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平常日子平常心

2011/07/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许多人都说过:平平常常过日子最好。可是真正过上平常日子的人,并不甘于平常,而是苦苦恼恼,怨天尤人。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平常,不愿意寂寞。

于是一生奔波,忍辱负重,前后周圆,喜笑啼悲,无非是想超越于平常人,做个不平常的人,过上不平常的日子。可是当一个人在人生苦旅中,撞得焦头烂额,九死一生,终于有一天,事业发达了,地位有了,名誉有了,金钱也有了。却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没有,仍就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因为他仍就无法超越自己,无法让自己的心释然,他没法让自己感到满意,甚至内心深处还有深深的负罪感。

也有的人,虽然一生奔波,费尽心血,曲尽人情。结果他的人生,却一败涂地,梦想中的生活,他没能实现一件,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倒霉事都给他碰到了。他感觉他活的委屈,上天错待了他,这个世界都对不起他。于是,他连个平常日子都没有心情过了,干脆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他的整个身心都占满了痛苦和恨怨,他没法让自己快乐起来。也正因此,他的朋友、亲人也越来越离他而去。他越来越孤单,越来越焦虑不安,他如何能摆脱自己呢?

另有一种人,头脑清醒,为人淡泊,看起来安心过着平常日子,他既不会曲尽心机,也不会自暴自弃。他有他自己的活法,有他自己平凡的事业,平凡的日子。但是,他却没法纳受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其他事,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他有竹的清节,却没有竹的虚心。他虽有玫瑰的美丽和芳香,可惜带刺,很容易伤到别人。所以,他虽然过着平常日子,却从来没有体会到平常日子是什么滋味,因为他的内心世界,始终是自命不凡,是不平常的。他仍旧没法超越自己,没法摆脱心的痛苦。

禅的修行,关键在于对一切事物,一切人类,具有一个平常心。

一般的人,往往于事物发生之时,迷惑不能自己,由着自己的习性,迸发自己的极端情绪。既发之后,不是后悔,就是怨忿。或有对情绪控制稍好一些的,虽不走极端,也是自命不凡,冷眼观世。这都不是平常心的修行。

平常心的修行,往往是于事物未萌之先,常常于内心深处洞观事物的虚幻不实,从而主观的不去在意它,不去计较它,不去争,不去怨,更不冷眼视之。而是一种清醒的包容,纳受,自持,不动。在这样一种豁达的心境下,树立起来的恒定的人生观。

平常心的修行,既不高昂,也不消沉,更不孤芳自赏。它是一种全然的接受,清醒的接受,平静的接受和容纳,这是一种人生最高境界。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是顺适的还是忤逆的,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他都能全然接受和容纳,因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依因傍缘的,如过眼烟云,片时消散,它没有永恒。

平常心是道心,三祖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无憎爱,洞然明白。”只有于平常日子中,常常用平常心,无憎无爱,无取无舍,也就是在平日里没有妄想,才能安于平凡简单的事情,所谓运水搬柴,无非是道。安心于种种平凡的世事,才能锻炼出一种不平凡的心境。用心于平常日子,才能于不平常的世事中,用上不平凡的心态,才能清醒的处世、待人,才能完成一段超宗逸格的人格品性。

只有修养出一段平常心,才能安于平常日子,才能体会到平常的滋味,才能如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才能如六祖大师的“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

人一生所要读的书

有人说,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我们在经典...

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圣保罗国际影业公司计划筹拍一部情感电影《中央车站》...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

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该如何化解

问: 师父您好,请问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如何化...

世间的人情冷暖瞬息万变,如何去因应它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善恶果报歌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如无罪福报,...

【推荐】简单施食仪轨与施食功德

佛在经上说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童男、童女...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念佛法语

1最先根本文: 求生净土,信为最先。从始至终,信为根...

【佛教词典】身念处

梵语 kāyasmrty-upasthāna,巴利语 kāye kāyānup...

【佛教词典】迹佛

指诸佛垂迹之应化身。佛由自己之法身变现许多应化身,...

学《法华经》继承了什么家业

诸位,你说我学《法华经》,我继承什么家业? 你继承两...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

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前有数行奉寄,想已尘览。顷接手书,乃有尘业情缘,卒...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

素食康寿之妙术

今日科学发达,经由研究证明植物性食品无毒且有益于健...

俗人入寺作出家因缘

原文: 且初入寺,背僧取异,云何得作出家因缘?经云:...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

女儿的礼盒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愿念佛来了断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

说一句「我错了」

「我错了」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很难用嘴巴说出来。人...

国师与皇帝

清朝顺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