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土法门是以“他力”为主的得度方式,从修行者而言,信、愿、行三资粮是学修净土的根本法宝,但能否成功往生,则需要完全仰仗阿弥陀佛的接引功德。所以不论是《四十八愿》中承诺的“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还是《阿弥陀经》中所讲的“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都表显出净土法门他力接引的特别得度方式。
而且阿弥陀佛的这种接引功德更加深厚和保险,因为诸佛度化众生都可以称之为“接引”,但是仅限于理上接引、教上接引,也就是说只能把真理告诉众生,把方法传授于众生,而阿弥陀佛的接引功德,则体现在行上接引、事上接引,甚至可以理解为代众生修行,亲临生死现场来显身手接引。这种他力接引的程度可以说整个法界独此一家。可以说净土三资粮的具化,都已经蕴含着他力接引的能量了。
比如从“信”而言,要相信“带业往生”的功效,按照在娑婆世界的修行模式,断惑才能证真,也就是要修到“业尽情空”才能得解脱,成佛道,祖师们讲,不用说一丝一毫没有断,哪怕断得只剩下一丝一毫,生死轮回也是决定出不去的,而净土法门则一丝一毫都没有断,但凭信愿念佛就能蒙佛慈悲接引,带业直接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他力的结果。
也要相信娑婆世界的次第中,先了生死是“位不退”,再行大乘是“行不退”,一直到无功用行为“念不退”,而净土行者只要成就往生,就意味着同步圆成三不退的水准,在一生的时间内,必定能千稳万当地圆成佛道,这都是他力所给予的结果。所以说净土的修行,都来源于对弥陀之他力功德的仰信,从而巧妙地带出自力功德的最佳效果。
从“愿”而言,弥陀大愿的初发时,就已经突破凡夫随心随力的局限性,而是称遍法界性的本具功德力,以佛知见为起点得以发起。说白一点,就是阿弥陀佛并没有自己付出造作,而是妙用了一切众生本具的、法界现成的佛性资源,用与诸佛果地等同的心量格局,将作用倾全情而投向了凡夫众生,从开始就注定没有自我的知见参与其中,全情贯注于他力的发挥,奠定了净土法门他力的基石。
我们甚至可以相信且认为,阿弥陀佛他的愿力是为我而发,他的净土是为我而建,他将于我命终时为我而来。正因身处娑婆世界身为凡夫众生的我,在修道上无能为力,所以要全情仰仗阿弥陀佛的他力挽苦海狂澜,以因为我不行的缘起,而成就阿弥陀佛他一定行的心理定势,以仰仗他力的功德,而潜通出一切现成、万法本自具足的效果,并且确信这些功德都将于愿生西方净土中之后顿然获得。
就“行”而言,可能有的同修不甚理解,觉得从信愿体验他力在理,念佛要自己好好执持名号,与他力何干。实际上念佛也是以“他力”最为殊胜,诚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言,“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这个确定没问题,但问题还在于“若子逃逝,虽忆何为”,所以念佛的诀窍正体现在“子若忆母,如母忆时”上,细品这句开示,就可知我们念佛心念的促成,是念念仰仗在佛常念我的力量之上,就是“他力念佛”(注意不可错会)的意思。
也就是说,凭我自己念佛则是“提心”念,往往因为不知念到、念不到而提心吊胆,以彻底了知“佛常在念我,从来没有不念的时侯”而念佛,则是“放心”念,如此,心就能“一切恐惧,为作大安”了。所以念佛为求生西方,因求生西方而念佛,本质上我们的心念已经全体就在他力的摄受之中了。
上述是以信、愿、行为例,设想一下他力得度的殊胜方便之处。有的道友不喜说到两极端头,认为应该自力、他力结合着说,哪怕分个主次也可,实际上大可不必,因为反而生出“自”“他”的定见,从真如法界中来看“无自亦无他”,但体现在众生法界中,则用自力摄境归心就难,仗他力送心他境就易,殊不知全情仰仗他力的时候,恰恰就是自力圆满起作用的时候。净土法门的易行之道,正是体现在对“他力”善解、善用、善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