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积未来的圆满人生

智圆法师  2011/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这一生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世八法,而是为未来更广大地修持大乘道做好准备。

八因三缘,实际是修一个圆满的福德身,作为大乘利他的所依身,在寿命、相貌、出身、财富、威信、名声、根性、力量各方面都应当具备上等的条件,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成熟众生。这八因包括了世间一切的圆满,虽然人人都想获得这些,但是没有辨别业果的智慧,就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来创造。圆满的人身实际是从平凡起步修出来的,只要在生活中修好八因三缘,就可以现前圆满的福德身。

八德之身,分别来讲:

第一是寿命长,能很长时间修行,因是爱护众生。

第二是相好,能让人欢喜而愿意接近听受教言,因是佛前供养明灯和新衣。

第三是出身富贵之家,这样自己的言教能让人敬奉采纳,因是身口意修恭敬,自己处在低位,象仆人一样。

第四是自在,既有大财富,又有好人缘,这样可以摄持众生,让他成熟,因是修布施。

第五是信言具足,说话别人尊重信任,有这一条功德就能以爱语、同事、利行摄受众生,因是不说妄语、离间语、粗恶语和绮语。

第六是具有大势力,这样做事业具有大能力,能由此摄持众生,使众生很快接受教化,因是发愿和供养。

第七是丈夫身,成为一切殊胜功德之器,在修法上有许多方便,因是欢喜丈夫功德,厌离女身等。

第八是大力具足,对于自他二利的事业没有疲厌,心力坚固,可以得智慧力发神通,修法是帮助人,替人分担,别人不能做的代他做,别人能做的充当他的助手,还有布施饮食。

懂得这些之后,就可以不离开自己的生活,修积未来的圆满人生。比如,照顾病人、老人、爱护动物、放生,这些是修长寿健康的因;在家里在单位里,把环境布置得整洁美观,这样来供养如来,将来会得相好;对人恭敬有礼貌,事事肯让人,把别人放在重要的位置,这就是修种性尊贵;每个月领工资时,拿出一部分钱救济身边经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修自在,将来一定会富裕有人缘; 注意修好口业,说话不伤人、不骗人、不讲无意义的话,不破坏别人的关系,语言很和善、很真诚,别人就会信任你,喜欢听你的教导;常常发愿能摄持种种功德,对上师三宝、父母等殷勤供养,将来有大威势; 做人行事正大光明,将来会得丈夫身;乐于助人,见到弱者就主动去帮助,对于上者也愿做他的助手,这样放下自己成全别人,身心的力量就会提升。

 

做这些善行,唯一是回向无上菩提,而且待人做事,都是用纯厚的心。这就是心清净。每天都这样不间断地作、认认真真地行,就是加行清净。有了这两个清净,自己的相续成为妙田,做什么都能出生大福德。这是在生活中修好八因三缘,把佛法贯彻在现实的人生当中。反之,一天大多数时间都不和修行结合,只是形式上做一做,得到的实际利益就不大。

如果能真正去行,不要到来生,今生就会转变,行得猛利,三年就会见大效果。从更近的角度,下半生比上半生增上,一年比一年增上,一月比一月增上,甚至上根者一天比一天增上。

自己可以做试验,在家里对父母、眷属修好这个法,在单位里也这样实修,看看自己的身心、人际关系、事业,各方面是不是在增上。所以,业果这个法贵在实践,真正按八因三缘来修,决定可以全方面转变命运,不在这里实行,恐怕学佛修道很难有坚实的基础。

临终时何业先熟,我们根据重业先熟这一条,生时就可以为死时作准备。

临终的问题有两点:第一是唯一随业牵引,其他带不去;第二是以善业力决定安乐,以恶业力决定痛苦。所以一生行善,善业重的人,死时很自在,有的是谈笑而逝,有的坐脱立亡,没有任何痛苦。

修净土之人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一生用功,使它成为重业,临终自然往生。如果没有重业,就要看近业,所以临终关怀很重要,要为临终者提供助缘,让他能在善心的状态中去世,以引业善而得生善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强烈的正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

真实办道方能获得法益

往昔古人参访善知识,动辄需跋山涉水数月,艰辛之至。...

菩萨八法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四念处观

佛陀刚成道证果时,独自在优楼频螺聚落尼连河边的菩提...

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

于出入息中,精勤思维死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佛告诫...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这一条同样是告诉我们:...

世间之道,会让你今生趋吉避凶,但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

临终处理的注意事项

人生苦短,人命无常,一息不来,即成隔世,超升堕落与...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 而...

【佛教词典】义玄

(人名)唐真定府临济院义玄,曹州南华人。见黄檗山运...

【佛教词典】[帛*系]作卧具戒开缘

亦名:乞[帛*系]作三衣戒开缘、乞蚕[帛*系]作袈裟戒开...

如何看待算命一说

问: 一个人的生辰八字给两个会算命的居士算,却算出...

如何知道我们的罪业已经消除了呢

甲三、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

苏东坡与水陆法会的因缘

苏轼与水陆法会缘分甚深,水陆仪文中许多辞藻和韵律俱...

佛陀跟我们的差别

佛陀的生命是万德庄严的,我们的生命是充满着痛苦。当...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有诸多的净土,为什么就唯独指...

念念分明无妄想,心心清澈无昏沉

参究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则无妄想...

大安法师:生命就在呼吸间

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两者是此长彼消...

圣严法师《众生成佛》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六十华严...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问: 年纪大,修学禅定,堪能性差,还能得定吗? 妙境...

礼佛的一刹那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