。侍者...

性德

对修德之称。言一切万物本性之上各有善恶迷悟之性能也...

先修空观来破执着

在《楞严经》的思想模式,就是空假中三观。你遇到任何...

上当之人大多心有倒惑

据《大庄严论经》第十五卷记载,释迦牟尼佛说过这样一...

把戒持好,自然有护法神护你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家要好好发心用功,不是开玩笑...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林夫人是孙庆泽的母亲,宿世即种植德行,天性贞淑贤惠...

学会转换你的生活态度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人活着其实是一种心情;穷也好,...

海鲜的饲养内幕

据媒体报导,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北大演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