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主张积极超越自我

楼宇烈  2011/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导语: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直到隋唐形成三大主流,就是儒佛道三家。儒道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而佛教则是从域外引进的,与本土文化很好地结合,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作者楼宇烈认为宗教与迷信不能画等号,人是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

宗教与迷信不能画等号

儒家文化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崇高,但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遭到激烈批判。而且,儒家文化缺乏载体传承,重新弘扬可能困难重重。道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可能少一点,重视养生的成分比较多,不太主张同环境抗争。而佛教文化要建设人间净土,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为什么过去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接受的这个宗教概念来自西方,也就是欧洲人在启蒙运动时对中世纪宗教的描述和概括,认为宗教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对至高无上的神的信仰;二是追求彼岸世界,超越现实世界;三是非理性的、反科学的。近现代一些思想家就是以这样的标准看待宗教,实际上中国文化中到底有没有宗教,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大部分人认为中国历史文化中没有宗教,也没有对神的信仰。中国人经常谈及的儒道佛三教,通常我们理解这个教不是“宗教”,而是“教化”的意思。

佛教主张积极超越自我

许多人认为佛教很消极,这是完全不对的。其实佛教的真意是告诉我们要超越自己,要学会在今生造新的善因,结新的善果,这正是改变人命运的好办法。佛教中常讲“自作自受”和“自性自度”,就是说因和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出了恶果也必须自己负责,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解决问题。这么来看,佛教宣扬的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很多宗教都是膜拜神灵,而佛教倡导自立,强调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毅力来超越生死、超越自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因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并非宣扬神灵主宰一切。现在很多人以为拜佛像就能带来好运,这是不符合佛教根本教义和精神的。释迦牟尼提出事情都有因有果,但因果关系不是外在的,是每一个生命体自己的行为言论种下的因所结的果,这就是“业”和“报”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佛教认为人是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做自己的主人翁》

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社会、国家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句...

要正确理解佛法,不要投机取巧贪快速

我们修行期间,往往会投机取巧,贪图速达,就是快一点...

佛教如何看待命理之学

佛教并不主张算命,更不主张以算命谋生(占相吉凶,仰...

慈悲心与恶风水

去年搬到一间新屋,与市场为邻,而且就是买鸡鸭鹅、猪...

佛家怎么看待占卜与推步盈虚

问: 佛家对于阴阳、占卜、推步盈虚、看天象这些怎么...

算命说流年不利该怎么办

有一个居士写信给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这个辰和戌是...

用恒河水洗澡

罗阅祗国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长大后问母亲:我...

【推荐】佛法看身体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因为吃饭而下地狱,这样太没意思了

恭敬心不仅仅是对佛、对菩萨,对人、对万事万物都要生...

倓虚大师《念佛论》

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

这些深恩重爱会障碍我们成道

蕅益大师开示我们,学道之人要真实具足刚骨。什么是刚...

惟贤长老《现代社会提倡药师佛法契机契理》

一、念佛必须要与现实人生相结合 念佛如果不修福德智...

【佛教词典】食存五观口口缘之

行事钞·对施兴治篇:“临食五观,口口缘之。随得随失...

【佛教词典】三世心

指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心,刹那生灭于过去、现在...

贪着福果报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

一念妄想创造出轮回

显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显示:这六道的果报其实是不真实...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大安法师:吃素的循序渐进

印祖对于不能吃全素的念佛行人也很慈悲。也确实有很多...

圣人、妻子和老虎

有一个青年,听说喜马拉雅山的山腰上居住了一位有德行...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

这五种事情,很容易会折损清净智慧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

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问: 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

喜欢读经而不喜欢念佛怎么办

问: 我学习佛法一年有余,一直以来虽然知道念佛的重...

晴日集

【存养篇】 一、得意淡然 不扬己盛 当我们面对得意的...

鸡头梵志得度本缘

昔时,世尊离开舍卫国,与五百比丘僧游化人间,到罗阅...

文珠法师《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各位,勤求无上智慧,是上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