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净界法师  2023/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空”怎么去理解呢?就是“因缘所生法”。我们内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因缘的假相,当然这跟业力有关系,你有什么业力,你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假相”。问题是我们面对这个假相的时候,这个假相会触动我们内心的“感受”,各式各样酸甜苦辣的感受,感受再接下去,各式各样的“想象”就出来了,“想象”你再不注意,那就要产生“烦恼”了。

我们从凡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烦恼重就是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因为你没办法控制你的想象力!我们一个人的痛苦,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外在的环境只是个助缘,因为你面对这个假相,你就不断的打妄想,烦恼到一个程度,它就一定要造业;你这个烦恼的能量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你就控制不了,一定要造业了。楞严经的修学就是当烦恼还没有成形,还没有达到一定势力的时候,你就要把它赶快消灭掉,就像这个“火”,星星之火你就要赶快消灭,你不要让它已经变得很强大了,把你完全主宰了,那你就得听它的,你就只好心随妄转。

“空观”的智慧就是消灭我们对于这种妄想的一种执取,就是楞严经说的妄想的根本“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空观”的意思就是:它没有真实的体性,楞严经发明“空”的道理,它在过去、现在、未来,它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你说“妄想”从什么地方来呢?你说它从“外境”而来,外境怎么会有妄想?

诶,这个人刺激我,才有妄想,不可能!那个人他刺激你,那只是一个外境。你说“我自己起妄想”,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怎么就有妄想呢?所以它只是一个因缘,“心、境”碰撞你的业力,你个人的业力“循业发现”的一个假相。所以妄想它是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它只就是一个因缘和合,当下刹那刹那生灭的假相,它只在释放你的业力如此而已。

当我们开始修“空观”,慢慢、慢慢的,对心中的妄想会慢慢的脱离,虽然它存在,但是它已经不能干扰你了,我们讲“离相清净”。修空观的人,他内心会慢慢、慢慢的寂静下来,他会跟自己的妄想脱离。但是我们不能这样以此安住,应该从这个“空观”来破妄,破妄当中慢慢成就“清净心”。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空观是在破假相的执取,假观它又创造一个假相,菩萨道没有假相,你是没有动力的!他要创造一个诸佛菩萨功德的一个假相来欣求;他内心要产生众生苦恼的假相产生悲悯;他要假借布施的假相来开显我们内心当中施舍的功德;他要透过持戒的假相来灭恶生善,各式各样波罗蜜的假相来启发菩萨的断恶修善。所以菩萨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他又出现了假相,使令他能够不断的增上、不断的调伏自己,这个假相的重点,为了成就菩萨的菩提心。

可以这样讲,修学“空观”让我们一个人脱离过去。我们一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你永远不能脱离“过去”的阴影,“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很麻烦!弄得我们自己障碍重重,我们现在想要学佛,想要趋向光明,但是过去的烦恼放不过我们,过去的罪业也干扰我,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脱离不了过去。你脱离不了过去,你就失掉了未来!

“空观”会让我们慢慢远离“阿赖耶识”,让我们跟过去做一个切割,重新开始!“空观”会让我们回到生命的原点,你从什么地方来?找到我们最初生命的原点,从那个地方重新出发。一个人不能跟过去做一个切割,就糟糕啦!你生命就很难突破,你完全被你过去的烦恼、业力控制得死死的,你这个人一生的命运,大概就被算准了。

所以从空观当中,使令我们脱离过去,而假观它却会帮助我们创造未来:“破妄”就是远离过去;“显真”开显心性的妙用,使令我们一个菩萨,能够好好的去创造“来生”的功德庄严。前面这样的一种“破妄显真”,都是要透过语言文字的思惟、观察,所谓的闻、思、修,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个是一个“显教”的方式。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密教”的方式,密教它是“持咒”。这个咒语,它只有听音声,它不能思惟的,你完全用音声来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熏习,你会发觉,它也有破妄显真的效果,但是跟二十五圆通透过一个闻思修的方式入真如三昧是截然不同,这里是靠受持‘楞严咒’,在每一个音声的带动之下,使令我们内心当中慢慢慢慢的,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达到这样的效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

临终时要摆脱妄想的执取干扰

什么叫临终正念呢?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是说临终打妄...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

星云大师《幻想的毛病》

人,要有理想;有理想,才有目标,才能定宗旨,才能按...

妄想造就了我们的业力

我们因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们的妄想就造成了我们的业...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憨山大师示参禅切要

禅宗一门,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磨西来,立单...

佛经中关于观音菩萨身世的记述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 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女人补血的最佳时间与食物

月经过后七天内是补血的黄金期 根据中医的说法,女性...

【佛教词典】有爱

【有爱】 p0537   瑜伽八十六卷十三页云:后有爱者:...

【佛教词典】露地坐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在露地者,智论云,我观树下,...

佛的「四辩八音」

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 (一)义无...

星云大师《恩怨人生》

有人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何?告曰:人与人之间,皆...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八个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世俗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

世俗所谓爱情爱自己吧?(虚情假意) 常常会看到很多年...

水的智慧

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

在家佛前自受五戒仪轨

(一)唱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

因缘和合

桂琛禅师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舍掉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

结果因意念而改变

很多时候,本来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往往因为我们自身的...

心中要有阳光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

从医学角度谈临终三要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生死别离...

大姑奶奶的往事

在很多老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场大饥荒,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